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亞萍
正寧縣周家鎮周西小學 (甘肅省慶陽市 745300)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對“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可以更好的完成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在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后,能夠幫助學生更加主動和積極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既促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中語文新課堂的架構,也極大地促進了小學生的全面有效成長。從當前小學語文利用的“思維導圖”情況看,還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需要教師結合當前語文教學的現狀,做好對“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的利用,下面將對“思維導圖”的利用問題和措施進行分析。
“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當做一種思維工具,具體變現形式是由詞匯、中心的和符號所組成的特征圖表。“思維導圖”概念最早是源于人們對左右腦分工理論的探索和現代腦科學的研究,所以“思維導圖”可以集合學生左右腦的實際功能,實現學習儲存知識的可視化功能。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思維導圖”不僅僅是一種知識的儲存結構,也可以當做思維組織和輸出的工具。當在小學語文中使用“思維導圖”教學時,能夠利用有序的色彩來引導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構建,而且色彩的突出程度越高,學生大腦所接受的刺激就越強,可以增強學生大腦對知識的掌握,不斷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此外,“思維導圖”教學形式還有著廣泛和形式靈活多變的特點,不僅可以利用文字記錄思想,也可以利用空間、圖形和色彩等條件刺激學生大腦潛意識中的其他知識體系,不斷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思維導圖”跟其他的思維模式有著明顯區別,前者可以完成對學生左右腦思維的調動,例如想象力、藝術、思維、色彩等,可以在思維的充分發散中,通過對圖文形式的利用構建出有效完善的知識網絡。當前“思維導圖”在形式上主要由樹狀圖、餅狀圖和蜘蛛圖所組成,在小學語文新課堂的構建中有著以下幾點作用。首先,在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語文新課堂的構建時,能夠基于不同知識間的交互關系來構建有效的知識網絡,促進學生完成在形象化思維上的構建。其次,在積極利用“思維導圖”時,可以對學生所學的知識關系結構進行清晰的梳理和呈現,利于學生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質量和效率,更進一步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最后,可以在語文新課堂架構中,充分發揮“思維導圖”輕便和簡潔的特點,訓練好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發散思維的能力。此外,需要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做好教學主題和目標的制定,并且通過對“思維導圖”的利用完成對放射性立體知識結構的構建,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及時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主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未來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前在小學語文新課堂的架構中,“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有關“思維導圖”相關課程研究的逐漸增多,在利用“思維導圖”時很多語文教師便出現了理論應用不足的問題,在實際應用和理論脫鉤后,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語文新課堂的架構。首先,部分語文教師并未重視“思維導圖”的應用,從而沒有及時獲取相關的理論知識,所以并不能充分了解“思維導圖”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系,從而無法落實好“思維導圖”的應用,不能在提高教學質量的背景下架構好語文新課堂。其次,部分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時,在缺乏理解下便會在實踐中忽視教學方式對促進師生間交流的作用,當課堂中當學生缺乏展示和交流的機會時,便無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最后,部分教師在無法了解“思維導圖”的真正價值時,便過于重視理論方面的研究,從而在應用中使學生缺乏有效地實踐,無法發揮出“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的實踐價值。
小學語文教學在使用“思維導圖”教學形式時,有著“思維導圖”繪制形式單一的問題,不能結合學生的個體需求完成多種形式的繪制。針對“思維導圖”教學形式而言可以實踐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可以單純以圖片來顯示也可以將圖文進行結合。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所應用的“思維導圖”模式較為單一,基本上是全文字輻射圖,在教師不能深入了解“思維導圖”的多種繪制形式后,便無法提高教學效果。此外,一部分教師為了規范學生的思維導圖模式促進學生對思維導圖的使用和理解,便將模板的形式進行固定,這樣雖然方便了教師的教學,不過卻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散,而且在繪圖質量上也會逐漸降低,使學生無展現自己的想法和個性,不利于提高語文新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滿足學生在成長上的需要。
對于語文學科而言是一門語言邏輯性強的學科,其內部的知識點有著連貫性的特點,是影響小學生成長最重要的學科之一,積極加強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質量,有利于促進小學生的全面成長。受到小學生年齡段較小的特點,在認識能力上還有著一定的欠缺,同時在社會閱歷上也有所不足,所以在利用語文教學啟發學生的知識邏輯連貫性時,需要及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為此,教師可以通過“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引導好學生的學習,改變課堂上沉悶的氛圍,使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獲得成長。
例如,在學習語文第八冊文章《綠》時,其教學的難點就在于讓學生能夠了解和表達出“綠”的美,同時在教師的引導中完成對審美的升華和提高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在利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時,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首先,教師可以進行趣味情境的創設,在通過多媒體顯示一張表達春天綠色的照片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來找到圖片中的關鍵詞并展開聯想。其次,教師需要結合同學說的“綠色”和“春天”等關鍵詞將文章及時引入到溝通和交流中,讓學生聯想“綠色”或者“春天”等詞匯帶給自己什么樣的感受,有的同學會說感受到了生機,也有的會說感受到了希望等,在氛圍良好的交流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思維導圖”關鍵詞的引導下,為課堂中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雖然對教材進行了充分研究并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教學方案,不過還是有部分學生無法對文章內容進行完全消化,從而不能通過文章獲得有效的理解。所以在實際的語文新課堂架構中,需要利用“思維導圖”來構建知識框架,從而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明確,便于學生更加方便的理解和學習文章。例如,在學習《母雞》這一文章時,首先,教師可以從“討厭”和“不敢討厭”兩種形象的“母雞”出發,完成對兩個核心思維導圖“中心點”的建設。其次,引導學生積極發散思維,先對“討厭”母雞的形象進行研究,可以有發狂、沒完沒了和如泣如訴等形象。再對“不敢討厭”母雞的形象進行研究,可以有辛苦、負責、勇敢、慈愛等形象,從而完成對課文主要內容的歸納。在“思維導圖”模式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梳理課文內容,使學生更好的完成對知識的掌握。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針對教材做好知識的教導工作,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所以需要教師在進行語文新課堂的架構中,積極利用好“思維導圖”的教學形式,從而利用“思維導圖”將文章結構用更加清楚地方式進行展現,在良好的實踐應用中讓學生的寫作思路變得清晰。此外,在“思維導圖”的應用中,學生也可以對寫作的規律和技巧進行掌握,從而不斷提高寫作水平,滿足學生成長和教師教學上的需求。
例如,在教學《刷子李》這一文章時,教師需要從以下幾點完成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需要先明確教學中的目標,具體讓學生充分感受文章中人物的影響,學習作者進行人物描寫時的方法,以提高寫作能力。為此,教師需要向學生提問“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具體體現在什么地方,然后利用“思維導圖”的教學形式,從技藝高超、著裝奇怪和規矩奇怪上進行思維擴展,同時完成對文章寫作結構和規律的梳理。其次,在利用“思維導圖”完成對《刷子李》文章寫作架構的了解后,可以借助《形形色色的人》這一文章,讓學生針對自己印象中最為深刻的人進行寫作,要利用好“思維導圖”構建人物的導圖,其中需要選準描寫的人物、事例和寫作方法,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的寫作方式形成正確的寫作思路。最后,在將課文和寫作通過“思維導圖”進行關聯后,既可以改善傳統寫作中的素材單一和寫作方法累積的方式,也能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習尤為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以后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著名教育家曾這樣評價教師的作用“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學生學”。簡單而言就是教師不僅僅要教會學生知識,也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為此,在小學語文的新課堂架構中,教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跟在教師后面亦步亦趨的習慣,通過一定的受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在語文課堂中,當教師傳授完知識后,需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繪制“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這種新教學形式幫助學生做好知識的總結和歸納工作,使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學《祖父的園子》這一課時,課文是以第一人稱描寫“我”在祖父園子中發現的快樂,借此表達出“我”跟祖父之間的情感,獲得對“園子”精神的感悟和升華。通過調查,小學生大部分在閱讀時不能準確了解文章的內涵,所以需要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引導學生完成對這篇文章的自主學習。首先,教師需要強調這邊文章中的三個關鍵詞,分別是“我”、“祖父”和“園子”,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園子?讓“園子”作為“思維導圖”的核心,在學生閱讀過程中,通過思維擴展大體可以獲得美麗和生機兩個對“園子”的感受。在第一個分支中,學生會發現園子動植物的美麗,通過交流具體包含綠葉、鮮花、蝴蝶等,可以讓學生對美麗進行繪畫。在第二分支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和交流,這時候有的學生會回答鳥兒的飛翔、蟲兒叫等,在學生的思維繼續擴展中,會聯想到“我”、“祖父”和“園子”之間的關系。其次,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組內討論“我”和“祖父”之間的情感,同時也要討論“我”對“園子”的精神感悟,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文章對親情的描寫。最后,學生會在文章中獲得自由、親情、快樂和愛四個關鍵詞,在教師的鼓勵下,讓學生完成對“思維導圖”的繪制實踐,既能提高學生對文章學習的印象,也能在理清學生思路下幫助學生在自我學習中的成長,在多次導圖繪制中可以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有利于體現語文教學新課堂的價值。
綜上所述,當前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雖然對“思維導圖”的運用實踐較少,不過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可視化思維的教育和研究還是較為常見的,所以為了滿足新課改的要求,需要教師結合自身的教學方式和教材內容積極使用“思維導圖”的教學方式,在不斷的實踐中架構有效的語文新課堂。不過在實際的應用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語文教師對“思維導圖”理解不足和“思維導圖”繪制形式單一等問題,需要教師制定好教學目標,在利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時,有目的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架構知識框架、提高寫作質量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等,從而有效完成語文新課堂的架構,并體現出巧用“思維導圖”的價值,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