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芳芳
摘要: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科目,教師應重視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的教師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促使學生通過問題性思維鍛造,提升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從而達成學科學習目標。以此,創設問題情境,可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創建問題,并更好地理解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其數學能力以及學習效率。本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有效策略,展開教學分析,以期不斷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創設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0-
前言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創設問題情境教學策略開展教學活動,可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使學生借助問題情境體驗,端正數學學習態度,并通過問題引導,使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此,激發其數學探究欲望,并使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全面得以提升,使得創設問題情境最大限度地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率,促進數學教學的發展。同時,取得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以及培養其數學思維習慣良好效果。
一、創設有趣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喜歡新鮮事物的階段,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可通過創設有趣問題情境模式,激發出學生數學問題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興致勃勃進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完成數學問題的思考與解析。教師想要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可立足于數學教學內容,并依據學生興趣愛好以及問題思考能力,經過綜合判斷之后,設計出適宜、有趣的引導性問題。這需要教師應進行專業化的數學教學準備之外,還應全面了解學生,進而創設出有趣問題情境,達成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以及興趣的目標。
如,以《位置與方向(二)》教學為例,針對這節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數學內容,教師可通過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了解確定位置的重要性。借助有趣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掌握位置確定重要性,并可結合學習內容,依托教師問題引導,完成確定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學習目標。教師可依據對學生興趣愛好的了解,以及自身專業化的數學教學能力,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如以游戲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問題思考中,通過游戲闖關式的問題回答,讓學生完成對“位置與方向”的空間想象。以此,教師可創設“天氣觀察員”游戲,讓小學生通過觀察員身份的體驗,明確回答出教師設定在游戲卡中問題。問題卡中出現問題“臺風在我市東偏南300方向,你能詳細的描述它的具體位置么?”學生通過思考回答出問題后進入下一關,并依據問題的解答,完成游戲闖關,鍛造自身思維能力。同時,又通過有趣的問題情境體驗,激發出濃厚數學學習興趣。
二、創設生活問題情境,鍛造學生數學思維
數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教師可通過創設生活問題情境模式,將學生帶入到數學問題思考中,促使其理解數學知識的同時,體悟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不可分關系,提升學生數學理解能力,有效鍛造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以此,教師可依據數學教學內容,設計適宜的數學問題,并通過問題與生活內容的融合,使學生養成通過生活現象解決數學問題的習慣,使得數學問題借助生活常識的融入,變得淺顯易懂,易于理解。
如,以《扇形統計圖》教學為例,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以創設生活化情境的模式,鍛造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以此,教師可在教學中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化場景設計,引導學生進入到問題情境體驗中,并通過思考“這種統計圖為什么叫做扇形統計圖?”的淺顯性知識,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并回答出“它是有大小不同的扇子形狀圖形構成的?!?。接著,教師還可通過問題“我們班級有10人喜歡籃球,6人喜歡足球,5人喜歡排球,3人喜歡跳繩,1人喜歡踢毽子。運用扇形統計圖應當如何表示呢?”,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思考之后,利用掌握的扇形統計圖知識,準確地畫出統計圖,并將相關的數學問題解決。同時,經過教師的問題引導,學生還可利用畫出的扇形統計圖,計算出其中的不同人數的占比,完成學習與思考目標。創設生活問題情境教學,不僅可以鍛造學生數學思維能力,還能助力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創設體驗問題情境,提升數學感知能力
數學是需要實際體驗的學科,教師通過創設體驗問題情境,可提升學生數學感知能力,使學生借助實踐體驗問題,思考能力、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全面提升。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借助問題的引導完成數學實踐活動,解決體驗問題的同時,將數學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與理解,提升數學實踐體驗效率,促進問題情境教學策略的實施有效發展。藉此,助力于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引導學生有意識完成問題的理解,數學感知能力隨之上升。
如,以《圓柱與圓錐》教學為例,教師可引導學生以實踐體驗模式,完成學習與理解“圓柱與圓錐”知識的目標。想要達成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就可通過創設體驗式問題情境方式,使學生投入到數學問題思考、分析中,完成問題的解析,并使學生養成數學問題體驗解決的主動思考意識習慣,不斷提升數學學習能力。以此,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手中的卡紙,進行圓柱與圓錐圖形的設計,并引導學生完成圖形制作模式,如“圓柱與圓錐圖形設計時,應如何選擇卡紙的形狀呢?”、“圓柱與圓錐圖形制作區別是什么?”、“怎樣進行圓柱與圓錐圖形的面積計算?”、“假如制作出相同底面積的圓柱與圓錐圖形,他們的體積會相同嗎?為什么?”。學生借助問題引導制作相適宜圖形,同時理解了“圓柱與圓錐”間關系,取得良好思考效果,呈現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有效性。
總結
總之,小學數學中,教師創設問題情境,進行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達成學科教學目標。同時,幫助學生創建數學思考問題,使其更好地理解問題、解決問題,取得創設問題情境教學應用效果,提升教學效率。經過創設問題情境,還讓學生端正數學學習態度,總結出自身數學觀點與數學問題看法。以此,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提升綜合能力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習慣。
參考文獻
[1]魏紅英.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分析[J].學周刊,2020(11):111-112.
[3]曾早紅.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9(1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