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紅霞
摘要:易錯題一直是教學中需要把控的重點問題,尤其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認知都處在成型的階段,在該時期注重易錯題的糾正,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錯誤觀”,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還能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意義,是值得重視的。因此,本文分析了五年級下冊“數與代數”錯題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以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與代數;錯題原因;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在義務教育中數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該學科的學習對學生邏輯思維的提高有著積極的影響。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學生會因為自身的知識掌握情況、思維方式、情感認知等方面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出現易錯題,而易錯題的出現也是數學學習中的必然現狀。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能夠合理地糾正這些易錯題,轉化為教學資源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每位小學數學老師必須攻克的難題。本文分析了“數與代數”錯題的出現原因,提出了應對的策略。
一、“數與代數”錯題原因分析
(一)應用類錯題成因分析
方程的知識是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比較抽象的內容,也是刻畫數量關系時非常重要的模型。而“式與方程”也是代數學最基本的模型,貫穿在“數與代數”的整個學習中。這部分的學習中還涉及了幾何直觀的數學思想,由于方程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對于方程的本質理解往往不夠清晰,在教材中通過引入“天平”的特征,溝通學生的現實世界,以此幫助學生建立左右相等的數量關系。這樣的方法幫助學生對概念本質的理解更直觀和具體。“式與方程”關鍵就是要讓學生理解等式的意義,等號表示了什么樣的含義,方程的意義等。只有清楚了這些問題,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感受上才會更深刻。不少學生在進行題目的解答時,首先想到的還是代數的計算方法,習慣于列式解決問題。即便學完一節課后還不清楚方程的思維到底是為什么,只覺得麻煩。所以這便出現了學生為了列方程而列方程的現象,這一現象不論是在方程與分數結合,還是將百分數與方程結合都比較嚴重。
(二)概念性錯題成因分析
“數的認識”板塊包括:學生在學習時,需要對概念進行充分的理解和認知。不僅要借助生活積累活動經驗,還要在學習中對數系擴充有一定認識和梳理。學生不僅要重視知識點的學習,還要進行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這也是概念學習
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倍數和因數概念的學習,就不能單純進行某一個概念的學習和認知,要將二者聯系并對比著進行學習。找因數時需要有序思維,使得要找的答案有序、不重復、不遺漏。調研發現,學生對于質數和合數的理解相對較差。這部分知識相比于倍數和因數,考查學生的思維更綜合。質數和合數反映的是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的特征,那么首先學生必須清楚如何找一個數的因數,這也是因數學習的內容。其次,我們發現不論是“倍數與因數”還是“質數與合數”的學習,由于概念的抽象性特點,教材都用到了“數形結合”的方法,將抽象的概念直觀化。教材通過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體會如何找一個數的因數,在質數與合數的學習中,同樣借助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如果學生對這一知識點不熟練,就會影響質數與合數的學習。這和皮亞杰的觀點不謀而合,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理論只有讓學生將新知識在原有知識結構基礎上進行吸
收和同化,以及順應,才能夠將所學新知識融會貫通。
二、小學五年級下冊“數與代數”易錯題的糾正策略
(一)分類整理易錯題,匯總呈現,變為教學資源
易錯題是非常寶貴的教學資源,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養成總結、整理易錯題的主動學習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便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復習留下寶貴的資料。例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找到一個專門記錄易錯題的本子,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易錯題謄寫或粘貼在自己的本子上,并要求學生進行定時的翻閱和學習,以便可以“啃透”其中的內容。同時,老師要進行不定時地抽查,(不僅要抽查學生分類整理易錯題的情況,還要布置相應的練習題來讓學生進行解答)以便可以在引起學生對該項學習任務的重視的同時也能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一舉多得。與此同時,老師自己也要建立正確的錯誤觀,養成教學研究意識,即老師自己也要根據學生的易錯題出現的情況來編制屬于班級學生的“易錯題整理檔案”,并且老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易錯點”來將該檔案進行分類(具體可以分為概念模糊類、審題錯誤類、粗心馬虎類、能力應用類等),以便可以幫助老師更加清楚地了解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而可以采取更加目的化、重點化的教學學習和練習。總之,分類整理易錯題可以使學生更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犯錯點”,進而使學生“引以為戒”,不斷地獲得進步。
(二)分析糾錯實效果,不斷反饋,完善教學體系
瓦茨曾經說過“反躬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徑。”,教育也是如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易錯題糾正的過程中,老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要不斷地分析糾錯的實際效果,并可以采用“練習”的方式來印證學生的“易錯題”糾正效果,然后,再從實際的“練習效果”中找到“易錯題”中的“易錯題”,再不斷地進行教學指導和教學練習,以便可以從根本上變“廢”為“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而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并且,課堂是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場所,學生在課堂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易錯題的糾正過程中,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就“老師的糾錯情況和糾錯教學”來進行“踴躍的發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進而促進教學的不斷優化,使教學體系可以更加完善,真正地落實素質教育的深刻內涵。
三、結語
綜上所述,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說過:失敗是有教導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從失敗和成功中學得一樣多!由此可見,易錯題是一種至關重要的教學資源,有著極大的挖掘和應用價值。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易錯題的糾正過程中,老師要不斷地深挖易錯點,站在學生的角度采用一些合理的糾正方法,并進行不斷的反思和反饋,以便可以“深入淺出”地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到“易錯點”的價值,進而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結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郭曉敏.淺談小學數學課堂中易錯題的糾正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179-180.
[2]溫海.滲入易錯題,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陜西教育(教學版),2020(Z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