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羅莎
摘要:受新課程改革的影響,我國教育重點發生了變化,當然,小學語文教學也不例外。從我國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來看,將情感教育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成為教育的新形勢,另外,這一形勢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還可以為當前社會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我國當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本文作者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為中心思路,進行探索和研究,并總結出相關結論,供教育工作者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開展;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2-
引言
最近幾年,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從事教育的工作人員探索出素質教育的中心內涵,并搭建了健全的素質教育體制,從事各個學科的工作者對其所對應的學科教育進行創新和完善,通過各種途徑將素質教育知識內容融入到本學科中。在此教育背景的影響下,誕生了情感教育,并將其教育模式進行了合理的利用,從而促進了我國小學語文學科的進步和小學生的健康發展。本篇文章中,作者是以小學語文教師的視覺進行思考,本著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目標進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為從事語文教育的工作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帶來幫助。
一、掌握小學語文課本知識,深挖情感教育內容
想要實現情感教育內容有機的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從小學語文知識課本內容著手融入情感教育知識[1]。這就要求小學從事語文教學的工作者要充分的了解課本知識內容并深挖情感教育知識點。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時,要以課本內容為基礎,在課本內容中尋找與情感教育有關的教學內容,并對這些內容進行合理的利用,將情感教育充分的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因此,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工作者要熟悉課本知識內容,并對其進行深入的挖掘,選擇出合適的語文情感教育知識點,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出與課本知識相符、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情感教育內容,設計出相關的教學方案。本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進行探討,比如說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時,本位主要講的感恩的心,人們在吃水時,感恩當時挖井的人;人們過著幸福生活時,感恩當初無私奉獻的人們等等,主要讓小學生時刻保持一顆感恩的心,感謝親人、感謝幫助過自己的人、感謝沒有幫助過自己的人等等,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明確,是一篇適合情感教育的課文內容,因此小學從事語文工作的教育者應該重視這篇文章的情感教育,并以此文為基礎,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使小學生心存感恩之心。
二、進行情景教學,開展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工作者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適合情感教育的情景教學場景,為小學生開展情感教育提供有力的條件,利用互聯網技術搜集相關的語文教學素材,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情感教育,豐富小學生的情感世界,促進小學生的身心發展[2]。比如在開展《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的教學活動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先長前腿在長后腿再到尾巴的消失。現將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在進行情感教育,小蝌蚪在找媽媽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觀察以及其他動物的提醒進行尋找媽媽,在尋找的途中,沒有害怕,并且很有禮貌的尋找其他動物的幫忙,最終找到了自己的青蛙媽媽。從這個過程中,小蝌蚪一直是一個有禮貌、勇敢的孩子。通過對小蝌蚪的分析,引進小學生要有禮貌,遇到事情要勇敢,找不大媽媽,可以尋找其他人的幫助,例如找收銀員、警察叔叔、服務員等等人員的幫助。從而教育小學生要做一個勇敢、有禮貌的好學生。
三、深層次分析語文知識,完成情感教育工作
語文知識氛圍表面知識和深層含義,每篇語文知識都有教育意義,因此教師不能僅僅進行表面知識的講解,應該結合學生的成長規律以及學習情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從而完成情感教育工作。例如《媽媽睡了》這篇文章,講的是媽媽睡著了后的樣子,溫和、慈祥、彎彎的眉毛、薇薇的呼吸聲,表層意義是媽媽睡著后的樣子,深層意思是媽媽累了,呼呼的風聲媽媽都聽不到,講解了全天下媽媽的溫柔、和藹、媽媽的累,讓小學生體會媽媽的不容易、體會媽媽的累,從而更愛媽媽,更孝順媽媽,引導學生在家里要聽媽媽的話,完成作業后要及時幫媽媽分擔家務,幫媽媽按摩,減緩媽媽的疲勞感,從而完成相應的情感教育工作。
四、結束語
以上內容就是本文作者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的路徑思考,希望可以幫助到語文教師。總體來說,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已經成為當前教學活動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國從事小學教育的人員應該對情感教育提高關注程度,準確掌握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的真正含義和價值,基于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開展的相關活動,制定相對應的語文教學方式,使情感教育有機的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小學生具有豐富多彩的情感思想,幫助小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鄔彬.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20(12).
[2]馬麗蓉. 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J]. 文淵(高中版), 2019, 000(005):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