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娟
摘要: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對數學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學方法要多樣化,內容要有針對性。高中數學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方法,創設教學情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教學;策略
前言:
教師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先導。高中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內容,如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直觀地呈現數學知識。教師要積極思考,用有趣的方式解釋數學,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高中數學教學現狀
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很多,而數學是一門推理性極強的學科,解決數學問題需要很長時間。有些學生不能協調學習數學和其他科目的時間,他們常常把數學作業放在最后,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學習數學,這也降低了數學的進度。這樣一來,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不充分,基礎不扎實,為數學的深入學習增加了難度。同時,大部分數學教師仍以教師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不了解,導致教學進度出現問題。不適合學生長期穩定的學數學。另外,一些數學教師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難以接受新的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學習發展。
二、高中數學課程的基本概念和目標
(一)轉變和完善課堂教學觀念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新的挑戰。要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完善教學理念,使教學方法更加適合學生的學習,從而促進數學教學的發展。大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必須完全吸收知識,這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削弱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制定適合于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計劃,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確定基本目標的重要性
數學是一門需要經常鞏固基礎知識的學科。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發揮作用。在數學教育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逐漸主動地學習數學,熱愛數學,在數學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學生對數學學習有興趣,才能全神貫注于數學教學之中,發現自己潛在的技能,更好地達到數學課程設定的目標。
三、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再適用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這限制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在新課改中,教師應根據教學要求,改變教學方法,轉變教育觀念,鞏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內容,使數學課堂目標明確,學生積極參加數學課程。在數學課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效果,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適當的教學計劃,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參與數學教學的重要性,并充分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舉例來說,在學習空間幾何體時,著重于對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當學生空間想象能力較弱時,就會感到痛苦,逐漸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影響學習效率,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所以教師可設計各種教學方案,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圖形的變化,從而增強圖形在視覺上的作用。如長方體、正方體等都是從數學中常見的平面圖形轉化而成。在平面上畫出立體圖形很容易出錯。為了避免學生誤解和重犯同樣的錯誤,教師必須在課堂上進行清晰的講解。學生在掌握好轉化關系時,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主動學習數學,不斷地探索,與數學教師一起學習,成績會大大提高。
(二)優化教學方法以改善學習效果
鑒于學生認知水平、年齡、理解等方面的差異,教師在教學內容中應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案,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假如學生感到數學學習太難,數學學習的興趣就會逐漸喪失,數學課上就會出現教師唱獨角戲的情景,造成學習效率低下,成績不理想。若課堂上數學教學方法多樣化,根據學生的好奇心制定教學方案,學生會逐漸增加興趣,學習效果會逐步提高。舉例來說,在學習平面向量時,向量對于學生來說是未知和困難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不斷地灌輸向量的知識,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教師應該努力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數學學習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沒有激情和活力的數學學習狀態,會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降,學習效率低下。同時,教師要經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教學中來。
(三)有效使用教學方法
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階段。教師的教學方法要符合課程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幫助學生不斷提高數學學習效果。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習更加有效。高中對于學生來說是最緊張的時期。教學內容的多樣,課后作業繁多,使學生壓力倍增。假如教師不能調整教學方法,不能在課堂上鞏固一些知識,不能減少課后作業的數量,學生學習熱情就會下降,教學進度就會減慢。舉例來說,在學習數列問題時,在學習數列之前,教師必須先介紹什么是數列,怎樣表示數列,再深入解釋數列。這些數列知識對學生來說是全新的,之前從未接觸過,當學生第一次接觸時,學生就非常好奇。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使他們對數列產生濃厚的興趣,為今后數列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一開始就應該將數列的基礎知識落實到位,避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導致數列學習效果不佳,學生對數列學習掌握不扎實的情況。
四、結論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高中數學對教學目標和要求進行了新的調整。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教師找到了最適宜的教學方法,學生探索最有效的學習習慣,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唯有如此,數學課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鋒.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高考,2018(16):31.
[2]焦洋.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分析[J].才智,2017(35):102.
[3]車欣欣.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7):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