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灣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教育方式之一。勞動教育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融合育人對于準確把握育人導向、切實實現五育并舉具有重要意義。筆者通過研究融入勞動教育元素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整合學校已有的勞動教育的資源,探索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級網絡,讓學生習得勞動技能,樹立正確勞動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勞動教育;教學策略;實踐研究
一、勞動教育的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多次強調要加強勞動教育。勞動教育是新時期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意義重大。有效挖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材中有關勞動教育元素的內容,整合出具體的教學模式,并開展勞動實踐活動,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在更大的空間中踐行勞動,習得勞動技能,從而樹立正確勞動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二、勞動教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探究策略
結合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勞動主題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認識,引導學生從課堂出發,在學校、家庭、社會中踐行勞動,注重知行合一,從而激發學生的勞動情感意識,通過內化后,成為學生終身的素養。德育過程中的活動和交往不能脫離學生學習這一主導活動,將勞動教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探究需要教師明確學習內容,形成體系,讓學生在實踐探究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一)樹德——挖掘小學思政課教材中的勞動教育內容
小學低年級教育注重圍繞勞動意識的啟蒙,讓學生在日常生活自理中學習,感知勞動樂趣,樹立人人都要勞動的觀念。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一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我的好習慣》和第三單元《我愛我家》,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周末巧安排》和第二單元第7課《我是班級值日生》,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讓我試試看》和第三單元《綠色小衛士》等,都是滲透勞動教育內容的章節,就是初步讓低年級學生知道做家務勞動、做班級值日生勞動是每個成員都需要做的事情,形成勞動意識。
小學中高年級要注重圍繞衛生、勞動習慣養成主題開展,讓學生做好個人清潔衛生,主動分擔家務,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勞動,體會到勞動光榮。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學校》,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我們的公共生活》,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與班級共成長》、第二單元《為父母分擔》和第四單元《讓生活多一些綠色》,四年級下冊《美好生活哪里來》,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面對成長中的新問題》和第二單元《我們是班級的主人》,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我們一家人》和第二單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愛護地球、共同責任》和第三單元《多樣文明、多彩生活》等,也都是滲透勞動教育內容,使學生形成的自主認識,明白勞動的范疇不止學校和家庭,還有社會。教師可以通過教材的教學,引導學生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
(二)踐行——在活動中學會勞動技能
勞動的范疇是寬廣的,學校的日常值日工作、大掃除工作,并同時結合學校的農作基地,做好一些校內實踐活動,如松土、拔草、種植、施肥、澆水,采摘和維護等后期的管理,這些都能更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環保意識,學生從勞動過程的苦中品嘗勞動收獲的樂,再延伸到社會服務型勞動中去。
家庭和社會也是勞動教育的重要場所,教師要讓學生走出學校,延伸到家庭和社會中,在家庭和社會中學習勞動,引導學生自覺參與、自己動手、堅持不懈地勞動,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勞動技能,樹立良好的家風,也把這種技能和意識運用到社會活動中。
(三)立情——形成熱愛勞動的意識和習慣
情即品德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做出是非、善惡判斷時引起的內心體驗,表現為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愛憎、好惡的態度。德育過程是一個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學生正處于成長期,世界觀尚未形成,思想不穩定,品德發展容易出現反復,這就要求教育者要正確認識和對待這種現象,持之以恒、耐心細致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逐步前進。勞動教育不是簡單讓學生掃地、做家務,而是要引導學生在校內、家庭和社會進行勞動教育,通過參加勞動實踐,轉變勞動態度,形成熱愛勞動的意識和習慣,實現從課堂理論學習行為到實踐勞動行為的轉變。
(四)延展——讓勞動成為學生終身的素養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僅是要直面近年來學生中存在的一些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還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目標,造就一大批新時代的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人民、報效國家和奉獻社會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讓熱愛勞動成為學生終身學習與追求的素養。
三、勞動教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探究的意義
(一)新時代教育發展的趨勢
將勞動教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與新時代勞動教育的育人宗旨、育人價值是一致的。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踐教學中不斷強化勞動教育的理念,豐富和拓展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實踐育人的路徑。為此,教師可以設計長短期相結合的勞動主題活動,增強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凸顯勞動的價值和勞動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通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能更好地判斷他們是否具備良好的勤儉、奮斗、創新和奉獻的勞動精神,是否樹立了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的思想導向一致的勞動觀。教師可以通過評價的手段去了解過程實施的效果,從而反思和調整教學內容。
(二)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將勞動教育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以體力勞動為主,注重手腦并用,安全適度。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有利于提升育人實效性,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
(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的有效途徑
勞動的育人價值主要在于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功能。一方面,勞動促使學生修養德行、鍛煉身體、開發智能、增長才干、陶冶性情,進而促進其全面發展。另一方面,讓學生適當參加校內外公益勞動,能促使學生通過勞動真切地感受社會、認識社會,體會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四、小結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引入勞動教育元素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在實踐探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也能夠讓學生在勞動中得到自主勞動能力的提升,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0)[2021-11-15].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EB/OL].(2019-08-14)[2021-11-15].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EB/OL].(2017-09-25)[2021-11-15].http://www.gov.cn/xinwen/2017-10/30/content_5235316.htm.
[4]秦紅.中小學思政課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開展的路徑思考[J].現代教學,2019(10).
[5]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J].教師,2014(29).
[6]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廣州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M].廣州:廣州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