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娟娟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課程思政建設,是促進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而言,其往往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個人思辨能力也在不斷增強,但欠缺一定的社會經驗。通過將課程思政融入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中,將中國現當代文學歷史按照發展順序組織起來,詳略得到,邏輯清楚、重點突出消除現代文學與課程思政之間不必要的隔閡,使其融為一體,充分利用兩者之間的關系,將課程思政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使得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大大得到提高。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國當代文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川的同時,也同樣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更加明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中國現當代文學是指新中國建立以來創作的文學作品,它與中國現代文學同為教育部規定的二級學科課程,一直是高等院校中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人文社科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肉眼可見其重要性。但是這門課程卻面臨著很大的問題,作為基礎課程的它,由于課程時間的限制,使得教師教育學生的實際內容質量受到大大的縮水。
一、中國當代文學
中國當代文學,指的是從二十世紀四十九年以來的中國文學,其次指的是發生在特定社會主義歷史語境中的文學。還有就是它必須是中國大陸作家寫的。由于中國當代文學處于特定的歷史時期,大陸當代作家許多都已腐朽,沒有了作家的創作精神與犧牲精神。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僅為極少數中國自由作家,所創作的作品均表現中國社會邊緣知識分子與社會底層人員的生存狀態與悲慘經歷,為新時期中國當代文學的代表作,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狀況體現了作家心中的想法。
如今,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網絡文學對現當代文學的沖擊較大。很多人認為現在沉迷網絡,看網文刷短視頻的青年出現在任何年代都不會閱讀現當代文學,但我認為現代這個群體相比很多時期擴大了,文學邊緣化是存在的。尤其網絡文學具有很強的包庇性,很多人自認為閱讀網文也是“支持文學”。但網文和我們想發揚光大的文學一點關系也沒有。中國現當代文學是傳統文學的傳承,內容博大精深,僅僅在網絡文學上并不能學到我們所想學的,對此的了解也不會很深刻。
二、中國當代文學的教學現狀
2.1課程涉及專業多,課時減少
就如滁州城市職業學院來看,中國現代文學課程是文學與傳媒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根據教學大綱安排在第三學期(也就是大二上學期)開設,課時量是每周兩節課(以18周計算)約36課時。作為專業基礎課課時量這么少導致教師教學質量不高學生所收獲的知識也不多。此外,教育學院的小學教育、人文教育學專業等專業開設的當代文學課程、當代文學作品選修課程,但跟漢語言文學專業一樣,課時量很少。何況是作為其他專業公共基礎課程的中國當代文學課程,課時量又會多到哪里去。每個專業的專業課程的課時量都不足,何況是基礎課程的課時量呢。
2.2教學內容落后,忽視對象的變化
隨著當代文學的演變,新的作家、新的作品、新的文學現象層出不窮,教學質量也越來越豐富,該課程的教學需要關注文壇的最新狀態,緊跟時代的腳步。但是根據所采用的教材來說,近幾年的文學作品大量缺乏,教材內容重點是前期的文學思潮,忽視了近幾年的文學現象,并沒有做到緊跟時代這一點。這門課程所要傳輸給當代大學生,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學生的思想也在改變,不能將課程一成不變,按原來的方式教學。隨著時代的變遷,每一代人的思想都在不斷地改變著,并沒有想向后退,所以所傳授的內容也應該緊跟時代的變化,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而改變。
三、中國當代文學教學現狀解決措施
3.1針對課程的建議
3.1.1相對增加課時量
由于課時量少導致了教學質量大大縮水,所以應該在完成專業課程的基礎上適當地每周增加兩個課時,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水平。
3.1.2課程內容的改善
課時壓縮對教師授課產生了直接影響,所以需要授課教師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但是課程內容的調整不是簡單地隨著課時的減少或者增加刪減或者增加內容,而是必須注重教學的目的、要求的指導下對全新的內容進行有側重點的考慮。做到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突出并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啟發性,同時還要針對授課對象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2針對學生的建議
3.2.1指導聽課筆記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主“講”,學生邊“聽”邊“記”。[2]如果學生機械地記錄筆記,抓不住重點,那么課堂教學也沒有什么用處。學生為什么抓不住重點?原因在于學生在聽的時候對所講問題并沒有進行深入地思考,甚至淺思考都沒有,寫筆記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已。
有些老師經常說大多數學生學得最認真、知識進腦最多的時間就是在期末考試那一兩周,那段時間瘋狂地翻看以前記錄的筆記和課本或者老師的PPT,只是為了應付考試,保證自己不掛科而已。所以指導學生認真聽課記錄筆記非常重要,讓學生抓住教師所講的重點,讓他們記錄下來,而不是盲目的記錄下來,要做到聽懂理解重點。
3.2.2強化文本閱讀
如今隨著科技的發達,電子信息技術普及到每一個人。電子課本取代傳統的紙質課本,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能力越來越弱。電子課本閱讀起來確實要比紙質課本方便很多,但卻沒有紙質版好用。許多大學生利用電子產品來娛樂,而不是學習,導致了學生多文本閱讀能力的下降,應加強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能力,提高對作品的理解能力。
對于本科階段的學生來說,中國當代文學課程內容的核心是作品,因為只有通過閱讀具體的作品才能了解作家的創作過程,才能梳理出文學史的發展脈絡。文學課程的教學應當回歸文學本體,突出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能力的講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現當代漢語文學的魅力,從審美欣賞層面感受到現當代文學的存在價值,逐步培養學生對當代文學的興趣,促使學生喜歡上現當代文學。
四、總結
推進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是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員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的途徑之一?!罢n程思政”教學改革建設是思政教育用好“課堂教學為主渠道”的具體落實,這需要管理者、實施者和思政隊伍等各方面的齊心合力,共研之,共踐之。在中國當代文學教學的改革實踐過程中,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過程,是引領學生體驗中國近代文學作品的優美,感悟作家內心的情感,弘揚人生價值的現實實踐。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實現中國當代文學的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以實現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最終構建起“大思政”的育人新格局。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0BEL].人民網,(2016-12-09) .
[2]孫穎. 關于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思考[J]. 教育現代化, 2020, 007(005):177-178.
基金項目:滁州城市職業學院校級教研重點課題: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入研究(2021jyxm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