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凌云 陳博 曲紅
基金項目:整合產業鏈與推進佳木斯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佳木斯大學校級人文社會科學項目(W2006-08)
摘 要:對產業鏈進行整合,目標是讓整體產業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優質的效率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讓整條產業鏈從產品設計、倉儲、采購、處理、批發、零售的各個環節進行整合。讓整個產業鏈更加高效,也能促進產業鏈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產業鏈的整合是適應現代化經濟理念中成本控制的,這種新的思維突破了傳統觀念中在運費上和勞動力上要注意成本控制的觀念更加注意效率,將商品和資金的周轉率不斷提升效率以更加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新形勢。
關鍵詞:整合;產業鏈;區域經濟
產業鏈是將所處同一產業或者同一領域的企業,或是即使不是同一產業但有相關聯系的企業,通過一定的關系將他們連接起來,促進整個產業鏈條狀運行。從而進一步提高生產的效率和運轉的速度,達到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共同增值的目的。產業鏈的產生,讓不同的產業之間形成了一定的關聯性,這種關聯的程度如果越高,產業鏈的鏈條越緊密,同時資源配置也就越優化。在產業鏈的布局中,產業鏈的鏈條越長,對資源進行的加工也就越深入,所帶來的產品的附加值也就會越高。根據對資源最優化的利用開發,產業鏈可以根據政府的政策支持,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資金和技術相互作用,達到資金節約、優化配置的目標。
一、產業鏈的具體功能
第一,產業鏈可以吸引聚集性投資。產業鏈的布局是可以促進產業內進行合理分工的,也可以調節市場中的供需平衡,這種產業鏈分為垂直產業鏈和橫向產業鏈。一般而言,垂直產業鏈側重供需方面,而橫向產業鏈更加側重于協作方面。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布局可以吸引企業進行聚集性投資,一旦一家企業落戶,就會吸引很多類似企業或者該企業的上下游產業的落戶,可以讓企業尋求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更大的商業價值。目前產業鏈的發展形勢十分迅速,有些已經超過稅收優惠、土地政策,成為了企業投資者對環境的首要考慮因素。
第二,產業鏈可以促進比較,提升競爭力。產業鏈是對當地產業和經濟發展都十分重要的,這決定了一個區域是否具備核心的競爭力。一個良好的產業鏈是會產生龍頭企業的,完備的產業鏈可以促進龍頭企業迅速發展。打造優質的產業園區,這種產業鏈的優化,可以促進配套上下游產業,將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有效打通,促進有序合理的分工,讓產業鏈上的企業都可以降低經營風險,節約生產成本,以達到最大化的收益。
第三,產業鏈可以強化對風險的抵御能力。產業鏈聚集了大量的企業,企業之間有相互替代性,也有相互合作性。在整個市場中,企業之間既有相互的競爭關系,也有同盟關系,可以一起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也可以互相抱團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增強整體產業的抗風險能力,這可以有效提升整個園區的競爭力。值得注意的是上下游產業之間可以形成互補的產業鏈條,這種互補性體現在產品、資源、功能上,更加符合現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從內在分析,這種產業布局會讓整個鏈條更加互補,穩定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
二、產業鏈與區域經濟的關系
經濟活動是需要具備足夠的產業空間和區域空間的,這使得產業鏈的經濟活動就需要將空間要素作為重要的考察對象之一,這可以客觀地反映整體產業經濟的產業鏈和技術經濟的產業鏈之間的聯系,讓整個產業鏈更加具有區域經濟的特征。
1.產業鏈的完整性與經濟區域的關系
產業鏈是一個對于相關產業活動進行整合的集合體,是由若干個有相關關系的企業結合而成。從事類似經濟活動的企業,為了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優勢,會努力尋找優勢的區域位置,這可以讓企業獲得集聚性的經濟效益,從而聚集到更加適合企業發展的區域。可以將原先分布在不同區域上的企業,通過產業鏈的連接,逐步實現聚集,共同構成優勢區域。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和經濟區域的關聯度是十分大的,根據產業環境、不同企業的經濟特點,企業會根據各自的優勢而分別布局,或者是布局到更加適合自身經濟活動特點的區域內,所以區域經濟的尺度比較大時,比如大經濟地帶、大經濟區,或者流域經濟地方,產業鏈就會相對比較完整,然而經濟區域尺度較小的,如果只是一個城市或者一個縣域經濟,那么就難以包括完整的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形成相應的產業特色。
2.產業鏈的層次性與區域類型的關系
產業鏈的層次性與區域類型關系緊密,產業鏈是產業環進行逐漸累加而形成的一個有機統一體。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是對上一個環節追加投入,來獲得產業的附加價值。在整體環節中,鏈環越是下移時,資金和技術的密集型更加明顯,而鏈環上行時,資源加工、勞動密集的特征就會越明顯。所以,一般在經濟相對欠發達的領域,更多的是從事資源、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這種產業的技術含量相對比較低,經濟附加值也比較低;而在發達地區,更多的是從事深加工或者技術型的產業,這種附加值相對會比較高,所帶來的經濟利益也會比較高。因此,區域類型與產業鏈的層次的內在關系,就是欠發達區域在產業鏈的上游,而發達區域在產業鏈的下游。
3.產業鏈整合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
在現代產業鏈的價值體系中,產業鏈的空間形態讓產業鏈的發展形成了特有的產業集群,這也是發展中國家的一個特點。在這種產業鏈中,形成蘊含多條價值鏈,可以推動“跨越式”的學習。將A產業鏈中有價值的信息加以整合,運動到B產業鏈中,達到優勢互補、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效果,促進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合作。一些產業鏈還面臨產業沖突的問題,這也是新型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基本特征和發展方向,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推進形成更加明確的分工體系,讓各個企業在產業鏈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和準確的分工,最大程度地消除不良沖突,推動整個產業鏈形成良性發展,更好地解決區域發展中面臨的難題。
三、產業鏈整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區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發展與進步,產業鏈的整合對于促進企業發展有很大的優勢和積極的作用,可以帶動企業生產成本的進一步降低,還可以催生更多新企業通過區域的品牌效應,形成濃厚的創新氛圍,提升區域的經濟發展。
1.企業的生產成本將進一步降低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對于產業的分工和布局的要求就要更加精準,這使當下的專業化生產程度越來越高,讓整個產業鏈的鏈條也逐漸增長。產業鏈的不斷延伸,是表示著產業集聚達到了一種規模效應的具體體現,有利于促進區域的經濟發展。以此趨勢下去,未來會存在兩種情況:一是超大規模的企業,二是專業化生產能力較高的企業。企業都不可能在自己的生產領域實現絕對化的優勢,也不可能實現所有環節的優勢,只能是在某一個環節或者是幾個環節中比較突出,因此在整體產業鏈上,更加緊密的鏈條關系會讓企業之間的合作愈加緊密,也會讓資源配置達到更高的效率。通過產業鏈的進一步整合,可以將具有不同優勢的企業建立起聯系,讓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的資源配置都達到最優化。產業鏈的優勢達到內部管理費用,嚴格控制標準化生產等進一步降低產品在流通環節中的成本和銷售成本。企業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可以讓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增加。
2.催生更多新的企業
整合產業鏈會推動形成一個新的產業集群,這種集群是可以催生更多新的企業的,新企業可以在集群中產業優勢成長起來而不會被孤立。讓產業集群中的企業進行互相交流,根據交流的結果,來尋找自身在發展中的不足,及時更新產品、滿足用戶的需求,關注更多有價值的經濟信息。產業集群中的龍頭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所屬的行業來進行更深度的技術研發。集群內的中小企業可以依據龍頭產業的集聚優勢,降低準入門檻,讓整個產業鏈形成良性發展。由于整個產業鏈的特殊性,會吸引金融機構、投資者們的目光,更加熟悉集群內的產業特征,讓企業更加容易獲得貸款、配套扶持政策等,就可以大大降低新企業的準入門檻,同時有利于企業提升相應的技能,吸引高素質人才的加入。
3.有利于整體創新氛圍的形成
在產業鏈存在的地區企業,可以降低生產的成本和交易環節所需的各類費用,而且有利于信息的交互和資源的共享,推動產品技術的創新,形成一定的創新氛圍,增加技術優勢,提高利潤空間。在這種產業鏈的發展中,可以讓企業有一種無形的壓力而必須提升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讓企業之間通過資源的整合來進行創新,用科學技術等更新換代來將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最終實現商品價值的最大化,提升產品的利潤率。同時產業鏈可以吸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等加入,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行研究開發。產業鏈的集群優勢,讓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進行不斷的競爭,這種競爭是良性的,可以促進企業不斷進行創新和改進,在產品的設計方面、技術方面和內部公司的管理方面,更加適應市場的需要、滿足客戶的要求。
4.打造“區域品牌”的經濟效應
產業鏈的整合可以促進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區域品牌的打造對于吸引企業投資、人才引進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都是有一定幫助的。這會和整體區域的經濟發展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區域品牌效應越高越容易吸引各方資源的投入,而各方資源優勢都比較集中的區域,又更加容易吸引更多的優質企業加入其中。這有利于整體區域打造品牌效應,實現經濟效應的最大化,也讓區域中的公共資源可以提高運用效率,促進產業鏈中企業的發展。區域內的企業之間可以形成相互協作的網絡體系,彼此之間可以共享信息、共用基礎設備和人力資源,從而形成有秩序的產業鏈體系,突出整體的品牌效應。比如說貴州地區的茅臺酒效應,就是依靠龍頭企業帶動周邊配套產業形成群體效應,打造區位品牌優勢,讓整個區域內的企業都能感受到產業鏈的疊加效應。這是一種無形的資源,也是企業珍貴的品牌價值。
5.加快推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在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背景下,區域化發展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從京津冀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各個區域經濟的配套扶持政策也越來越多,發展方向也越來越明確。這些發展戰略的背后,都體現著國家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目標和決心。產業價值鏈有利于促進整體的產業發展,是一條重要的價值紐帶,逐漸培育形成由龍頭企業為主導,推動上下游產業鏈的進一步延伸,帶動一批企業的集聚發展。讓整個產業都發展壯大起來,帶動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整個區域的經濟發展。加強企業之間的互通交流,打造以價值鏈為中心,重點產品聯動配套,相互配合分工明確的產業鏈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
四、如何更好地構建與整合產業鏈
1.加強培養戰略的制定,培養高素質人才
產業鏈的發展整合是一個龐大復雜的工程,這涉及到很多學科,比如經濟、專業技術、法律等多個方面,在構建完整產業鏈的過程當中,就需要加強戰略培養,將一些優秀的高素質人才吸納進來。他們不僅要具有管理能力,能夠對企業日常生產經營進行有效管理,還要具備專業的技術和綜合能力,有更高的戰略眼光來推動產業鏈的發展。因此,當今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對人才的培養和吸引,對于產業鏈長遠發展是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的。
2.推進產學研結合與技術創新
企業是產品研發和社會創新的主體,起著非常重要的創新作用,但是如果僅是依靠企業來進行創新是遠遠不夠的,企業還是需要逐利的,要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這就需要建立學研結合的研發方式,為整體產業鏈提升技術性優勢奠定研發的基礎。在產業鏈整合的過程當中,要鼓勵學研結合,讓技術創新、研發項目成為一種常態,提高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創新積極性,讓各種創新領域的技術人才有一個交流的平臺,將創新技術進一步轉化為創新成果,從而能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推進學校、科研院所和大企業之間的合作,可以促進研究成果的轉化,也增強整體產業鏈的技術競爭力,提高經濟收益。
3.采用相對集中策略,促進區域產業鏈健康發展
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是需要一個地理空間為基礎的,這會促進區域性的健康發展,產業鏈的集中會讓整體區域經濟也相對集中,區域產業可以借助產業鏈的優勢,根據區域經濟的特點,增強整個產業鏈抵御風險的能力,優化整個區域的產業鏈發展。在進行產業鏈布局時,采用相對集中的策略,可以打通產業的上下游,讓產業之間相互配套整合,從而讓整個產業鏈更加協調發展。
4.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在進行產業鏈的布局時,不僅要符合我國現有的產業政策,還要與國家的長遠規劃相匹配,這才可以讓產業鏈實現長期的戰略目標和更高的經濟收益。所以,要在打造產業鏈的整體進程當中,對國家的產業發展政策進行研究,以國家的政策支持為導向,來開展產業鏈的布局。地方政府也要出臺一定的支持政策,讓整體產業發展有相應的引導,從而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整體產業的優化升級。
五、總結
我國經濟發展迎來巨大考驗,全球經濟的運行負增長的趨勢也越來越顯著,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也會更加激烈。在這個背景下產業鏈的發展面臨更大的風險,一些產業鏈存在斷裂的可能性。一些發達國家正在通過財政政策來吸引制造業企業回歸發展,可以預見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我國也需要進一步融入全球化發展,加快產業鏈的整合,逐漸形成完備的產業鏈體系,加快企業適應全球化競爭的步伐,讓企業更加具有技術優勢和創新能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從而推動整個產業鏈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閆紅瑛.基于區域產業鏈差異化的西部經濟研究新視角——評《西部地區產業聯動發展與政策優化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20(09):2+195.
[2]張忍.敦煌文化產業鏈開發與區域經濟發展的互動模式研究[J].中國商論,2018(008):129-130.
[3]王郁.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文旅產業鏈的構建與發展——以唐山市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8(011):40-41+78.
[4]李鐵成,劉力.產業鏈相關理論及其來自中國的研究拓展述評[J].現代管理,2019(001):162-170.
[5]金碚.以創新思維推進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J].區域經濟評論,2018(04):45-48.
作者簡介:孫凌云(1972.04- ),女,漢族,佳木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管理學;通訊作者:陳博(1969.07- ),男,漢族,佳木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統;曲紅(1973.04- ),女,漢族,佳木斯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高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管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