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麗
摘要:新課標變革下,地理課堂教學方式也在逐漸改變,并涌現出了許多全新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對地理課堂及教學活動產生著極大的作用。問題式教學是實現中國地理學課程核心素養建設的主要方式,也有助于學習者培養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本章在剖析了問題式教學機理的基礎上,并根據中學地理環境問題式教學的具體實施實踐案例,按照主要知識點展開了提問庫與提問個案化的教學內容建設。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案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引言
地理課堂活動是現代地理課堂的重要組成環節,其合理實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傳統地理課堂缺失的生活性與實踐性,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筆者通過文獻調查法和問卷調查法,借鑒前人經驗,總結了地理課堂活動的新內涵,對活動類型進行了重新分類,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分析得出當前高中地理課堂活動的實施現狀,并提出對應的改進措施,以期用更加科學的思維方式推動地理教學的發展。
一、目前高中地理案例教學中存在問題
1、高中地理案例教學存在問題
在中國傳統應試式教育背景下,高中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認識普遍欠缺,往往片面的以為在地理課程中只要通過死記硬背便可以通過。所以,在師資層面,由于教師尚未將對地理教學的理解尤其是對學生地理教學核心素質的理解還沒有提高到必要的階段。所以,在地理課程案例教育中,老師們很容易就會忽視了對學生核心素質的培育工作。但是,在不同的教學素材來源下,怎樣選取與課程能力需求相匹配的典型案例,又要求老師耗費一定的時間去篩選。在個案選取中,部分老師往往只是強調個案的趣味性,卻忽視了個案的知識性。這樣,個案選取的針對性就不強,也不利于學員核心素質的提高。
2、案例教學在地理課堂中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兼具經典性、生動有趣性、表現形式多樣化,教師通常選用的都是來自現實生活的經典事例,因此既有更高的吸引力,同時也往往運用圖畫、文本、視頻、錄像等各種方法傳遞教育信息,從而營造很好的情境氣氛,使學習者可以對地域教學產生更強烈的興趣,從而找到了地理學專業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千絲萬縷的關聯。讓學習者在日后的教學生活,學以致用,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學現狀,并迅速處理現實中生活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習者的探究熱情和問題處理能力。在個案教育過程中,通常每一個事例都會涵蓋幾個章節或者是多學科多范疇的主體認識內涵,這不但可以指導學生綜合地考慮主體認識理論,同時也對學生的核心素質訓練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3、促進地理知識觀念內化,建立人地協調觀
案例教育利用社會生活典型素材,把地理學基本知識和學生的現實生活經驗相互聯系,指導學生利用地域知識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學現狀和處理現實問題,這既是學生地域意識內化的體現,也是學生發展核心素質的必然需要。而人地和諧觀是中國高中地理的核心觀點,縱貫著地理教學的發展自始至終,把世界自然地理、中國人文地理以及全球地理學現狀與我國的地理環境聯系在一起,不管“人與地”,還是“地與地”“人與人”都應該達到和諧的狀態,才能有助于中國地方的可持續發展,造福于后人萬代。個案通常較為生動活潑地表現區域內的環境現狀,從正向或者逆向來闡述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并密切聯系學校生活實踐展開討論,有助于形成學校的合理的人地和諧觀念。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法的策略應用
1、 正確選擇案例素材
案例教育的應用要點在于教學方法與素材的選取,一個好的案例素材不但能夠與課程合理連接,還能夠改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習者更加直接的掌握地理學專業知識重心、難度,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習者的參與性。此外,增強了上課教學的趣味性,教師不僅僅是以單純的圖文方式,還必須結合現代化多媒體設備,以聲音、視頻方式提供更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例如:“城市人口數量”的介紹時,就可通過對本區域的實際情況和人口發展歷程加以舉例說明,在改革發展以來,中國城鎮化發展得很快,更多的農村人加入到了都市環境中,以發展前后的比較圖、城市人口發展曲線圖讓學習者們展開了思索與探究,而老師則要發揮在其中的引領功能,從而真正提升了課堂教學。
2、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分組后對某一問題進行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聽、說等形式的互相交流,以得出問題的結論。以拓寬學生的眼界,并訓練其發散思維,從而降低了思想定式和功能固著對學習者產生的負面影響,激發學習和研究的興趣,同時營造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情景體驗型的地理課堂教學活動是指教師圍繞著所要講授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習者的知識水平和生命感受,創造情景進行課堂教學,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獲得良好學習體驗的目的的過程。使用該種地理課堂的教學活動方式能夠行之高效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透過情與境的融合,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升了課堂效果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3、充分發揮案例教學優勢
老師們在教學中,一方面應當能發揮案例教育的優點,比如說整合性、實踐性、綜合性等,從而達到地理學核心素質的培養目標,也應該在教材中培養的地方實際能力、鍛煉綜合應用邏輯思維、提高地域意識、形成人地和諧觀念。教學案例要以核心素質培訓為引導,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者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從而迅速學會適應自己的地域學習方式并且能適應在實際社區中生存的技能技巧。知識點的教學也必須是一種自由擴散的學習過程,能借助教學案例擴大眼界,并能學以致用為生活服務,從而獲取地域教學的價值和意義。
結束語
綜上所說,案例教學法是高中地理教學現代化教育的重要發展路徑,地理學課堂在這種環境下必須進一步的革新與蓬勃發展,而案例教學法可以適應新課程改革后對高中生地理環境課堂教學的需要,發展成為一個合理的教學模式,通過選用合理的個案素材,注重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結合,在多種努力下提升了中學地理學課堂的教育效果,進一步豐富了課程體系,為中學地理學課堂的全面健康發展奠定了有力的基本保證。
參考文獻
[1]王正淑; 胡萬均; 牟方青.理校本課程滲透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及效果評價[J].地理教學.2020-09-15
[2]林飛燕.高中地理課堂案例教學法有效性實施策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4-04-08
[3]袁飛林; 李善斌; 曹達金.例析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培育責任擔當素養的設計策略[J].地理教學.202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