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婭
摘要:每個幼兒都具有好奇心,他們喜歡探究周圍的世界,喜歡問各種各樣的問題,他們不斷的探究周圍的世界,感知周圍事物發生的一切。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機智的引導幼兒,精心挑選各種適合探究的材料,提供幼兒探索與思考的機會。
關鍵詞:科學領域、周邊資源、貼近生活、材料、師幼互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9-
一、貼近幼兒生活,結合季節特征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以科學活動《神奇的泡泡》為例,該活動則時利用了貼近幼兒生活且幼兒又非常感興趣的“泡泡”。不僅如此,教師還結合當下季節特征,在活動中利用了很多自然物(樹葉、樹枝、秸稈、柳條等等)與幼兒進行互動游戲。在活動中教師除了投放豐富的材料外,更多是引導幼兒動手嘗試,用親身實驗來分享自己發現的科學小秘密。在探索”如何用樹葉吹泡泡“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利用多種材料和方法區探索“泡泡”的秘密。在分享的過程中,教師也能將幼兒發現的小細節進行有效的記錄。通過動手操作——分享交流——提出問題——再次操作——分享小結的過程區探索“泡泡”的秘密。教師突出了“做中學”的精神,讓幼兒通過操作活動來了解科學發現。但是在探索“如何吹出大泡泡和吹出很多個泡泡?”的環節中,教師沒有更加深入的引導和實驗,很多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只是簡單的將幼兒成功的實驗結果進行分享,其實也又個別幼兒有失敗的案例,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深入的與幼兒探討一下失敗的原因或者吹泡泡用到的實際可行的方法是什么?那么,這節活動幼兒獲得的發展一定更好,幼兒從中可以學到,發現問題時我們要如何解決,同時也增強了幼兒的深度探究精神。
二、靈活利用周邊資源,擴大幼兒認知經驗
《指南》科學領域中第一條目標就是“親近自然,喜歡探究”。幼兒對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最感興趣,在大自然中,每個幼兒都有肯能成為小小“科學家”。借助我們蘇州特色陽澄湖大閘蟹科學活動為例。教師在集體教學活動中直接投放了真正的大閘蟹,讓幼兒更好的觀察發現,從中更好的了解螃蟹。教師引導幼兒自由觀察——分享螃蟹外形特征——再次帶著問題觀察螃蟹——分享幼兒調查表——觀看螃蟹生活視頻。這樣的題材正好切合了最近“食蟹”季節特征,幼兒近期一定對螃蟹有很多近距離的接觸,不管是品嘗還是聽聞,孩子們都是有了豐富的前期經驗。科學活動中教師投放了很多材料,在這里,教師是否要引導幼兒了解各種材料的使用方法,而不是讓幼兒無目的的隨意擺弄。所以針對前期經驗比較豐富的幼兒而言,我們的教學過程中的環節是不是更多的可以將幼兒所了解到的知識進行分享,從而再針對幼兒的一些疑問進行解答,同時也可以將這些生活中的素材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這樣也許更有助于孩子們對科學認知的提升。
三、提供豐富的材料,創設科學探索環境
材料是幼兒活動的物質條件,提供何時的幼兒材料,能保證科探活動的有效性。用集體教學活動《小小雜技員》案例來說,教師投放了非常豐富的操作材料。活動開始,結合幼兒平時日常的游戲經驗,引導幼兒利用最簡單圖形(圓形、等邊三角形、方形),進行一個找平衡的操作,讓幼兒通過直接動手材料材料,利用手、、腦、眼等感官再探究材料的趣味性。借助第一次操作的經驗,教師將材料更換成一些不規則的圖形,將操作的難度增大,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自由選擇材料,自如的進行探索材料,在這樣一個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動手能力、學習品質都是很大的提升。當活動進行到這個環節時,是不是可以增加一個師幼共同探討環節,主要探討“尋找圖形平衡點”的辦法,讓幼兒掌握一個實在的技能。在活動的,教師又投放了很多生活中的物品,供幼兒探究,找平衡點。在這樣的過程中,是否應該將區域利用進來,將材料投放在區域中,供幼兒自主自由的進行操作,并進行記錄和反饋,再通過這樣的活動引導幼兒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時需要通過平衡點,或者這個平衡點對我們的生活有些什么幫助等等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的話題,從而提升幼兒認知經驗。
讓幼兒在奇妙的科探活動中,充分行使權利,加強幼兒與科學活動之間聯系,既可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還可以培養增加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情感。在活動中,投放適宜的材料供幼兒自由的探索,并進行適宜的反饋和團討,提升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通過各類游戲和操作活動,將各種材料的使用方法引導幼兒進行了解和使用,在開展各類科學活動時,幼兒也能非常自主的進行游戲,去發現更多的科學小秘密,讓幼兒真正愛上科學活動。
參考文獻
·[1]鮑培.淺談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在大班科學活動中的實際運用[J].家教世界,2020(35):64.
·[2]趙越,夏騰.幼兒園大班科學教育活動中幼兒學習品質研究[J].教育觀察,2020,9(40):49-51.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0.40.016.
·[3]沈思楊.大班科學活動策略轉變研究[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1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