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艷燕
摘要: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正處于起步階段,從初步認知逐漸走向深入,其思想也正在形成中,所以班主任有責任和義務做好相關的引導和培養工作。班主任既是班級教學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德育工作的引導與實施者,在德育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德育教育并非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需要班主任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在日常點滴之中持續地把學生引向健康的道德方向,并幫助其形成良好習慣。筆者基于當前德育教育工作情況,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德育工作開展策略。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教育是國家大計,也是民生之基。堅持德育為先,堅持以人為本,方為立德樹人。通過正面教育來引導人、感化人、激勵人;通過合適的教育來塑造人、改變人、發展人。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培養品行、才華俱出眾的人才方能教育強國。而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德育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潤物細無聲”地滲透進學生的意識之中,所以小學班主任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對此責無旁貸,要耐心地且持續地把德育教育工作做好,從而培養良才。
一、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情況
當前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存在一些問題,首先,部分班主任工作方式較為不合理,對學生采取灌輸教育,難以以學生為主體進行針對性德育工作,不在意小學學生的心理情況,忽略對其心理的研究和把握。其次,部分班主任不重視德育教育工作,覺得學生總成績才是主要的,而把精力都放在學科教學,從而忽略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而后,還有部分班主任對學生不能平等相待,以自己的主觀認知去看待學生,成績差的學生、表現差的學生得不到“好臉色”,對其習慣于批評、指責,不以愛為教育方針,不對學生進行引導與幫扶,既導致師生關系緊張,又促使學生出現抵觸學校的心理狀況。最后,部分班主任對于德育工作不夠重視,照本宣科、形式化開展,且創新性很低,不能隨著教育的發展而跟進。以上問題制約了德育工作的高質量開展,也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茁壯成長。所以教師要正視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到身為班主任的責任與義務,家長把孩子托付給學校,學校把孩子托付給教師,而教師的教學直接影響了孩子的人生軌跡,影響了孩子的未來發展,生命之未來難道不重嗎?因此,教師應深刻意識到立德樹人之內涵,以任重而道遠的謹慎心態,披荊斬棘、不畏勞苦,持之以恒地把德育工作做到最好,從而不負自身之責,不負家長與學校之信[1]。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創新策略
(一)發揮自身榜樣作用,促進學生素質水平提高
小學學生有著較強的模仿能力,也傾向于模仿。所以,班主任在學校應注意自身言行舉止,要符合為人師者的行為規范,使學生以班主任為“行為準則”,向班主任學習和模仿,在之中進行自我約束,逐步增強道德水平。另外,作為班主任一定要真正以平等的認知和態度對待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接受班主任,從而認可班主任,最后在班主任的影響下提高自我管理能力[2]。
例如,在管理班級時,學生在早自習時,大多數不認真進行自習。對于這一情況,班主任就可以把辦公地點放在講臺,當學生看到班主任在認真批改作業,認真工作時,會受到感染,甚至會產生同理心、換位思考(老師批改我們的作業好辛苦,我得好好學習、做作業了……),從而認真進行早自習與學習。在此之中,班主任還可以巡場,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對需要的學生進行指導、鼓勵、表揚,從而提升其積極性。
(二)發揮實踐活動作用,促進學生思想水平提升
小學階段學生極為好“玩”、好“動”,因其生理和心理因素,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班主任除了在班級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也要注意結合教學需要、學生身心發展特性,開展相應實踐活動,從而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懂得道理、鍛煉能力。教師可以開展例如“植樹活動”等。在活動之中,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植樹造林對自然環境的意義,對人類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其對自然環境的熱愛;也可以進行分組活動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植樹,從而培養其合作、互助、溝通方面的能力。
(三)發揮激勵性策略作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階段學生具備強烈的好奇心以及進取心,針對這一點,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要把握其心理特征進行激勵,促進其以積極的態度自主地學習知識與提高自身道德水平,進而實現德育教育的高質量、高效率開展。教師須在工作中以學生的不同思想、學習能力以及個性進行針對性德育,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制定不同激勵方式與目標,促使學生能夠接受德育教育,在激勵與鼓勵中主動認知、主動提升 [3]。
例如,李暑其(化名)是獨生子女,且家庭中只有母親,家庭條件也較差,這位學生比較沉默寡言,與其他同齡學生的表現狀態有些差別,其整體成績一直較差。在前段時間,下午放學后,班主任看到這位學生在操場打籃球,玩得挺不錯,班主任便放下工作,去操場與之交流,開場先進行了表揚:“暑其,我觀察你最近經常打籃球,打得很不錯,似乎在同齡學生水平之上。很厲害!要繼續加油!”由于其很少受到表揚,這次班主任如此溫柔地夸獎,學生臉頰紅了,且自信了很多。再之后,教師坐在籃筐邊和這位同學談了談學習的事,開解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鼓勵其基于當下的生活,好好學習,改變未來的人生,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此事過后,這位學生漸漸活潑了很多,也開始和同學“打成一片”,學習成績處于穩步提高中。
三、結束語
立德樹人,任重而道遠。教師首先要端正態度,深刻意識到自身的責任與義務,而后認識德育教育的深刻內涵,最后明白這一工作不可“急功近利”,須“水滴石穿,步步為之”。以貼近學生日常、接近學生內心的方式開展德育教育,在教育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再以“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教育學生,促使其健康、茁壯地成長,成為道德水平高、綜合素質優的良才,使其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黎少華.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創新策略研究[J].文淵(小學版),2019,(3):425-425.
[2]韓冬花.成功教育從立德開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與探討[J].考試周刊,2019,(88):2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