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義成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高段閱讀,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教師就要對語文高段閱讀教學,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的策略,提升學生高段閱讀的能力和水平,為學生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分析和研究了提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有效性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策略,以期能夠對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所裨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一、開展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的作用
(一)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
小學生因為年紀小,各方面發育都還不成熟,特別是他們在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方面,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所以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辨別是非好壞的能力還不強,所以就需要教師對其加以引導,幫助他們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發展。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課文中人文性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是其根本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對學生三觀的培養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將其當做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同時,在語文教學當中,閱讀教學對學生道德修養地培養,能夠起到極大的助益。所以,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就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深入到閱讀當中,與閱讀的文字進行對話,學生在與文章對話的過程中,就會受到感染和啟發,行為習慣和三觀就能夠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
比如,教師在教授《七律·長征》這節課時,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積極思考,通過詩句中的地點,明白紅軍長征的艱苦,體會今日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促進小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
在小學語文閱讀課文中,收錄了許多有人文價值的文章,通過閱讀這些文章,學生的思想就會受到啟迪,內心就會受到感染,人文素養也會得到提升。同時,在長時間的閱讀過程中,因為學生閱讀了大量的具有人文價值的文章,所以在不斷地積累當中,學生就會受到優秀文章的感染和影響,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比如,教師在教授《臘八粥》這節課時,學生就會通過閱讀文章,了解臘八節的由來,并且了解到臘八節要喝臘八粥的習俗,同時教師還可以告訴學生臘八節的重要性以及"過了臘八就是年"的美好期待,這樣學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到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知識,這樣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就會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人文素養就會得到不斷地提升,
二、提升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激發動力,人們只有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才會盡最大努力去做好這件事情,學習當然也不例外。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有效培養學生閱讀興趣,那么學生的閱讀動力就會被激發,從而積極投入到閱讀當中,進而使閱讀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因此,為了培養學生興趣,教師就要發揮自身的聰明才智和教學經驗,靈活運用培養策略,在準確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和特點的基礎上,開展針對性的教學,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才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會被地調動起來。比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壯士》時,教師就可以對多媒體進行運用,為學生展示狼牙山五壯士的視頻,這樣學生在動態畫面的吸引下,興趣就會被激發,就會全神貫注投入到閱讀當中,對狼牙山五壯士的大義凜然、寧死不屈的愛國之情進行深入體會,理解文章表達的內涵,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二)閱讀教學形式多元化
在閱讀教學中,經常出現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主導了整個閱讀教學,然后帶著學生閱讀和分析文章,而對于學生的個性閱讀和自主閱讀,則采取了忽略的態度,沒有給予學生自主閱讀的空間,這樣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作用就無法得到發揮,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沉悶壓抑,難以提升閱讀教學的效果。因此,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更強。比如,教師在教授《只有一個地球》時,如果教師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文,分析課文,學生就不會深入思考,也很難認識到保護地球的重要性。對此,教師就可以轉變教學方式,采用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自主性,讓學生在積極思考當中,理解文章內容。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人類想要生存都需要什么物質么?如果離開這些物質人類會怎樣?"通過這些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會被調動起來,積極性也會被激發,從而主動太投入到閱讀當中,找尋問題的答案,當學生找出問題答案后,就會積極與教師展開互動,這時,教師再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就會理解文章要表達的內涵,從而有效提升教學的效果。
(三)創設良好閱讀環境
小學生心智發育不成熟,所以在面對教師時,容易產生畏懼的心理,害怕接近教師,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在教學時更是害怕教師的提問,一旦教師對其提問,注意力就會難以集中,久而久之,閱讀教學的效果就會大幅度下滑,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的提升。面對這一問題,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這樣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內心就會感到舒適和愉悅,從而激發自身的潛能,積極參與到閱讀當中,使閱讀效果得到提升。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要對學生的特點和情況進行準確地把握,在此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教學,因為學生之間接觸頻繁,彼此熟悉,所以更容易溝通交流,這樣學生在積極的互動中,就會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閱讀效果也會得到有效提升。比如,教師在教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就可以讓學生先閱讀課文,學生在對課文有一個大致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開展討論,如自己讀過魯迅先生哪些作品,自己認為魯迅先生一個怎樣的人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就會在小組內開展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就能夠在彼此交流中,拓展思路,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和體會,在這樣良好的閱讀環境中,閱讀教學就能夠高效地開展下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想要使教學高效地開展,教師就要轉變思想,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如激發學生興趣,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為學生創設良好閱讀環境等,這樣學生在閱讀時才會積極主動,從而使閱讀效果得到提升,進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張抗抗.教學改革理念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開展策略[J].學周刊,2022(04):133-134.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4.064.
[2]鄭德榮.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及對策初探[J].課外語文,2021(36):134-136.
[3]賈曉燕.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研究[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