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摘 ?要: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期,這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班主任的管理難度。為了使這一緊張氣氛得到有效緩解,班主任需要協調自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實施德育教育,使學生的整體素養得到逐步提高。本文從“運用激勵性的班級管理語言”“堅持平等尊重的班級管理理念”“建立客觀公平的班級管理體制”三方面入手,闡述了班主任如何將德育教育落實到管理班級的過程當中,以求促使班級管理效果得到逐步提高。
關鍵詞: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滲透策略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班主任應該將班級管理工作提上日程,進一步開展德育教育。班主任只有搞好德育教育工作,才能夠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班主任要將德育教育的本質牢牢把握,對學生的行為進行關注,不斷消除學生的抵觸心理,從而構建起良好的師生關系,以此使班級管理質量逐步提高。
一、運用激勵性的班級管理語言
班主任應該多觀察學生的表現,主動與學生溝通,從而一步步地建立深厚的情感,之后班主任便可以帶領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班主任對待學生的態度應該是和藹可親的,學生在遇到瓶頸時,班主任要用激勵性的語言去鼓勵學生,這樣學生更能感受到班主任所給的溫暖,能夠更快地融入到班級中。即使是問題學生,班主任也要明白,這其中既有學生的原因,也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這些學生往往是陷入困境中的學生,他們其實需要更多的關懷,更需要激勵性的語言。
例如,小秋的家庭情況不是很好,再加上小秋的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好,至此小秋就變得非常的自卑,上課也不認真聽、作業也不交,小動作不斷。班主任發現小秋其實很聰明,小秋的基本功底也較為良好,導致小秋的學習成績無法得到提升的原因是小秋對這所學校的教學環境還不太適應,再加上小秋所采用的學習方法并不適合自己。于是班主任不斷將激勵性的話語寫到他的作業本當中,在班主任的鼓勵之下,小秋越發努力地學習。但在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小秋仍不敢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時,班主任多次點小秋來回答并及時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小秋在班主任的鼓勵下,嘗試改變自己,不斷提升自信心,之后小秋的學習成績日漸上升,常規問題也越來越少。班主任要從內心肯定學生,相信每一朵花都有綻放的理由,表揚與激勵、溝通與信任、理解與引導,定會比簡單粗暴的批評與懲罰有效。問題學生對于別人關注自己有著更強烈的需求,因此,班主任要密切關注其行為表現并給予恰當的回應,對于良好的行為要及時給予積極的強化,對于不良的情緒反應要能夠幫助其平息,不要讓他們產生被拋棄、被排斥的心理。
二、堅持平等尊重的班級管理理念
每個人都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也會犯錯誤,若班主任只是一味地指責學生,會導致學生產生消極心理,學生便不愿意接受新的知識,最后無法提升班級管理的效果。這時,班主任在對待學生時應該采取尊重的態度,班主任善于將學生的優點挖掘出來,并用愛心去感染每一個學生,以此來使德育教育能夠得到順利開展。
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不要太過心急,特別是涉及到品德修養這一方面,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愛與包容。我們可以適當懲罰,但是必須尊重學生,抓住學生沒有遲到的早讀,好好表揚,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不斷自覺地排擠自己的小缺點,多給他點時間,畢竟習慣不是一下子就能改掉,寧愿再等一等,多考慮學生的感受,關注學生的變化,這才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班主任只有寬容學生,學生才會有不被遺棄的感覺,學生才會主動地主動地接觸自己。班主任還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學生感到了快樂,才會主動地主動地親近班主任,才會更加地信任班主任。長此以往,德育工作才能夠更為順利地開展。
三、建立客觀公平的班級管理體制
班級管理的領導者與組織者便是班主任,班主任要從班級管理的實際出發,開展德育教育。班主任應該將各個環節之間的關系進行把握,促使德育教育能夠得到不斷深化。在日常生活當中,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有更多的接觸。班主任在對各項問題進行處理時,要做到公平、公正、班主任不應該僅僅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應該關注其他學生的日常,對待學生時要做到一視同仁。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在犯了錯誤時,班主任也應該及時地展開批評;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在獲取進步時,班主任應該及時地給予學生鼓勵;班干部在違反紀律時,班主任也應該給到嚴肅的處理。只有公正對待每一個學生,才能在學生的心中樹立公正嚴明的形象,才能夠更加完善德育教育。
綜上所述,班主任應將德育教育滲透到管理工作當中,采用各種途徑,促使德育教育能夠更為有效,班主任應該主動地扛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對德育教育的發展方向進行充分的把握,促使學生能夠在對學科知識展開學習的同時,品德修養逐步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車廣峰.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教學方法與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24):163-164.
[2]吳南平.在高中班主任管理實踐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途徑探析[J].考試周刊,2020(8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