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洪星
摘 要:市場化經濟時期,既為制造企業帶來機遇,也帶來挑戰,只有不斷提升企業績效,才能獲取發展優勢,增強競爭力。所以,應加強績效管理方面的研究。文章基于績效管理的相關知識,結合制造企業的實際特點,分析制造企業績效管理的必要性,總結其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為制造企業績效管理水平和價值提升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制造企業;績效管理;績效考核評價
中圖分類號:F27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2)12-0119-03
DOI:10.13939/j.cnki.zgsc.2022.12.119
1 引言
績效管理是指管理者和員工為了實現組織目標,共同參與績效計劃制定、績效輔導溝通、績效考核評價、績效結果應用以及績效目標提升的循環過程,且這一過程具有持續性的特點。[1]在制造企業當中,采取績效管理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制造企業的管理水平,還能夠促進業績增長,提高效益,因此,這一模式備受制造企業關注,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合理開展績效管理工作,強化其實際價值。
2 制造企業績效管理的問題
2.1 績效管理缺乏及時性
在實踐過程中,一些制造企業在開展績效管理過程中,存在及時性較差的問題,從而導致難以通過績效管理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致使一些問題擴大化,這不僅不利于員工個人績效目標的達成,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績效目標的實現,并增加問題影響程度。[5]例如,一些制造企業實現季度績效考核或者年度績效考核,而在這一過程中的其他時段,則對員工績效難以實施有效管理,致使問題累積。分析上述問題產生原因,主要因為制造企業對于績效管理認識不夠深入,將其簡單的定位為一種監督機制和獎懲的依據,沒有體現服務性,加之缺乏動態化的實時管理體系,影響績效管理實際效果。
2.2 績效管理內容設置不科學
績效管理屬于一項復雜的工作,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才能不斷提升其實際價值。而一些制造企業在績效管理方面,對于績效管理內容設置不科學,致使績效管理未能夠實現預期目標。具體表現在內容設置不全面,僅以工作業績作為主要管理內容,產生“業績第一”的片面思維,不利于企業全面發展和持續發展。還有則是制造企業的績效管理內容不夠精細,過于粗放,影響實際效果。例如,不同崗位的人員績效管理未體現明顯的差異性,績效考核指標和權重皆較為粗放。以采購人員為例,應注重品質,避免產生吃回扣的問題,還要關注采購效率和質量,否則無法滿足需求,而依然以成本為主要考核內容,則會影響績效管理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2.3 績效管理溝通反饋機制滯后
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時,需要有效的溝通反饋機制為其提供支持,及時解決績效管理中的問題,體現績效管理的公平性,增強可信度。但在實踐過程中,一些制造企業對于溝通反饋機制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影響溝通及時性,降低員工對績效考核的參與度,員工被動接受績效考核,并將其作為一種“監督手段”,產生抵觸情緒。分析問題產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方面,制造企業在績效考核的溝通反饋制度建立方面投入不足,相關規定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例如,如何溝通、由誰溝通、溝通時間、溝通模式等,皆需要明確;另一方面,溝通反饋方面的管理滯后,致使員工在溝通反饋滯后并未得到滿意的結果,使其認為溝通反饋“流于形式”,從而降低其溝通反饋的參與熱情。
2.4 績效管理結果應用較差
績效管理只是制造企業管理的多種手段之一,為了強化績效管理的價值和效果,必須加強績效管理結果的使用,與其他相關工作有效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好的通過績效管理促進企業發展目標的實現。但是,在實踐過程中,制造企業有關績效管理結果的應用機制建設滯后,致使績效考核評價結果難以被有效使用。例如,制造企業僅通過績效管理結果實施獎懲,并未與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發展目標設置等結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績效管理的價值。還有一點值得關注,則是績效考核評價結果使用不及時,致使績效考核評價結果與現狀不符,存在滯后性。例如,企業基于上個月的績效考核評價結果指導本月的工作,造成信息不對稱,不但一些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管理成本。
3 制造企業績效管理的對策
3.1 建立動態化的實時績效管理機制
首先,管理者和具體實施人員應樹立服務意識。制造企業在開展績效管理工作時,應通過績效管理幫助員工提升個人素質和能力,并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并不僅僅是一種注重結果的管理模式,應注重過程管理。例如,對于生產部門的員工,進行每天工作績效的統計分析,分析是否達到,如果存在未達到預期目標,需要分析原因,幫助其解決困難,從而實現實時性,且令員工意識到,績效管理是幫助自身提升業績,實現目標的有效手段,從而增強其對這一工作的配合度。其次,建立智能化的績效管理體系。制造企業可以與一些軟件開發公司合作,研發智能化的績效管理體系,相關部門只要按時輸入績效管理相關信息,系統便會自動完成績效評價,從而減輕具體工作人員的壓力,并實現績效管理的動態化和實時性。除此以外,為了提升績效管理的效果和價值,便于實時績效管理模式的推行,制造企業應建立全員參與的績效管理氛圍,在每個部門設置績效管理對接人員,負責績效管理策略落實、信息上傳、問題溝通,還要對其進行績效管理方面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從而保證績效管理能夠順利推行。并及時根據員工意見、績效管理結果、企業發展需求等,進行現有績效管理制度、方法、模式等的改進和優化,保證績效管理能夠與企業發展同步,體現協調性。
3.2 根據實際需求設置績效管理內容
制造企業績效管理過程中的績效考核內容設計,應體現全面性、精細化、針對性的特點。相關策略制定如下:其一,有效進行績效管理內容拓展。制造企業應改變原有的僅注重業績的績效管理模式,設置綜合的績效管理內容,具體可以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建立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從而實現從多角度了解員工,多方面幫助員工成長和提升。例如,經過績效考核,了解到一些員工經驗不足,操作能力較差,應設置針對性培訓機制;其二,實現績效管理內容設置的精細化。制造企業在開展績效管理過程中,應根據不同部門的職責、崗位需求、發展需求、工作內容等,進行績效管理內容設計,體現差異性和針對性的特點,強化實際的管理效果。例如,對于原材料采購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實施績效管理時,應以采購質量、成本、道德品質為主,而作為車間生產工人,則應主要以產量、質量為主,作為科研人員,則主要以科研項目完成情況為主,其他的績效管理為輔,合理進行績效考核指標權重設置,增強績效管理的針對性。除了上述內容以外,制造企業在運營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重大項目、特殊項目,需要各部門聯合參與其中。對于此類項目,制造企業應建立針對性的績效管理機制,合理進行績效管理內容設計,通過績效管理促進項目優質高效推行,從而強化績效管理的現實價值。
3.3 加強溝通反饋機制建設與實施
制造企業在績效管理工作開展時,應重視溝通反饋工作的開展,加強相關方面建設投入。一方面,完善績效管理過程中溝通反饋方面的制度。制造企業應在制度中明確溝通反饋的制度,具體包括溝通反饋的責任主體、方式、內容、渠道、時間等,保證溝通反饋工作規范化開展。例如,在新時期,可以建立相應的微信群或釘釘群,進行績效管理工作相關信息的發布,這樣更加方便快捷,不會受到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另一方面,制造企業在績效管理過程中,應加強溝通反饋的管理,對于員工提出的意見和問題,及時回饋,并且設置專人跟蹤指導相關問題的解決,對于問題的解決結果還要進行滿意度調查和公示,以供全體人員進行監督。除此以外,為了有效開展溝通反饋工作,提高績效管理的實際效果,制造企業還應設置“績效管理信息共享服務中心”,并設置不同的功能模塊,例如,績效考核結果、溝通反饋內容處理進度、績效管理新政策、獎懲方案等,由績效管理部門及時上傳相關信息,員工可以自行查閱,在查閱之后,可以留言、回復和評價,從而增強溝通反饋的及時性。還有一點值得關注,為了提升員工在績效管理方面的參與熱情,增強其溝通反饋意識,可以對一些如實反映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的人員進行獎勵,從而增強其在有關方面的積極性。
3.4 有效使用績效管理結果
為了提升績效管理價值,制造企業應有效使用績效管理結果,相關建議如下:其一,及時根據績效管理結果開展培訓。通過績效評價可以了解企業不同時期、不同部門、不同員工的不足和需求,針對性地為其提供相應支持和幫助,從而避免同類問題再次發生。例如,一些人員未實現績效目標的原因在于專業能力不足,對一些高科技設備操作不夠熟練和規范,從而降低實際效率。基于這一情況,人力資源部門應積極組織相關方面的培訓,提升其專業素質;其二,基于績效評價結果進行發展規劃制定。制造企業績效管理工作開展,可以對企業現有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分析,并可以作為其目標制定合理性評價的依據。所以,制造企業應根據績效評價結果及時分析目標是否科學,如果難以實現,應適當改進,避免因此而導致相關人員失去奮斗信心。除此以外,績效管理工作還可以與內部控制、成本管理等結合在一起,最大化地發揮這一工作的實際價值。為了有效開展上述工作,可以定期召開相關部門參與的績效管理交流會,及時提出相關的問題,統籌規劃,協調開展績效管理工作。
4 績效管理應用實例
4.1 案例企業介紹
AA制造企業屬于當地知名的老牌制造企業,主要以生產工程機械整機和零部件為主。但由于進入寡頭競爭時期,競爭壓力加劇,加之企業產品平臺落后和內部管理不健全,工作效率低下,從而導致企業績效逐漸降低,為了擺脫當前的困境,企業決定加強績效管理,提升績效和競爭力。
4.2 績效管理體系
其一,在實施績效管理優化工作之前,AA企業對當前的績效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作為績效管理工作目標的設置依據,做到有的放矢,增強實效性;其二,進行績效管理需求的調研,企業要求各部門對所有員工在績效管理方面的要求進行匯總,做到集思廣益,作為績效管理策略制定的依據;其三,對于各部門以及所有員工進行現狀評價,針對性制定績效管理目標,保證目標能夠達成;其四,根據員工需求進行獎懲機制建立,從而增強激勵性。例如,企業對于一些績效較好的員工,幫助其解決子女擇校問題、為一些在本地安家的員工提供購房的免息貸款等,從而增強了員工提升績效的積極性;其五,加強員工的參與,AA企業規定,員工可以對績效考核評價結果提出異議,由專業的部門進行核查,如果存在問題,將及時修正,從而增強員工對績效考核的認可度和支持度;其六,對于績效考核評價結果需要做到及時使用,否則將會失去實效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AA企業規定每次績效考核評價結果應立即公布,及時召開“基于績效考核評價”的工作會議,解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4.3 績效管理實施
AA企業在績效管理實施方面,設置“專人專職專責”的管理模式,具體的管理人員為人力資源部負責績效管理的工作人員。為了解決初期人力資源管理人員能力不足的問題,外聘績效管理專業人士參與這一工作,強化實際效果。與此同時,AA企業采取平衡計分卡和360度績效考核評價方法,目的是從多角度了解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具體的考核評價過程包括員工自評、員工互評、部門領導評價、企業主管領導評價、績效管理專業人員評價、與其合作的客戶評價等,從而增強評價的全面性。
4.4 績效管理優化
AA企業為了提升績效管理水平,強化其實際效果,對于績效管理工作開展,體現了動態化思維。即積極組織績效管理工作效果評價討論會,并設置績效管理意見箱,全體人員可以及時對績效管理提出意見,由專職管理人員及時根據相關意見對現有的績效管理工作進行改進。例如,一些員工提出績效管理過程,應加強團隊績效管理投入,通過團隊協作促進管理目標的實現。企業經過分析之后,認為這一建議具有合理性,因此,設置了針對性的團隊績效管理部門和體系,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整體績效。除此以外,績效管理人員自身也要接受績效考核評價,及時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與分析,避免因績效管理工作人員素質問題而影響績效管理效果。
5 結論
綜上所述,績效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制造企業的競爭力,幫助員工實現業績目標,因此,應注重有關方面工作開展的投入。具體操作時,應根據制造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建立動態化的實時績效管理機制,根據實際需求進行績效管理內容優化,加強溝通反饋機制建設與實施,提升員工對于績效管理工作的支持度,從而增強績效管理的實際價值,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梁珠好.內控視角下制造企業預算績效管理研究[J].商訊,2021(8):109-110.
[2]王皚雪.關于機械制造企業戰略績效管理體系建設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1(3):25-26.
[3]侯錫林,李吉娜.基于大數據的制造企業績效管理體系構建及評價[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20,43(6):463-472.
[4]王利娟.制造企業預算管理和預算績效管理融合探究[J].中國產經,2020(20):139-140.
[5]趙靜.制造企業內部控制管理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20(9):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