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涇
摘要:小學作為基礎教育階的初始階段,其各學科的教學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以及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語言能力的增強以及朗讀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通過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簡要分析并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朗讀訓練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朗讀是一門以口頭語言為主的藝術形式,也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教學中最基礎的能力之一。縱觀不同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其共同特征都包含有“需要學生流利、正確、有感情的朗讀”的目標要求,其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朗讀來積累段落、句子和詞語,從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認知,也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一、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
(一)朗讀訓練所占比重較小
在教學實踐中,部分小學語文教師更加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而忽略了朗讀訓練對學生語感的培養和促進作用。正是由于教師重視閱讀而忽視朗讀的觀念,導致學生接觸朗讀學習的機會較少且參與朗讀訓練的時間不足。長此以往,使得學生在接觸語文學科的初始階段未能接受系統且合理的朗讀訓練,從而對學生語感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
(二)朗讀訓練中缺乏有效指導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任何一項技能的訓練都需要科學合理的指導。在開展朗讀教學的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卻忽略了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化,針對不同學生始終用同樣的指導方法和理念,導致小學語文課堂中朗讀訓練的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有必要根據新課程改革的標準和要求,不斷尋找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指導方法和策略,從而優化小學 語文課堂中的朗讀訓練。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策略
(一)激發濃厚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學好一切學問的前提和基礎。學生只有對某一件事產生興趣,便會沉浸在其中,熱衷于探究并耐心的進行學習。在小學語文的朗讀訓練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非單純的為了有趣而設計課堂教學環節,而是要通過新穎、有趣且邏輯性強的課堂活動以及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不斷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朗讀活動當中。同時,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有意識、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讓學生體會到朗讀的樂趣,才有可能從中獲益、取得進步。
以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中《秋天》一課的教學為例,為了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并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前導入的環節創設自由回答問題的形式,邀請學生來分享自己喜歡的季節并描述一些季節的特征。通過學生自由交流的形式,能夠激起學生對課堂內容產生興趣。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自由閱讀課文來感受文章所描述的秋天的特征,也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或圖片、卡片等形式創設與秋天有關的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課文朗讀,將文中所描述的特征與圖片聯系起來。總之,不論用怎樣的方法,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形成朗讀興趣,并在朗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感受到文章所傳達的情感。
(二)采用有效的課堂指導
在實踐中,強制性要求學生朗讀課文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而讓學生帶有感情并自覺參與到文章的朗讀訓練中則十分困難。因此,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中做好朗讀指導,才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消化文章知識并提高朗讀能力。
以部編版一年級語文《明天要遠足》的教學為例。本文的短短三節詩就將兒童獨特的內心世界和情緒活動生動活潑地傳達出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朗讀訓練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帶有感情的進行范讀,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當中,并感受作者所傳達出的情感特征。由于詩中重復出現了感嘆詞,且其中所蘊含的興奮、激動、期待、盼望的情感教多,在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時,教師需要通過有效的方法來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掌握朗讀的語調、語氣,并在合適的時候停頓,適當輕讀、重讀,使聲音表現的抑揚頓挫[1]。恰當的指導方法能夠促進學生將感情帶入到朗讀過程中,并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朗讀速度和節奏,使學生在相應的場景和環境中能夠調整自己的速度、營造不同的情感狀態[2]。
(三)運用角色扮演的朗讀方式
在朗讀訓練的過程中,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也能夠讓學生在角色模擬的朗讀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言感知能力和朗讀能力[3]。同時,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并充分調動參與朗讀訓練活動的積極性。
以部編版一年級語文《小公雞和小鴨子》的教學為例。本文講述的故事是一年級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學習的典型案例。文章中講述“小公雞捉蟲子給小鴨子吃,小鴨子救了偷偷下水的小公雞”的內容。在進行本節課內容的朗讀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分別扮演旁白、小公雞、小鴨子等角色。在進行角色朗讀訓練時,將各自的語氣、情緒、情感以及動作等各種要素呈現出來。通過角色朗讀的訓練,學生在提高自己朗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內容,從而初步懂得有困難相互幫助的道理。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語言能力的增強以及朗讀能力的提高是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指標。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并運用有效的指導策略,推進小學語文朗讀訓練的開展,從而為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苗雨祥. 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訓練的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1(31):41-42.
[2] 孫樂朋 張浩.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J].散文百家,2021,(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