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春
【摘要】近年來,小學的實際教學實踐中互動教學法脫穎而出,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互動教學法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能夠充分推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并有效促進學生的參與熱情。互動教學法主要分為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動兩大類。本文重點探討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上的實際應用,并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有實用價值的參考辦法。
【關鍵詞】互動教學法;師生互動;小學語文教學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筆者經常發現學生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態度欠缺認真等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創新思維,用貼近學生實際的新型教學方式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近年各地的多方實踐中,互動教學法脫穎而出,在日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互動教學法更加具備了天然的優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及表達欲望,對該階段的語文教學具備較強的實用價值。
互動教學法的展現形式有很多,主要分為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動兩大類,師生互動是互動教學法最富于成效的教學形式。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查漏補缺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重點探討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上的實際應用,對教師開展互動的步驟和具體教學要點進行解析歸納,嘗試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有實用價值的參考方法。
一、采用互動方式進行課堂導入
隨著小學學科教育研究的持續發展,課堂導入方式也產生了種類繁多的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個人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的環節,將該環節的作用發揮至最大。好的課堂導入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粗略了解本節課將要學習到的內容,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語文學科的互動式教學法將重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應用的能力,讓學生達成小學階段的學習目標。
師生問答是互動是課堂導入最常見的方式。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我問你答”的方式,引領學生深入思考,相關的問答題目要盡量設計得科學而巧妙,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讓不同層級的學生都能理解并作出回答。例如,在學習《找春天》這一課時,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便可以使用預設好的各個層級問題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如,對層級較低,學習能力較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諸如“春天的眉毛、眼睛、音符、琴聲分別指的是什么?”這種較直觀的問題,讓這部分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便能直接找到答案。而對于層級較高,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提出“文中的春天到底是什么樣的?”這種較抽象的問題讓學生展開思考。這樣能充分考察學生的思維和總結歸納能力,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二、在課堂上展開互動式討論
在探究性教學活動中,課堂討論是必不可少的主要環節,它側重于讓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參與討論活動過程,根據問題的不同和每個人對知識理解的水平差異展開具體的討論。課堂討論的過程實質上是一次“頭腦風暴”的過程,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之下,學生會對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有更加全面的認識。課堂討論同時也是一次取長補短的過程,在對問題要點進行深入分析探討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他人身上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后加以改正。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課堂討論可以集中多人的智慧。相比于單人的冥思苦想來說,其操作難度更低,更加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能力。在多人合作的過程中,思維的碰撞會激起很多新的火花,讓參與的學生都很有成就感。
要注意的是,部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課堂討論的環節完全放權交由學生掌控。雖然這種教學方式貫徹了探究性教學的原則,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到了第一位。但這種方式沒有考慮到小學生自身的意志力、掌控力等實際情況。因此,導致在實際的課堂討論中,部分學生出現聊天、開小差等行為,并沒有將注意力集中到需要學習的內容之上。這樣的教學方式,顯然是事倍功半、得不償失的。為了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在組織學生課堂討論的時候,一方面要事先設計好貼近學生實際、有趣,而且能有較多討論余地的問題;另一方面則要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行列之中。這就要求教師掌握好旁聽和介入的尺度,在課堂上走動,時刻留意和傾聽學生的討論內容,把握好課堂討論的節奏,防止出現說閑話和開小差等現象。對于積極提出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加以表揚并及時指導。
如此一來,體現了互動式教學的宗旨:鼓勵討論和指導討論并不矛盾,這種做法既符合小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也能有效提升課堂討論的教學效果,值得推廣。
三、在互動式實踐中提升能力
實踐出真知,學生在實踐中能夠印證所學到的知識,提升個人的實踐能力和知識水平。 小學階段的實踐活動主要分為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兩大部分。課內實踐指的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要求,組織并引導學生在課堂內開展實踐活動。而課外實踐則是組織學生走出課堂,到戶外完成指定的拓展內容。
相較于課外實踐而言,課內實踐實施起來更加快捷簡單。一些對實踐能力沒有太高要求的內容,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利用課堂上的時間來完成。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互動教學的需求,設計出相應的互動實踐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感與融入感。教師在互動實踐過程中,不要局限于自己的教師身份,而是要以朋友的身份主動參與到課堂實踐的活動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一起合作完成實踐任務。這樣才能達成最好的效果。
例如,針對班級圖書的借閱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制訂“圖書借閱公約”這一實踐活動內容。教師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討論過程中去,并通過假設情景、角色扮演等方式,與學生交流探討相關條約的制訂和實施。在教師的指導和參與下,學生在實踐中可以始終把握好方向和尺度,對具體公約實踐可行性的探討也能更具準確性。在互動式實踐的同時,同時也能增進師生感情,提高班級的凝聚力。
四、讓語言互動與肢體互動相互結合
很多教師習慣于只使用你問我答的提問方式來啟發學生思考,但長時間按部就班地按照同一模式進行學習,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難免會出現態度松懈、精力分散的現象。因此,即使是互動式教學,教師也要避免出現“一招鮮,吃遍天”的現象,而是要及時豐富互動的內容,對互動的形式進行完善和革新,這樣才能不斷鞏固和完善教學的效果。
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將語言互動與肢體互動相互結合,來豐富教學的表現力。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先引起學生的思考,并嘗試找到學習內容的切入點。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夸張的肢體動作語言,如,模仿動物、表演舞蹈,等等,來幫助學生理解難點、重點部分的課文內容。肢體語言的引入,增強了語言互動的表現力和趣味性,也大大緩解了學生回答問題的壓力。
總的來說,互動教學法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具備天然優勢,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能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對于傳統教學方式造成的單調死板、一成不變的課堂氛圍,互動教學法能夠一舉扭轉。難點在于,教師在互動教學的過程要把握好放與收的尺度,及時調整討論方向,避免學生出現離題或者開小差等現象。根據當代小學生的興趣特征和素質教育要求,互動教學法將在以后的小學教育中大放異彩。
參考文獻:
[1]蔣麗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學周刊,2020(15):57-58.
[2]張素荷.強化師生話語溝通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J].中國新通信,2020(5):214.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