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蘭芳
摘 要:備課是每個老師做好預習工作的基礎,上好一堂課不管對于學生而言還是教師而言都是至關重要的,每個教師都需要明白一堂課的高效可以給學生帶來的益處有多大。通過在教師個體備課的基礎上,以此達到備課教案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共同實現(xiàn)集體備課的實時性,讓集體備課成為教師提升課堂效率的法寶。小學數(shù)學是一門可以在備課過程中討論的科目,結合“四體六步”教學模式,在備課時,教師們聚集在一起就擺脫了一個人的場面,可以讓所有的數(shù)學教師坐在一起探討數(shù)學的奧妙,使得備課不再是一個人的枯燥無味,而是很多人探討的多姿多彩。并且,教師們可以查漏補缺,通過查看其他老師的教案,找到自己教案中的不足之處,完善了教學的方式。因此,進行集體備課必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我們在集體備課上還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因此,我們需要融合各教師的特點,克服不足之處,在“四體六步”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反思中促進集體備課的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集體備課;模式探究;四體六步
一、什么是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的研究和探索是推進和深化“四體六步”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和關鍵問題。為了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優(yōu)質(zhì)化,備課時期間的一個重要前提。所謂的集體備課就是在一個學校里面協(xié)同類型的老師群體在學校或者自發(fā)群體的組織下進行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案的定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個獨立的教師在這個群體中對相關的課程標準進行分析,對教學的疑難點進行分析和分解,并且在充分討論的過程中實現(xiàn)有效的突破方法。目前集體備課在大多數(shù)學校中最為常見的實際操作模板是先以老師個人進行初級的備課然后再到集體群體的研究和討論,在研究之后老師個人在進行二次的反思,進而得出質(zhì)量更高的教案,此后在進行獨立的實施教育,在實踐之后進行總結和反思,不過還要依據(jù)學校各自的特色和安排形成各具特色的集體教學模式。
二、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中存在的問題
個人備課和集體備課之間存在很大的區(qū)別,但是這兩種備課模式中有一些存在的問題是相同的。個人備課是大多數(shù)固有的教學研究討論的時候指向的方向,這種形式的備課時教室獨立進行教案的備課和練習,備課的內(nèi)容也大多數(shù)是學習和沿用前輩留下來的模式和課件,針對教材書本和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但其實,黨老師以個體為單位進行教學備課時,往往是很容易導致教學進程和步伐停滯不前進而產(chǎn)生教學落后和教學質(zhì)量下降的嚴重問題,進而使教師產(chǎn)生一種自以為是的心理狀況。特別是對于之前沒有接觸過寫教案,也就是初步入教師行業(yè)的小白來說,剛開始的個體獨自備課很容易導致他們慌亂而且迷茫的心理,因為教學備課缺乏來自外界力量的支持和學習的案例,在某種意義上也使得教師職業(yè)變成了一個孤獨的職業(yè)。
(1)集體備課重“教”輕“研”。
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很注重教師個體的探索和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目的所指向的重點不僅僅是尋求相同的情況,更多的是去接受、學習并且借鑒不同。集體備課的功能不僅僅是寫好了教學方案這么簡單,更應該是所形成的教案對我們解決日常教學中所面對的問題時形成一種極具力量的方式。在我們?nèi)粘5慕虒W活動中,大多數(shù)學校都是依靠集體備課進而展開本土學校的研究和學習,這對于改變固有的教學模式來說是有一個很好的方法,也是有利于促進老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但是,依舊存在對集體備課的片面誤解,陷入了形而上學的陷阱中,從而在目前這個階段,集體備課的研究性質(zhì)并沒足夠體現(xiàn)其全方位的影響和作用。
(2)集體備課重“教”輕“學”。
在我們所了解的個人備課中,最重要的是三個備課,其中最主要的是針對學生進行備課,在這個基礎上注重對教材和教學方法的備課。但是因為教師在進行個人備課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都是從自身角度出發(fā)來進行的,因此大多數(shù)情況就是對教材和教法有了足夠出發(fā)的準備,但是很多成都忽略了自己的教學方案是否符合自己的教學對象也就是學生,再加上老師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對學生的學習方面的片段只是經(jīng)驗占較大比例的判斷。
(3)集體備課中教師教學風格與教學個性的喪失。
通過老師群體之間的分交流、溝通和合作,使得教師在集體備課過程中實現(xiàn)資源共享。但是現(xiàn)實是每一位學生都是具有差異的個體,老師也需要學會去接納并且處理這種個體差異帶來的影響。比如說大多數(shù)學生在常識基礎、生活感知、學習能力、感情感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區(qū)別是很明顯,一次你,當教師以個體的角度進行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自己所面對的學生群體的區(qū)別,進而在通過對集體備課中學到的知識充分利用的過程中,設計出最適合自己班級的教學方案。
(4)集體備課中教師“坐而不合”。
不要讓合作變成合坐,不要讓集體備課只停留在這個形式的表面,有一種好的突進擺在面前,就一個好好去利用,不管是對教學水平還是對學生的提升都是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集體備課前,個體的老師應該進行自己的思考和準備,這樣才能在集體備課的過程中實現(xiàn)高效率、高質(zhì)量的發(fā)展,才會擺脫所謂的表面功夫和走過場的詬病。
(5)集體備課缺乏靈活性。
學校對集體備課過分標準化、形式化的管理, 導致集體備課機械運作, 缺乏靈活性。在學校的教學管理過程中,集體備課的管理制度是其中相當重要的內(nèi)容,有些學校在此基礎上又一次的給教學加上了枷鎖,使得原本應該通過集體備課激發(fā)教學過程和教學對象的活力的結果往相反的方向發(fā)展,如果是以這種機械運作的狀態(tài)去進行集體備課的話,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不僅對學生,對教師也會產(chǎn)生很多不利于群體發(fā)展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王娟.運用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文學教育(下),2021(12):183-184.DOI:10.16692/j.cnki.wxjyx.2021.12.083.
[2]李文玉.實施集體備課和二次備課,有效提升教學質(zhì)量[J].家長,2021(35):48-49.
[3]曹曉榕.小學數(shù)學集體備課要注重“課”“生”“心”三者合一[J].文理導航(中旬),2021(10):13-14.
[4]“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推進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高質(zhì)量發(fā)展”集體備課會舉行[J].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2022,2(01):157.
[5]游忠燕.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集體備課的“四重”策略[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01):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