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杰 康毓 黃占寧 王靜

摘要:當前,國家、社會高度重視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問題。在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如何通過有效方法解決青少年身體素質,提高學生體能問題,已經成為我們中學體育亟待解決的一個課題。我校地處市中心,面臨的問題是學校人多場地小,學校體育領導小組多方探討,研究如何在小場地上解決眾多學生的體育鍛煉問題,我們研究探討的結果是 “開展校家聯動的天天練活動”,是提高我校學生體能的有效途徑。為使活動不流于形式,使鍛煉的時效性更強,并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何在有限的小場地設計 “天天練”鍛煉內容并合理安排各年級學生的鍛煉時間,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天天練;體育教學;體育活動;體能素質
前言:
何謂“天天練”?顧名思義就是每天都要練,每天都要練,怎么練?如何練?這對于我們人多場地小的學校來說是一個大難題。但從“天天練”的定義上來看,只要天天練了就行,不管地點在哪?這么一想,思路就打開了,我們可以學校家庭聯合行動(簡稱家校聯動),來實現 “天天練”活動,進而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鍛煉時間。
何謂家校聯動,家校聯動就是學校主導學生在校的鍛煉時間,爭取多數學生每天在校保證一小時的鍛煉時間,如鍛煉時間不足一小時,回家后家長配合學校督促、或陪伴學生補足在校不足一小時的鍛煉時間和鍛煉內容。
1.“天天練”活動宗旨
我校盡管場地有限,但領導高度重視,并提出“全員體育”的口號。主管體育的校長、校長助理、教學校長指導體育組教師積極探討研究,努力挖掘人力、空間、時間,爭取我校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高效體育鍛煉時間,在有限的場地條件下,在開足開齊體育課同時,為保質保量使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并達到身心愉悅的目的,確保學生鍛煉的時效性,體育教研組在學校領導的引領下,集中研究開展體育大課的問題,以保證初三、高三兩個畢業年級和初一年級學生每天在校一小時的鍛煉時間外,其他年級學生每周至少有220分鐘以上的切實有效的在校體育鍛煉時間,并以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天天練”活動來豐富學生的校園體育文化生活。
“天天練”活動是我校的特色體育活動,是為切實推動“陽光體育運動”的廣泛開展,吸引我校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在場地有限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保證大多數學生每天有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體育課時間+課間操時間+天天練時間),重要的是增強學生有效時間內的參與度和鍛煉的時效性。
2.“天天練”活動設計的思考
空間:從本校特點出發,要最大限度地發揮運動場地和樓宇間安全的活動場地的功能。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8:00開始第一節課至下午16:55第九節課結束,用足每個時間段的場地。
時間:每天將第八節或第九節課設為“天天練”時間。
安排:根據各年級課時實際,合理安排活動時間。
初一年級因年齡相對小,自主鍛煉意識相對較弱,因此除每周有三節體育課外,安排兩次“天天練”。
初三高三的安排一是要保證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備考,二是保證他們要有充沛的體能和精力備戰文化課考試,因此安排如下:
初三年級因有體育中考任務除三節體育課安排兩次“天天練”。
高三年級因有體育合格考任務,除兩次體育課,安排三次“天天練”。
高一、高二除每周兩節體育課,初二除每周三節體育課,各安排一次
“天天練”。
3.“天天練”指導思想
把高效教學的理念始終貫穿于體育大課的教學中,有效融入以往課課練”內容,進一步提高我校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體能發展,關注學生運動興趣愛好和專長的形成,努力提高學生體能和運動技能,使學生加深對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的理解;提高體育學習能力及其體育學習的欣賞、評價能力,增強體育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天天練”特點
4.1上課時間:每天第7-8節或第9節課進入課表。
4.2上課班級:當天沒有體育課的班級同時上課即全年級或部分學生出現在本次“天天練”活動中。
4.3任課教師:2-4人。
4.4教師任課班級:統一管理年級各班級。
4.5教師授課形式:充分發揮備課組的團隊作用,教師一人為主(一位教師統一指揮練習),其他教師為輔協助主導教師組織、巡視、督促、指導學生練習 。
4. 6活動內容:練+賽
練習內容以課課練內容(上肢、下肢、核心力量)為主,發展學生的體能。
比賽內容:階段性檢驗練習效果。
5.具體操作
根據年級特點安排體育大課課時
5.1非畢業年級
5.1.1初中初二年級在每周原有3節體育課的前提下,安排1節天天練活動,使本年級學生每周保持有4天40分鐘的高效體育活動時間,加上每天25分鐘的課間操,每個學生每周有4天能保證每天65分鐘的在校鍛煉時間,每周5天總計體育鍛煉時間有325分鐘,有一天鍛煉時間為25分鐘,需要業余時間補足15分鐘鍛煉時間。
5.1.2高中非畢業年級在每周原有2節體育課的前提下,安排1節天天練活動,使本年級學生每周保持有3天40分鐘的高效體育活動時間,加上每天25分鐘的課間操,每個學生每周有3天能保證每天65的鍛煉時間,有兩天鍛煉時間分別為25分鐘,每周5天總計在校體育鍛煉時間有285分鐘,需要業余時間補足50分鐘鍛煉時間。
5.2畢業年級和初一年級
因畢業年級升學壓力較大,自行鍛煉時間更少,他們更需要有高效的體育鍛煉時間來提高身體素質保證充足體能,以充沛的心力和體力完成初高三的學習任務。因此兩年級分別在原有體育課時的基礎上增加兩節天天練。
5.5.1初三年級在每周原有3節體育課的前提下,安排2節體育大課,使本年級學生每周保持有5天40分鐘的高效體育活動時間,加上每天25分鐘的課間操,每個學生每周有5天都能保證每天65分鐘的鍛煉時間,每周5天總計體育鍛煉時間有405分鐘。
5.2.2 高三年級在每周原有2節體育課的前提下,安排2節體育大課,使本年級學生每周保持有4天40分鐘的高效體育活動時間,加上每天25分鐘的課間操,每個學生每周有4天能保證每天65分鐘的鍛煉時間,每周5天總計體育鍛煉時間有365分鐘。
5.2.3初一年級在南分校,沒有與其他年級交集的問題,可以保證沒體育課當天安排天天練,保證每天65分鐘的鍛煉時間。
6.天天練教學內容(見下表)
7.將各種鍛煉項目和內容融入天天練以及課間操中,合理化地實施 “天天練”活動
我校按年級統一組織安排的天天練活動,基本上保證了大多數沒有體育課年級的學生,每天進行體育鍛煉活動。保證各年級各班在體育大課中科學合理進行體育鍛煉。這為我校學生充分參加體育鍛煉提供了有利保障。
7.1兩項主導,多向并舉,充分挖掘項目潛力
為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肺功能以及學生的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每次練習做到有計劃有內容,活動時間不少于40分鐘。在操場體育教師統一指導素質練習和跑能練習;在學校操場大小不等的空地上,以班為單位分組進行跳繩、踢毽、跳皮筋、球類等活動。
7.2活動內容豐富多彩,鍛煉目的明確,充分挖掘活動內容的功效
每周各年級針對學生的身體特點,以及體育課的課程內容,合理安排“天天練”活動內容,做到活動內容具有科學性、統一性、連貫性,保證學生身體素質和各項身體能力持續增強。為此,我們根據各年級課程內容和氣候情況,合理將身體各項素質練習其中包括立臥撐、上下肢力量能力練習有效結合實施;安排耐久跑運動,逐步提高學生心肺功能;此外,學校器材室配備體育器材箱,各年級各班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合適、合量的體育活動進行自由鍛煉。
7.3課間操一人為主,多人配合,充分挖掘組織潛力。
由于體育老師的人手不夠,因此我校體育組就在組織形式上想辦法,安排在操場上由一名體育教師在臺上統一指揮,每個年級安排兩位教師到隊伍中進行巡視指導;并且在做好規定的廣播操之后,進行我校自編的《體能操》,冬季進行跑步(以本班兩路縱隊首尾相接的形式進行縱向計時配樂跑),管理方式采取體育教師、年級組長、班主任在隊伍中走動的辦法巡視指導,合理的人員分配,保證了課間操市區的規定動作和我校“天天練”內容——《體能操》天天都能練的有效性。
7.4利用體育大課組織實施課外體育競賽,給予學生發揮個人能力的空間
實施 “天天練”與課堂內容相配合,定期在大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課課練內容的競賽活動,給予學生發揮個人體育能力的空間。競賽設計以傳統項目為主,分別以青少年身體素質的速度、耐力、力量、柔韌、靈敏等身體素質為競賽的基本內容,實施競賽活動。主要分為冬季與夏季體育比賽,3月份的“晨鳥杯”足球賽,4月份的初一籃球嘉年華以及初二的籃球賽,5月份的夏季系列比賽包括身體練習及身體能力為主的立定跳遠、實心球、、跳繩、俯臥撐、仰臥起坐比賽等。9月底的校內運動會,10月份的體質健康測試,11月份的“晨陽杯”籃球比賽等等。每次比賽異常激烈,各個班級奮勇拼搏,每個學期學生在豐富的體育比賽中掀起了一片鍛煉熱潮,增強學生的體質健康同時提高了學生意志品質和班級凝聚力。
7.5階段性實施實驗,驗證天天練實施的效果
第一、通過體育大課的課堂上實施天天練的內容,組織實施傳統項目競賽;通過正常完成課堂教學內容之外,在課前或課結束前安排5-8分鐘課課練的教學練習內容,階段性進行身體素質測試,讓學生逐步了解到自己體質健康狀況,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可以間接驗證天天練實施的效果
第二、每節課練習內容分階段實施上肢、下肢力量素質練習,耐力素質練習,速度素質練習,靈敏素質練習,柔韌素質練習等。根據青少年生長發育的年齡特點,抓住身體素質增長發育的敏感期,設計實施課課練內容,以一個月為周期,逐步遞增,不斷完善課課練內容,豐富課課練鍛煉手段,最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能力。實施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嚴格監控學生鍛煉習慣,克服偷懶的惰性行為,力求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完成“天天練”鍛煉內容。
第三、通過每年的體質健康數據進行檢驗。
8.保證“天天練”的實施辦法
學校鍛煉時間+家庭鍛煉時間
第一是保證學校的鍛煉時間;第二是實現家校聯動,補足學生在校鍛煉的不足時間和鍛煉內容,通過給學生留家庭作業,作業內容主要以不需要特殊場地、器材的一些練習為主,如室內的仰臥起坐、兩頭起、背肌練習、俯臥撐、半蹲起、提踵練習、提膝練習、抬腿練習、柔韌練習、舉礦泉水瓶等;室外的立定跳遠、跑步、跳繩等。倡議學生和家長一同健身,每天完成一定的練習內容。第三是通過家長會告知家長督促孩子補足40分鐘到80分鐘的鍛煉時間,并附上鍛煉內容,家長拍照留痕或簽字確認本周完成了鍛煉時間和內容反饋給體育老師。
9. “天天練”不斷受到重視,從此,將會一定階段內引起體能素質鍛煉的熱潮,變更青少年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的主流方式方法,青少年體育活動的重心將會以增強身體素質能力為主,促使學生關注健康、關注體能、關注未來。但是,天天練的內容隨著新時代科學經濟的發展,如何變更傳統的鍛煉方法,有待于進一步思考與探索,不斷思考鍛煉方法,不斷思考有效利用場地的鍛煉效能,不斷思考引入新鮮鍛煉器械發揮鍛煉的價值,不斷思考鍛煉強度與鍛煉時間的分配等,不斷思考大數據監控下的有效鍛煉,將是我校在體育大課中實現“天天練”內容的研究思路。
參考文獻:
[1]《“不出汗”的體育課需要改變》季瀏:健康體育課程模式 《中國學校體育》 2019-08-03
[2]杜聰.青少年初中生體能訓練內容構建與實踐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注:本文為北京市教育科學十 三五規劃 2018 年一般課題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體能素質“課課練”拓 展到“天天練”的校本化研究“的課題成果,課題批準號:CDDB18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