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宇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語文課程標準中有提出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整本書專題閱讀是從學科素養到教學落實,目的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高中語文新課標中有提出整本書閱讀,并立足在學科素養展開整本書閱讀教學。下文中,將主要針對如何在核心素養下進行整本書專題閱讀教學進行深入分析,以此來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整本書專題閱讀教學;策略探討
前言:在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整本書專題閱讀成為了新課標提出的重要任務,對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有很大的幫助,能夠體現學科性。語文教師應當提高對其的重視程度,在整本書專題閱讀中,進行合理的任務布置以及方法講授,落實核心素養。
一、發展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閱讀教學一直都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契機,在理解閱讀內容的基礎上掌握所涉及的各個內容,可以獲得思維品質、審美能力的提升[1]。在核心素養目標下,整本書專題閱讀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習慣進行內容梳理,理解文章中所要表達的內容,進行自主閱讀。例如:在閱讀《駱駝祥子》這一本時,從簡介中可以得知這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主要描述了軍閥混戰時期底層人物祥子的經歷,小說是以事件為脈絡進行敘事。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掌握小說必備要素,并進行內容梳理,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出文章的主旨,分析重點字詞的用法,對其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與判斷。在閱讀過程中,分析老舍先生的寫作特點,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特色點評,構建相應的語言結構體系。在完成作品通讀后,摘抄下文章精品片段,引導學生去細細品讀,加深對這一語言風格的印象,通過文章中對人物的刻畫在腦海勾勒出人物現象,分析人物管理。另一方面,需要積累優美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去閱讀老舍先生的其他作品,作品之間進行對比,總結出老舍先生最常用到的寫作方法并進行模仿,在語言實踐中進行運用,轉化為自己的語言。比如:在議論文寫作中,遇到主題與其相符的作文,可以進行借鑒,在作文中進行引用,實現主題升華增加文章深度[2]。
二、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發展提升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在整本書專題閱讀中為學生合理選擇書籍類型,使閱讀更具系統性,通過閱讀長篇類書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及寫作水平。整本書閱讀大多都是長篇小說,人物關系會比較復雜,學生在通讀后需要借助思維導圖理清文章脈絡,在整個過程中會得到思維品質的發展。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工具,通過其能夠延伸書中內容,并對其進行思考,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邏輯能力,在學生能力欠缺時,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訓練認知能力會大大提升。例如:閱讀《紅樓夢》,其中人物關系復雜,學生在全書通讀后只能記住一些主要人物,對于人物關系依然無法正確梳理,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帶領學生從四大姓氏開始進行樹立。而有些學生認為應當在榮國府、寧國府的角度梳理,教師可以與其商討,讓學生在自己的視角構建思維導圖[3]。
在閱讀時,還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針對書籍內容進行思考,在教學設計中,應當根據學生的理解情況進行問題設計,確保其符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在經過思考后提出自己對于紅樓夢的看法。在這個環節,教師應當尊重并理解學生,對于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在解讀紅樓夢后,建議學生去閱讀我國四大名著的另外三本書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提問方法有兩種:第一種,示范,在提出典型問題后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思路去尋找答案,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第二種,自主探究,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合作學習,在自己認知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問題情境創設主動權[4]。
三、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與水平
在整本書專題閱讀中,閱讀難點在于內容把控,很多學生習慣短篇閱讀,對于長篇閱讀缺乏耐心,很難把控脈絡及結構。在讀書方法傳授中,要先去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采用批注法記錄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疑惑、情感共鳴點等,在文本注明交由教師批注,教師通過這一方式能夠了解學生的閱讀進度,與學生進行交流,查看學生對其文章內容的感受,引發情感共鳴,促使學生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水滸傳》時,要求學生在筆記本上寫下自己遇到的分歧點與精讀想法,交由教師批讀并針對這一內容開展閱讀交流會,讓學生站在文學角度鑒賞,在交流會開始前收集有關《水滸傳》的經典點評,總結經常遇到的鑒賞問題,回歸文本內容進行分析,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實現質的飛躍。
在審美鑒賞能力培養中,進行專題研討,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例如:在閱讀《水滸傳》這一書籍時,以一百零八名好漢為研討對象,讓學生對書籍中描寫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把控描寫特色,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提問:這一百零八位好漢結局怎樣?結合社會背景分析為何是這種結局,通過這種問題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構思,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專題研討強化認知
想要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就要在整本書專題閱讀教學中,針對作品內涵進行研討。例如:《三國演義》整本書閱讀中,以諸葛亮為研討對象,讓學生對書中形象描寫有一個認識,總結出作品的寫作方式與特色,分析諸葛亮的人物形象,對學生進行提問:諸葛亮作為正面形象為什么會是這種悲慘的結局,進行藝術構思。在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后,進行整本書專題閱讀,向學生分享批注方法,在批注中重點在困惑點、情感共鳴點,可以對印象深刻的情節點評。在閱讀《三國演義》時,收集這一歷史背景的相關資料,進行精品細讀,通過分歧點探討開拓思路,得出有深度的結論。
結語
根據上文可以得知,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專題閱讀,并提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可以實現育人與教學的是結合。整本書閱讀可以為教育目標實現提供契機,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熊紀濤.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插圖類型及教學價值[J]. 教學與管理, 2020(28):4.
[2] 劉詩君.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輔助性資料的應用研究[D]. 西南大學, 2020.
[3] 楊偉平. 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閱讀策略的探索與實踐[J]. 青海教育, 2020(3):2.
[4] 馬穎.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教學組織策略研究[J]. 神州,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