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燕
[摘? ? 要]班主任是學生生命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引領者和指導者,更是積極推動學生生命成長的動力。作為班主任,既不能僅僅嚴格,也不能過度泛愛,要做到融通整合,嚴愛相濟,才能凸顯班主任作用,深化班級管理效率。
[關鍵詞]嚴愛相濟;班級管理;深化效能;樹立威信;融通整合
作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引路人和班級管理的班級高效運行的管理者,班主任對于學生生命健康成長以及道德品質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動性作用。由于班主任所管理對象的特殊性,傳統理論上都要求班主任能夠具有較強的威信,便于運用自身能力和威嚴,更好地馴服學生。事實上,班主任與學生的交往和相處,是一種獨特的關系,不能僅僅單靠職業威信,而應該從具體情況出發,剛柔并濟,才能夠提升與學生相處和互動的效應,從而達成教育的目的。筆者結合自身的教育和帶班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嘗試。
一、把握尺度,打造自身威信
小學生由于自控能力相對薄弱,缺乏一定的自覺性,班主任作為他們生命成長和道德形成的引領者,要想真正管理好一個班集體,就需要打造在學生心目中所樹立的威信,這是引導、約束學生言行和內心世界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班主任常態化工作的體現。班主任在樹立自身威信的同時,要能夠把握好尺度,一味的“嚴字當頭”或者奉行所謂的“鐵血政策”,不僅不利于班級的管理,反而有可能會導致師生關系的僵化。只有在尺度上做好文章,拿捏好標準,才不至于在樹立威信的同時,造成師生關系的緊張。[1]
其一,班主任首先要對自身的言行有所要求,不僅要關注衣著打扮,更需要關注言行舉止,處處為人師表,時時嚴于律己,對學生的要求首先自己要做到,充分做好學生的表率,這樣才能在學生心悅誠服的基礎上,將班級的規章制度、言行規范,真正貫徹到位。其二,在對學生高要求的過程中,做好相應的引導性工作,不能只是機械化地布置任務、提出要求,而要在點撥中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和精神對話,將生硬的制度化轉變成為溫馨的人文化,將原本的機械化轉變成為潤澤化,避免師生關系的緊張和僵硬,從而給班級管理帶來相應的麻煩。
班級有一名個性叛逆的學生小青,由于家庭的原因,他在言行上總是會出現問題,而且不服從教師的管理和教育,甚至還會出現頂撞老師的現象。對待這樣的學生,班主任就不宜將自己威嚴和權威的一面表現出來。這種一味強硬的措施,只能導致他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面對這樣的情況,班主任就可以采取恩威并施的方式:一方面,借助班級明文規定的制度,對小青進行管束,既然有規定、有要求,就應該堅決執行。比如,針對小青言行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找出對應的班級規章制度,引導小青進行對應的反思,讓他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里,并了解違反了班級中的哪些規定。另一方面,班主任也需要從內心世界關心小青,比如,可以從小青這種叛逆行為產生的根源入手,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對于一些非原則的問題,甚至是小錯誤,就可以采用寬容的方式原諒他,用真正的關心消融他內心的對抗心態。我的整個實踐過程,對小青多了一份耐心、多了一份寬容,更多了一份開導,給予了學生自主認識自我、促進反思成長的重要空間,小青也能從心里認同班主任對自己的不同態度,從而感受到班主任的嚴格和滿滿的信賴,更能得到學生的信賴,其威信自然也就形成了,更好地彰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效能價值。
二、滲透愛心,確定充分信任
著名教育家盧梭就曾經指出:“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如果沒有信任,其實也沒有真正的教育。愛與信任,是班主任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基礎,而這兩者之間并不矛盾,而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不能僅僅將自己看成是班級制度的執行者、評判者,而應該與學生建立彼此融合和探究的平等關系,用自身的關愛與孩子們進行交流與溝通,這也是班主任構建和諧班級關系的重要基礎。[2]
鑒于此,班主任就要具備一顆愛心,與學生形成以心換心的良好氛圍,關心每個孩子的點點滴滴,用耐心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變化,讓班級中的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班主任對孩子的尊重、關愛,進而能夠轉化成為自身的言行自覺,自愿聆聽,認真聽從班主任的教育、點撥和引導,讓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真正形成朋友關系,以獲取對孩子的第一手資料,及時發現學生內在的缺陷和行為上的偏差,從而制訂出最切實可行的方案和管理策略。
班級中出現一些成績相對滯后的學生,是在所難免的。對于這一類型的學生,很多班主任經常會犯下的一個錯誤,就是采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這些孩子,別的孩子成績如何優秀,也要讓這些孩子如何優秀;別的孩子多么聽話,也需要這幫孩子多么聽話;別的孩子如何遵守紀律,也要讓這群孩子如何遵守紀律……人與人之間本身就是不同的,這種橫向對比本身就是一種不人道的做法,這種模式不變、標準不變的方式,不利于這些孩子的成長。鑒于此,班主任就需要調整理念,不能始終以所謂的標準和制度來機械要求學生,更不能拿優秀學生的表現和成績與這一類孩子進行對比。基于這樣的情況,班主任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和方法:首先,從關心的角度,對這些孩子在各個學科中的具體表現,初步了解成績后進的原因;其次,走進家庭,通過家訪的形式,與孩子的家長進行合理溝通和深入了解,全方位掌握孩子在家中的言行,對孩子形成全面的認知與洞察;最后,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一方面,通過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對其實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動員和說服,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班主任的特殊關愛;另一方面,則是針對學生所表現出來的狀態,進行富有針對性地對癥下藥,讓這些學生既能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又能夠更好地推動自主性意識的不斷發展。
三、彼此交融,落實生本立場
班級管理需要嚴格,也需要關愛。這兩者彼此融合、相輔相成,相互之間應該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其核心就是恩威并施、剛柔相濟。因此,教師要積極落實生本立場,鼓勵學生將嚴格與關愛進行統整落實。
首先,要以愛為基礎,從生活、學業、尊重等不同的維度入手,尊重學生、關愛學生,這是班級管理落實的前提。班主任與學生之間不是對手,而是合作伙伴,更應該是可以交心的朋友。教師要能夠針對學生的人格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以及發自內心的呵護,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試想,如果完全相反,班主任始終都是一副嚴峻的面孔,甚至連最起碼的尊重都不能給予學生,那一切都將成為一種空談,學生也將難以對班主任所奉行的教育理念全盤接受。班主任要能夠將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轉化成為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對自己的關愛,這才是嚴格和關愛的融通之道。當下的小學生由于自我管理意識相對淡薄,自律意識和管控能力都相對較差。對小學生來說,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如果過于放縱,學生原本就淡薄的意識就會變得變本加厲,那就難以真正遵守班級的規章制度,而對于自身價值觀的影響和意志品質的形成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正是基于上述條件,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就需要處理好嚴格要求和關心呵護之間的關系,不僅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作為班級管理者的嚴格,更要在這種嚴格中滲透著對孩子的關心,真正做到嚴中有愛、嚴中有情、嚴中有法,這才算是抓住了班級管理的金鑰匙,才能真正鑄造出優秀團結的班集體。
《三字經》開篇就有言:“人之初,性本善,習相近,性相遠。”每一個孩子本質都是向善而優秀的。著名教育家馬克思·范梅南曾經說過:“兒童是成人之父,是上帝派往人間的天使。”每個孩子都有著自身內在的潛力,而班主任就應該是這種潛力的喚醒者和開掘者。比如,針對班級中的問題學生,班主任要想方設法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成績相對落后的,班主任要打破學科的界限,積極和學科老師進行多維溝通,了解他們在課程學習中的表現以及后續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獲取第一手資源和情況,并且幫助學生制訂嚴格的學習和復習計劃,并作為學業發展的監督人,做好他們的監督工作;同時在這樣的過程中,班主任也不能一味地指責他們,更不能嚴厲地訓斥他們,而需要給予他們足夠的耐性,將柔性的關愛融入剛性的制度之中,要避免這一類學生在所謂寬松自由的管理下放飛自我,同時也需要避免在過分苛刻的要求下迷失自我。只有讓學生感受到在嚴格的要求之下,還蘊藏著班主任的關愛、尊重和信任,這樣才能正確地認識到自己成長的不足,讓內在的潛能最大限度地開發,降低班級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
總而言之,班主任的作用無須多言,不僅是班級的靈魂,更是班級運行和管理的核心,在學生心目中應該占有較大的威望,是班級重要的組織者、引領者和管理者。這就對班主任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面對紛繁復雜的事情中,要能夠掌握管理性的藝術,并認真地對待每一名學生,每一件事情,在嚴格要求和關愛融通過程中,營造良好班級氛圍,促進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林.小學班級管理的現狀分析及改進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7(3):80-82.
[2]姜坤.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激勵機制的構建[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11):119-121.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