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剛 趙偉 張世宇 薛婉婷
【摘要】? ?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這一課程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土木工程專業中的核心課程,也是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學生要在這一專業中有更多的建樹,學習這一課程就是十分基礎的,所以它的重要性就更明顯。基于此,需探索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教學方法,以期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更多的獲得感,本文提出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應用于這一課程教學中。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方法優越性比較明顯,用于這一課程教學中,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內容。本文先就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做了簡要分析,其次,探討了將這種模式用于這一課程教學的必要性,再次分析了應用思路,最后重點探討具體應用,希望能給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教學提供一些借鑒,然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其中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關鍵詞】? ? 線上線下? ? 混合教學模式? ? 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
引言:
土木工程這一專業是和基礎設施建設密切相關的,其主要指基礎設施的設計,建造以及維護。因此可以看出,這一專業的實用性以及實踐性都非常強。而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這一門課程就是這一專業中的一個核心點,在這一課程中包含混凝土結構發展與設計方法等等,學生需要通過對這一課程的學習,給自己后續知識的學習打好基礎,進而在土木工程這一專業中有更好的表現。由于這一門課程和實際工程的聯系是十分緊密的,所以只將學生局限于課堂上是不可取的,因此就要進行一定的拓展,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延伸課堂,實現這樣的目標。因此探討這種模式在這一課程中的應用有著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
這一門課程的基礎性非常強,無論是土木工程還是建筑安裝工程,建筑管理等專業,都必須要學習這一課程[1]。尤其是工業與民用建筑專業,對這一課程的需求就更明顯。這一課程本身具備實踐性以及實用性的特點,這也是其最典型的特征。在這一課程中,學生需要掌握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設計原理,還要掌握相應的構造措施,這是學生的主要學習目標。除了這一知識目標,還有具體的能力目標,那就是通過對這一課程的學習,能夠綜合運用基本概念,分析構件受力特性的能力。教師在這一課程的教學中,需要給學生講解混凝土結構的材料、性能、設計原理等多項內容,這都是學生在后續實踐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尤其是對各類構件的受力性能,計算方法等,這些基本知識是工程實踐的要點。
二、應用思路
第一,這一模式的應用是以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為宗旨的。對教學模式的改革,最終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更多的獲得感,讓他們對這一課程的學習充滿興趣,更主動地參與進來[2]。所以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結合,比如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的結合,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在這一過程中一直把控課堂,所以應該將自己的演示和學生的動手相結合。把握了這些結合點,就能讓這一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強,讓他們充滿學習興趣以及主動性,從而提升學習效率。
第二,應用這一模式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講解,學生聽講,他們往往感受不到這一課程的實踐性,感受不到課程的價值。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動力明顯不足,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了什么而學。因此,在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時,就需要突破這一困境,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樣化的工程案例,讓學生對知識內容有更直觀的認識,還可以利用結構圖的形式,將枯燥的理論清晰地展示出來,也可以創設情境,賦予這些理論知識一點趣味性。總之,要讓學生不再厭學,讓他們愛上學習這一課程。
第三,要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目的,對教學評價進行優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這種模式和以往傳統講授式的模式是不同的,因此課程教學中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一定的轉變,課堂評價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3]。在評價的過程中,一定要將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同時要充分凸顯線上線下的特點,因此可以開展線上考核和線下考核。像這樣進行一體化教學評價,可以讓學生更全面的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情況,同時針對自己薄弱的部分制定學習方案。技術上,學生能夠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提升對自己學習的把控力。這種綜合能力的提升,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大有裨益。
三、具體應用分析
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應用在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中,一定要將其貫穿教學全過程,這樣才能讓其效果最大化的發揮[4]。本文也是按照這一角度切入,將整體教學過程分為課前自學,課中內化以及課后提升這三個重要板塊。
(一)課前
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應用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凸顯其優越性,那就是對于教學內容的豐富,對于課堂的延伸。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發布本次課程的學習任務,這主要是利用網絡平臺實現的,給他們推送具體的學習課件或者微課視頻,這些教學資源能夠給學生的提前學習提供重要的方向指引。學生在這種自學的過程中,可以很好的鍛煉自己的學習能力,在自主學習結束之后,還要有一定的檢測。就是依然可以在這些網絡平臺上發布練習題,讓學生自己檢測自己的學習情況。而教室也可以及時收集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明確他們在這一部分知識學習中的困難點,這就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教師可以據此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二)課中
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一個優勢就是能夠極大地延伸課堂,因為學生可以在這種模式下,在課前自主學習,實現先學后教,這樣在課堂上就有更多的時間探討重難點問題,因為很多基礎知識學生已經通過自學完成了。所以在課中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課堂的互動,教師多和學生互動,針對教學內容展開分析。而學生也能積極參與進來,不是以往的知識,跟隨教師的腳步去學習知識,增強了主動性,學習效率會更高。另外,為了讓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效果更好的發揮,還需要多引用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手段來講解課程的重難點。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為主,因為這一門課程本身要求培養的就是實踐性較強的人才。因此案例式教學和探究式教學都是非常好的選擇。比如案例教學,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具體的工程事故案例,讓他們進行分析,這樣可以讓學生對這一部分理論知識有更直觀的認識,同時鍛煉自己舉一反三的能力。而老師帶領學生將基本原理內容講通講透之后,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將這些知識整合起來,形成系統性的網絡。
(三)課后
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后的學習依然是以線上為主的,這和課前的學習有相似之處,但是在課后主要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因此他們需要在規定的時間段內完成教師在網絡平臺上給他們布置的課后作業。積極利用這種章節測試來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將結果提交到這一平臺上。教師則可以通過大數據來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果,明確他們對哪一部分知識點還存在問題。利用這樣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查漏補缺,讓學生在鞏固自己學習成果時更有方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些網絡平臺上,一定要增設討論區,這是給師生以及生生開展交流互動提供的重要場所。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困惑提出來,而教師則可以在固定的時間內整合學生的問題,逐個解答。學生和學生之間也可以開展交流互動,將自己對這一節課的學習心得等分享出來。這樣的互動,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極大的提升。與此同時,在這樣的互動平臺中,教師可以定期展示一些比較新的工程案例,讓學生多接觸學科前沿知識,也可以推送一些這一專業中的熱門人物等,這樣不僅可以活躍氛圍,讓師生之間的關系更融洽,構建一種新型的,和諧的師生關系,而且可以讓學生的視野變得更開闊,有效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在此基礎上,學生會對這一專業課程的學習更有熱情,也更有動力。
(四)評價
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一定要充分按照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特點進行,這樣才能讓其作用得到保障[5]。基于這種模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線上學習占30%,線下學習占10%,線下考試占60%。,這三個方面又可以不斷進行細分,比如在線上學習中,包含課前以及課后這兩個環節。可以將章節測試,訪問次數問題的討論等充分納入其中,它們分別占據一定的比例。而在線下學習中,主要是課堂上的學習,需要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平時的出勤情況。線下的考試應該是占比最多的,這是對學生整體的學習成效進行檢驗,屬于終結性評價。而線上和線下的學習,則屬于過程性評價,這樣一來,就可以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充分結合起來,讓學生盡量獲得科學界全面的評價,對自己的學習有更充分的認識。
四、教學效果
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中比較關鍵的還是線上,因為課前的學習以及課后的鞏固練習,都主要是在線上完成的。其實這一模式本身就依賴于網絡,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產物,在當前,各個學科的教學都非常強調用好線上這一平臺。因為互聯網的優勢非常明顯,其資源的海量性以及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都能給教學活動提供極大的幫助[6]。在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中,應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對于小顏效果的提升是十分明顯的,因為學生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習,變得更加自主了,他們能夠接觸到的學習資源也更豐富了。最關鍵的是,在這種模式的,因為在學生自己學會了學習,他們知道該如何安排,如何去查找資料。可以說,在凸顯學生主動性的過程中,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是十分關鍵的,基于提升教學效率的重要要求,可以對教學模式進行積極改革。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應用其中介詞激活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而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能夠得到充分的鍛煉,尤其是對他們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借此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對這一課程的學習更有熱情,也會更加配合老師所構建的各種課堂活動。
作者單位:劉龍剛? ? 趙偉? ? 張世宇? ? 薛婉婷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
參? 考? 文? 獻
[1] 杜長虹. 翻轉課堂在混凝土結構基本原理課程中的應用[J]. 建材與裝飾, 2020(20).
[2] 張云, 宋興海, 劉艷萍. O2O混動教學模式在混凝土結構教學中的應用[J]. 住宅與房地產, 2020, No.564(05):273+292.
[3] 劉建平, 賈致榮. 基于翻轉課堂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探討[J].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 32(6):6.
[4] 高貴芬. 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在建筑結構課程中的應用[J]. 讀書文摘:中, 2019(11):1.
[5] 劉建平, 賈致榮. 混合式教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 2017(21):3.
[6] 梁苑霞. 對分課堂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J]. 廣西教育, 2019, No.1127(47):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