卓子然
【摘要】晚清洪炳文所作《后南柯》延續了《南柯記》的地名、姓氏、官階,將故事背景轉移至兩千年后的槐安國,重要人物的設置幾乎可與唐時一一對應。但女性形象與唐時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女性的擇偶標準發生了改變,女性角色將能夠拯救國家作為擇偶的重要選擇,把民族大義置于情愛之上;其次,巾幗英雄的形象在戲曲中散發著絢麗的光芒,與《南柯記》中要求女性姿才冠世、遵從三從四德的形象迥異;第三,《后南柯》塑造了一位智勇雙全、掌握外交手段、與時俱進的理想女性形象,她的才能在原本只屬于男性的戰場上得到充分的展現。這些與洪炳文本人積極地接納時代吹來的新思潮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
【關鍵詞】《后南柯》;女性形象;與時俱進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2-0007-03
洪炳文生于1848年,卒于1918年,著述頗豐,涉及詩詞文賦、經史訓詁、鄉土史料、農林漁牧、醫藥衛生以及西方科學技術的研究。他的一生都處于中國歷史上劇烈變化的時代。西方列強使用強硬的手段打開中國多年封鎖的大門,打著文明的旗號進行野蠻的欺壓,逼迫清政府簽訂各種喪權辱國的協約。如洪炳文一般的知識分子迫切地尋求著救國的出路,可以說洪炳文的戲曲創作如《警黃鐘》《后南柯》等不只是抒發了自身對于西方列強的厭惡、映射了歷史事實,他更希望通過他的戲曲創作喚醒國人站起來有所作為。他并沒有將國家的興亡完全寄托于男性身上,《南柯記》中占據絕對戲份的淳于生在《后南柯》中光芒卻幾乎被武旦周芙仙所遮蓋。作者雖在例言中說道“傳奇體制,必兼男女英雄,腳色方為全備” ①,解釋了武旦出現的理由,但對武旦的大量篇幅的描寫中顯然超越了作者例言中賦予她的使命。
一、《后南柯》中女性形象的特點
明代著名戲曲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品《南柯記》在中國戲劇文學發展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湯顯祖在夢境中寫人生,塑造了一位姿才冠世、嬌弱可人、心靈手巧的蟻國公主,在父母的要求下嫁給了人間一位英俊的智勇之士。《后南柯》中亦有一位蟻國公主,兩千多年的變遷,國勢的變化、思想的轉變,她所表現的已不再是三從四德束縛下的女性形象,展現了全新的、熠熠生輝的女性形象。新增的武旦形象散發著她更為獨特的魅力。
(一)左家嬌女,胸懷大義
《南柯記》中的金枝公主展現了傳統社會對美好女性的想象,公主姿容絕美自然不必多說,對她品行的重復刻畫展現了時代對女性的審美。在她要出嫁前,母親教導她“今日依于國母,他日宜其家人,四德三從。” ②“夫三從者,在家從父,出嫁從夫,老而從子。四德者,婦言、婦德、婦容、婦功,有次三從四德者,可以為賢女子矣。” ③公主專程“學刺繡于靈芝國嫂” ④,她表現自己孝順公公的方式是“做下長生襪一雙,福壽鞋一對”寄給公公,希望公公能通過“些微針指,也見俺一房兒婦”。金枝公主身上展現了中國傳統社會理想女性的才貌雙全、德行兼備,對于婚姻,她更多的是聽從母親的教導,出嫁后,她聽從丈夫的安排。而這些在《后南柯》的靈芬公主身上則有了別樣的展現,當淳于毅因為祖先不被相信,拒絕成為槐安國的駙馬時,靈芬公主勇敢設計籠絡淳于毅。她要嫁給淳于毅不為父母之命,也不只為了情字,更為重要的是“淳于生人才儀表,足為吾國增光” ⑤“念及國家、念及種族” ⑥她需要通過和淳于毅成婚的方式為國家留住人才。身為槐安國尊貴的公主,她本不必遠求世人為丈夫,大可以借身份之貴在本國中選一位敬她、愛她的丈夫。但同時她也是一國的公主,她主動將國家民族的復興擔負在了自己的身上,站在了國家、種族的立場上重新對擇偶標準進行了考量,做出了犧牲,選擇了有能力改變國家命運的淳于毅,勇敢地設計對淳于毅展開追求,促成了二人的婚事。婚后與淳于毅約定三事,要他以國家大事為重,不要過分掛念兒女私情。女性人物冷靜地對待情感,將民族大義置于情愛之上,實是處于中國大變局下的作者的渴求,他將自己的滿腔熱血通過公主之口說出,不只是希望公主,而是希望舉全國之力,將國家民族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自身情感之上。
(二)巾幗英雄,不讓須眉
相較于《南柯記》,《后南柯》中新增了重要的武旦角色。筆者認為作者塑造的武旦,已超出他例言中所稱“周弁之妹陪出公主” ⑦,散發著更為強烈的光芒。她是一位頗通劍術、武藝超群又兀傲不群、目空一切的俠女。如果說作者通過旦角之口傳達了希望人們將民族大義置于個人利益之上,那么他通過武旦的行動則抒發了他的滿腔幽憤,他希望能橫空出世這樣一位女英雄,她的行動無關家國利益,出于古道熱腸,有著救世之才,最終成為拯救國家于危難之中的重要角色。武旦周芙仙是來自于人世間的,她跟隨著哥哥來到了槐安國,淳于毅看重她的武藝,認為她有救國之才,設計將她嫁給了小生田希文。整出戲文中,重要的角色里只有她是和槐安國的人沒有婚姻關系的,她的一切行動都出自她的俠肝義膽,她沒有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而是選擇主動出擊,維護槐安國的安寧。在第九出伐檀中,武旦先發制人,預先料想到鄰國會有陰謀詭計來對付槐安國。為避免打草驚蛇,她未事先告知任何人,包括她的丈夫,使用輕功潛入鄰國,多個夜間秘密行動探聽鄰國動向,最先發現了檀蘿國與黎民、元駒等國密謀瓜分槐安疆土,勾連白義、馬義等國,未來甚至會使黃種滅絕的可怕預謀。在這一點上,她的見識是超越眾人的,只有她想到了探知敵情,也只有她有能力這樣做。當田希文提出朝廷未必肯信兩個外來之人,且鄰國禍機未露,要靜待時機時,她激烈地指責正是如小生一班文人拘牽濡緩,才誤了軍國大事。當淳于毅將戰場指揮的工作交給她時,她應對自如、毫不怯場,井井有條地調兵遣將,將軍隊兵分三路,一路鎮守本郡,一路去檀蘿國境內保護商民,另一路則打游擊戰。她登壇發令,在她的指揮下軍隊大獲全勝。她早早地預料了哥哥會因為喝酒誤事,提前囑咐了哥哥不得喝酒,哥哥還是誤了軍機,她主動檢舉哥哥,愿效力軍前,為哥哥贖罪。先后兩次為了喝酒誤事的哥哥承擔了罪責,她既沒有選擇包庇哥哥,也沒有落井下石,俠女風采,可見一斑。
(三)理想女性,與時俱進
湯顯祖與洪炳文都在戲曲中塑造了理想女性的形象,但湯顯祖筆下的理想女性與洪炳文筆下有著明顯的區別的,這與他們所處的時代有著密切的聯系的。湯顯祖處于封建王權的鼎盛時期,遠非清朝末年這般風雨飄搖。女性地位不高,她們也不需要征戰沙場,拯救國家。她們需要的是遵守三從四德,夫為妻綱,成為一個好妻子、好母親,沒有那么多的國仇家恨需要她們來背負。所以湯顯祖筆下的公主是美麗的、多情的,甚至是嬌弱的,她要嫁的是父母為她選定好的如意郎君,她要通過針指來體現她的賢德,面對鄰國的入侵,她只需要等待她的丈夫來拯救她。
這與武旦周芙仙的人物形象則完全不同。洪炳文處于清朝末年,一個腥風血雨的年代。他筆下的女主角不能夠再繼續柔弱,而是需要堅強、勇敢,能夠保護自己,保衛國家。周芙仙有著強烈的自我意識。兄長因為喝醉了酒,冒失頂撞公主,為了回報田希文的救命之恩,哥哥想將她嫁給田希文。周芙仙不愿意接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擺布,有著自己明確的擇偶標準。她想要嫁的是一位有才能、有見識、有遠大理想和前途的男性,嫁給他之后,她想要利用自己的智慧要為之謀劃,獲得似錦的前程。但很明顯,婚后她的野心不止于此,她得到了丈夫的支持與信賴后,在戰場上展現了更大的自我價值,不是丈夫的附庸,而是作為獨立的、有軍事才能的將士指點江山,挽救國家于危亡。
周芙仙是看不上八股試貼小楷的,雖為科舉考試必備的技能,但這些在周芙仙眼中算不上才學,不過是讀爛墨卷的秀才做的事情。她看中的是能夠拯救國家于危亡的氣魄,是能提出“公法無名辭莫達,自強急待萌芽。假如野朝努力行新政,文武同心撫國家,團體堅如蜂釀蜜,伺隙陰難蜮射沙。” ⑧這樣見識的男兒。她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不被世俗的審美所裹挾。
此外,她充滿智慧和謀略,能夠與時俱進,吸取西方先進的理論和外交手段,先發制人,巧妙地運用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給了敵人致命的打擊。
周芙仙作為《后南柯》新增的女性角色,她跳出了女性需要依附于男性角色的框架,成了勇敢的、獨立的個體,在屬于男性的戰場上獲得了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后南柯》的時代背景下,需要的正是周芙仙這樣俠肝義膽、有武功有謀略的堅強女性,時代使然,讓周芙仙成了作者筆下的理想女性形象,這個形象可以說是與時俱進的,這個時代需要的是這樣的女性角色。
二、女性形象變化的原因
為什么洪炳文會在戲曲中設置迥異于《南柯記》的女性形象,又為何要給予她們如此多的戲份,特別是武旦這個角色,武旦在戲曲中做的許多事情都可以安排給凈去做,為何舍棄了凈,將發現陰謀、與敵作戰、潛入丞相府盜取文書等重要的行動都安排給了武旦,可以說是作者有意地將這些行動加在一個女性角色身上。作者對女性角色的重視與他本人受到新思潮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清朝末年,清政府被迫打開中國大門的同時,也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思想理念,有見識的知識分子積極地吸收先進的思想理念,尋求自強救國的道路。洪炳文雖“幼負異稟,勤學好問,以制藝試帖名于時” ⑨,終其一生都沒能走出中國國門,但是他興趣駁雜,對西方的新文化頗有興趣。他自言“又好泰西新法諸書,玩之頗有味” ⑩,宋恕對他的評價中也談及他“早涉西洋政法、理化之說” ?,可見洪炳文對西方的政法、理化的親近。他還將次子送到海外留學,那么他對西方思潮的認可便是顯而易見的了。筆者認為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觀念以及外交政策的影響都促使作者創造出了武旦這樣的女性角色。
首先,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讓洪炳文創造出了一個武藝高強、能夠征戰沙場的女性角色。整體來看洪炳文的戲曲,不難發現他的現存的戲曲中,除了秦檜妻子這個在歷史上已經固定了的惡人角色,其他女性角色都以正面的、積極的、進步的面貌出現。《水巖宮》中他甚至用了二十二出的篇幅贊美了溫州瑞安地區一位勇敢對抗日軍,從容赴死的烈婦,這也是他現存戲曲中最長的劇本,這也許不能證明了他在情感上對女性角色的偏向,但可以看出他對男女平等的觀念還是非常提倡并且在他的戲曲中認真踐行的。
中國古代,特別是封建皇權的全盛時期,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女性的價值得不到應有的展現,被三從四德的規矩束縛著,女性只能圍繞著家庭體現自身價值,毫無個性的展現。在《后南柯》中,作者給了武旦周芙仙平等地展現個性的機會,她是一個武藝高強、桀驁不馴的女子,相夫教子顯然不是她的人生追求,她需要在戰場上發光發熱、建功立業。丈夫田希文的舉薦以及槐安國王和淳于生的肯定與支持都成了她能夠做成這件事的重要保障。丈夫田希文并沒有因為妻子比自己強就用三從四德的規矩約束她,他鼓勵妻子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現自己。他在眾人面前承認自己不識軍機,主動舉薦自己的妻子擔任中軍,他能夠欣賞妻子的個性魅力,不受到時代審美的拘束。淳于生也笑稱“妻令有如軍令,何妨聽其指揮” ?,他對女性的尊重是出自本心的,完全的信任武旦的能力,并且重用她。在戲曲中并非沒有人質疑她女性的身份,甲陣第十中,右相段無忌便因武旦女性的身份陷害她,“又聞軍中有周司憲之妹作為中軍,婦人在軍,兵氣不揚,是為犯忌。此次用兵,恐難得勝” ?,右相對武旦的能力毫無了解,對這次戰爭的形式也沒有進行嚴謹的分析,只因為她女性的身份便斷言這次作戰不可能成功,作為一國的宰相便妄下這樣的定論,足可見當時的社會對于女性的偏見,幸好得到了國王的肯定“女子從軍,古時有之,犯忌云云,拒牽之見,應毋庸議” ?,武旦贏得了展現自身能力的機會。作者提倡的男女平等,并不再是喊口號式的紙上談兵,而是真正的從個性出發尊重女性,實現男女平等。
其次,赫胥黎的《天演論》傳入中國,它第一次將“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傳遞給了變法維新中的中國人。洪炳文對變法維新運動十分贊同,這也體現在了他筆下的女性角色的行動上,在與白義、馬義二國的交戰中,周芙仙考慮到此二國人民擅長飛行,非槐安國民可以抵抗,但此二國人民害怕鸛鳥,在交戰時放出鸛鳥,又捕捉了一啼便能讓白蟻化為泥的竹雞數十只,二鳥齊上,便可讓敵人潰不成軍、落荒而逃,再捕捉穿山甲斷其后路,便萬無一失。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最后,先發制人的外交政策成為中國迫切的需求。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西方列強打開中國國門,自此中國節節敗退。西方列強步步緊逼,想要吞噬中國的野心越發的強大,清政府卻只會一步步地退讓,無論是作為普通民眾,還是有思想有見識的學者,洪炳文都受夠了政府官員保守的行事作風,可以說先發制人作為作戰的有力武器滿足了作者的情感需要。
戲曲中,周芙仙潛入鄰國,發現鄰國滅種的陰謀后與丈夫商議辦法,田希文認為“今日之事,似宜持之以靜;沉機觀變,似宜應之以緩。” ?這是一種比較保守的做法,因二人的身份較為特殊,都是世間之人,再加上鄰國尚未顯露出想要攻打槐安國的計謀,二人說的話未必會被相信,田希文想要采取這種更為保守的做法也無可厚非。但周芙仙卻不這樣認為,她勇敢地指出文人拘牽濡緩的特點,在國家大事面前只知道等待時機,靜觀其變,卻不懂得先發制人。洪炳文借周芙仙之口當然不只為了指責幻想出的槐安國文人,他的滿腔憤怒是對清政府的一眾官員所說。洪炳文作此戲文是光緒乙酉(1886)年,滿清官員在一次次與國外的征戰中處于劣勢,處于被動、保守的地位,洪炳文更希望清政府能夠站起來,能夠處于外交中先發制人的位置上。
三、結語
清朝末年是風雨飄搖、動蕩不安的年代,西方列強在殘酷地打開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侵占土地、財物的同時,也將新鮮的思潮吹入中國。在自由平等的思潮下,作者創造出了脫離足不出戶傳統女性的形象,她們不再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束縛,也不再單單為了愛情而活著,她們被時代裹挾著,為了國家民族的命運選擇自己的婚姻,自覺承擔起家國大任。她們從《南柯記》中傳承而來,又跳脫了《南柯記》中柔弱的女性形象,開始展現個人的能力。男女平等的踐行,讓如武旦般有智慧有武藝的女性走上本被男性獨占的戰場,展現個人的價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以及先發制人的外交政策是武旦學習了西方先進的政法后靈活地加以運用,也寄托了作者對清政府的期待,滿足了作者的情感需要。作者筆下的理想女性是與時俱進的,是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有見識、有能力、有家國情懷的頑強的女性。
注釋:
①②③⑤⑥⑦⑧⑨⑩????沈不沉編、洪炳文著:《洪炳文集》,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31頁,第231頁,第231頁,第262頁,第263頁,第231頁,第266頁,第569頁,第569頁,第270頁,第274頁,第274頁,第269頁。
④湯顯祖著、徐朔方箋校:《湯顯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版,第2835頁。
?宋恕著、胡珠生輯:《宋恕集》,中華書局1993年版,第434頁。
參考文獻:
[1]洪炳文著,沈不沉編.洪炳文集[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2]左鵬軍.晚清民國傳奇雜劇史稿[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3]左鵬軍.近代傳奇雜劇研究[M].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宋恕著,胡珠生輯.宋恕集[M].北京:中華書局,1993.
作者簡介:
卓子然,女,漢族,江蘇淮安人,浙江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