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玲
摘要: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斷增進。因材施教、精準教學、差異化發展等教育理念正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小學數學,作為學生學習的難點科目,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根本就難以形成差異化、個性化的學習策略。而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者有望借助大數據的分析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實時跟蹤、記錄和分析,進而有針對性和指向性地對個體運用相應的學習對策。一方面,將教學與技術相融合的課堂,或可切實解決傳統數學課堂中所面臨的問題;另一方面,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精準課堂,對于全面提高學習者的學科能力、強化他們的自適應學習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數據;小學數學;精準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數學科目中的精準教學來源于斯金納行為主義理論,它重點強調可以將學習視為一種條件反射的應激狀態。處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開展精準教學,應該不斷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判斷能力以及創造創新性能力等?;诖?,本文主要依托于當前大數據的時代背景,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精準教學理念展開實踐和探究。
一、數學科目中精準教學的內涵
精準教學主要是注重實踐的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核心,準確分析學生存在的種種行為,教師要合理預測數學發展的前景,并規劃好數學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行為,建立起完善的教學體系。精準教學主要功能在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知識體驗,處于精準教學核心素養下,要調整數學教學結構,創新教學形式。在初中數學知識中,精準評價學生的具體表現,同時要積極引進現代化教學理論,創建新型教學課堂結構,提升數學教學的整體效率,彌補學生存在的短板,保證學生能夠實現個性化發展。
二、大數據背景下小學數學精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知識圖譜,精準化教學目標
在傳統教學中,教學者對于教學內容的傳授通常是分模塊的,呈碎片狀。其教學目標的設定也往往呈現出模糊、籠統的趨勢。在這樣教學環境中,學習者通常只是追逐教學者的腳步展開學習,他們對知識的把握常常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當下,借助大數據分析系統,教師可以通過智慧教育平臺,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圖譜。根據學生對課后練習的掌握薄弱的模塊,系統會自動生成個性化的錯題集,以圖表的形式直觀地展現出學生個體對知識圖譜中各個部分的掌握情況,并對此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及建議。
(二)建立教學資源庫,推薦個性化資源
基于上述環節中,學習者通過智慧平臺來暴露自身學習的薄弱點問題,教師可以嘗試通過建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并結合智能系統,對學生展開個性化、有針對性的資源推薦的方式來加以解決。類似這種以管理海量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方式,結合智能化推薦技術,為不同學習者配置不同的優質資源的個性化教學,在當下已然被不少同行所認同。其優勢在于:一方面,智慧系統的后臺可以基于大數據平臺分析的結果,幫助小學生直接找到對應的教學資源進行學習,以此來強化他們對知識點掌握不到位的地方;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不斷地更新、豐富教學資源庫,來優化自身的教學模式。由此,倒逼教師對教學設計的探索和創新。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教學資源庫的整合和構建,要求教學者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能向外拓展、積累,并定期整理和優化資源庫。對此,教學者不妨可以嘗試與同科目教師合作,依托共建、共享的理念,來促進教學資源庫的構建成效。由此,通過全面為學習者提供數據化教學環境,來進一步推進精準教學的實踐。
以《時、分、秒》為例,本課教學任務主要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時、分、秒之間的換算關系,以及對時間的計算方法。對此,學生可以在課后通過智慧平臺來完成基礎練習和進階練習的題目。而后臺系統會根據學生的正確率、用時情況以及對比全班平均成績的情況,對學生的薄弱點進行分析,并給出相應的建議。如,有學生的正確率為72%,且其在換算模塊的耗時較長,正確率相對較低。此時,系統便會通過配置系統中已有的優質教學資源或外鏈資源,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提高自身的學科能力,并在此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對于遠程督促的教師端,則可以通過實時的數據分析,對全班學生比較集中的錯題及知識難點進行記錄,以便能在下一節課中對其進行分析和解決。由此可見,教學資源的構建對于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優質服務來說,至關重要。通過它,教學者可以極大促進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的實現。因而,教學者應當時刻具備對教學資源的積累意識,一方面可豐富自身的教學素養;另一方面,也能在提高學習者學科素養的同時,進一步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的現代化。
(三)開展精準評價,多元化評價內容
在大數據環境下,教師可以采取多元評價機制,對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展開綜合評價。對此,教學者應視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評價方法。而在本課題研究過程中,為保證教學評價的精準性和客觀性,筆者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對其展開評價。1.科學運用絕對評價法:首先,在操作過程中,根據學情,將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劃分,進而有針對性地對其設定不同的客觀標準;接著,將預定的教學標準作為學習者的客觀參照點;最后,通過將評價對象與客觀參照標準進行比較,以此來評估各個學生的達標程度。2.合理運用相對評價法:通過自身的學業表現情況與班級的平均值作為評價的參照點,以此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集體中的位置。3.激勵性評價:對學生在學習中的閃光點予以適當的導評,以此從心理層面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以注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為前提,來展開精準化教學評價。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教學者若要展開大數據背景下,精準教學的應用實踐。小學數學開展精準教學應該注重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水平,培養學生邏輯創新思維。在這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不斷注入核心素養的教學養分,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知識層面,而是應該拓展知識范圍,樹立長遠的教學意識,保證學生以積極飽滿的狀態投入數學學習中,建立起健全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劉子龍.大數據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20,17(04):148-149.
[2]林穎聰.基于精準教學模式的教學探究[J].現代信息科技,2020,4(04):148-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