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思怡
摘要: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學是在孩子早期出現的二種主要社會文化環境,而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學是教育孩子的兩個主要形式。學前教育是一項比較復雜的任務,并非家庭教育單方面能夠獨立解決的,也并非幼稚園能夠獨立能夠完成的,必須二方面通力合作才能獲得明顯成效。家和幼兒園是小朋友們在兒童時代的重要生活地點,本文提出了應用家園合作的構想,通過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對孩子進行更具科學性、全面性的教育,通過對行為習慣不好的幼兒加強引導和教育,對行為習慣良好的幼兒進行適當的鼓勵,助力幼兒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家園合作;對策研究
引言:教育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并不是短期內就能夠實現的,需要父母與老師一起付出力量,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對孩子今后的能力的發展都有幫助。近年來,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關注度愈來愈高,幼兒園在日常課程中除設置基本課程之外,還注重培育孩子的行為習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家庭存在著教育態度、方式不正確的問題,受家庭變故、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行為問題的兒童數量越來越多。面對這些現實情況,矯正孩子不良行為并不僅是幼兒園學生和老師的責任,同時也是父母的責任,因此需要采取與家園合作的方法,以及時發現并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給孩子們營造更為優越的發展環境。
一、幼兒園家園合作現狀與不足
1、家園合作現狀
幼兒通常會因為實際教育需要而做出相應的行為,而情感需要則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當代家庭中,父母迫于生活壓力,往往會將過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當中,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父母與孩子之間缺乏親子互動。幼兒雖然年齡較小,但是也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我意識,當幼兒在進行情感表達時,也希望得到父母、長輩的認可和理解。如果在此時父母沒有有效地對孩子的人物情感表現做出反饋,則幼兒就會產生失落感,而長此以往,便不利于孩子迅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不良學習態度和性格特征。所以,在開展家園合作時,我們就需要根據幼兒的實際狀況合理的調整培訓理念和方式,以提高幼兒教育的實效性。
2、幼兒園和家庭教育理念有沖突
望子成龍成鳳是每位父母的共同理想,將自己在年幼時期所未能完成的理想加注到了自己幼兒的孩子頭上,這不僅僅是對孩子健康身體素質上的一個要求,更是對孩子學業上的希望。幼兒是兒童智力發展、人格形成的非常重要的時候,為幼兒健康成長打下了基石。由于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較為偏重幼兒在智慧上的發展,而忽略了幼兒的全面發展,而幼兒園教師則更加關注于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全面素質水平的培養,導致了在家園協作中,父母與幼兒園老師的教學目標并不完全一致,也就造成了在家庭協作教學過程中的不少障礙。
3、家園合作的意義
家園合作在幼兒園開展教學工作中是十分關鍵的組成部分,這既是為了教育孩子的特殊需要,又是孩子為了以后自身的健康蓬勃發展的一種特殊需要模式。在幼兒園的教學標準中就已有了相應的規范,對于幼兒園的教學目標主要對孩子進行基礎文化和人際關系的訓練,學習與孩子之間相互協助,相互分擔,并且還能培養相當的優良品德。而與此同時,通過幼兒園老師和父母之間的通力合作,也可以為幼兒的整體身心發展創造了一種良好的環境條件。
二、實施家園合作在幼兒教育中作用的具體途徑
1、定期組織親子活動
親子活動是發揮家長參與幼兒教育活動職能直接有效的方式,可以充分體現家長教育的主體地位。幼兒親子活動有助于增強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相互之間培養信任感,深化彼此對幼兒教育的認識,從而對幼兒教育達成一種共識。通過親子活動,父母能夠知道幼兒在幼兒園的成績,這樣可以讓家長的教育活動和幼兒園教育活動保持一致,有助于幼兒知識學習的系統性和連貫性。親子教育活動也為家人與幼兒園教師相互之間提供了溝通交流的平臺,有助于激發家長參與孩子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將被動的家長教育轉變為主動參與,從而鼓勵家長深化對幼兒教育理念的學習,從而指導家庭的幼兒教育活動,確保幼兒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
2、加強幼兒園老師和家長的交流
老師與家長之間在教學方法和理念上的不統一,也能夠通過溝通交流加以化解,從而共同推動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老師作為幼兒教育的領導者,也必須擔當起自身的社會責任,積極主動的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了解父母意愿,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監護人,也必須積極協助教師的教學工作,彼此尊敬,彼此了解,一切都是為了幼兒。而父母同樣需要從全方位重視孩子的成長發展,而不是片面的僅僅關注傳統文化課程,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培養,而老師也同樣需要了解家長的心里期望,有側重的對孩子進行啟蒙教學。幼兒園與父母經過協商交流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孩子的基本狀況,針對孩子現階段的問題展開研究,努力推動家園合作的發展。
3、完善教學機制,責任分配到位
在進行家園合作活動過程中,要想有效的進行,達到良性的家園互動,不但要求教師主動的改變自己的思想觀點,積極尋找好自身的發展位置,還必須學會運用一定的互動技巧,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發展狀況,對家園活動做出適當的調節,同時父母也必須承擔起監護人的責任,及時掌握孩子的心理發展動向,并結合幼兒園家庭活動,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狀況,多陪伴幼兒,在進行家園活動的過程中,多加引導幼兒,在不對的地方加以指正,使幼兒更能感受到家庭關懷,同時教師和父母都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視角考慮情況和問題,從而真實的進入了幼兒的心靈,在開展家庭活動過程中,教師與父母共同指導孩子進行家庭活動,同時也從中使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結束語:在不斷地實驗與實踐過程中,人們開始看到了用家園合作的教育意義,既可以提升幼兒學習能力也可以訓練幼兒形成優秀的行為。在幼兒形成日常生活習慣的關鍵期,通過家園合作的方式,能夠利用優勢互補將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突破以往教育中出現的沖突、隔閡,為孩子營建美好的日常生活和環境,有助于兒童形成優秀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卞紅梅.幼兒園家長學校工作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20-10-15
[2]王文娟.安順市幼兒園家園合作現狀與對策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6-09-12
[3]沈麗麗.家園合作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對策研究[J].家長.202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