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要:數學建模思想在數學中運用廣泛,是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學習方式,數學中難以理解的題目基本都可以運用建模的思想探索解決策略。數學建模在小學課堂的運用幫助小學生理性分析數學問題,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小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今后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助力。本文針對當前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建模;教學策略
一、引言
小學數學的數學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比幼兒園簡單易懂的數學學習困難許多,學生不理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是正常現象,學生們對數學的學習接受度不高,為使數學學習內容更加容易理解,提升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教學采用數學建模的方式,將抽象的問題簡化成具體的數學模型,讓學生深刻體會數學的趣味。
二、當前數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學生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理解困難。一方面,數學理論知識一般是通過層層計算,推理得來的,過程冗長,學習時比較枯燥難懂;另一方面,教師講解數學理論方式死板,很多教師只是念一遍過程或者簡單敘述一下這個數學原理的推導過程,也不要求學生全部理解,數學理論的學習不作為教學重點,教師不會認真講解,教師和學生不重視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學習,直接導致數學學習的基礎不扎實,學生學習數學應用知識的能力缺乏,做題效率低下。
教學模式傳統。數學本身趣味性較低,學生對數學學習難以真正產生興趣,教師也忽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學,只是不斷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對于數學學習的能力下降,長久下來,學生的數學學習會出現“斷層”,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斷掉一截,跟不上數學的學習節奏,學生會真正成為“數學困難戶”,在今后很難彌補小學學習中造成的漏洞,在數學學習中感到吃力。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缺乏創新思維能力。在當今的教學環境中,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注重提升應試能力,增強考試中的數學能力,但是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差,使學生缺乏思維創新能力。其原因有兩點,一是小學生在小學階段經常課程繁忙,家長秉持“不能輸在起跑線”的思想,為學生報很多興趣班,學生的課余時間大大減少,學生難以進行創新活動;二是學校中提供的創新機會較少,學校由于各方面原因,不能夠使學生大量參加創新活動,學生沒有鍛煉機會,難以提升創新能力。
三、在小學數學中運用建模思想的具體措施
當前數學教學中出現許多問題,小學教師和相關教育工作者著重解決課堂問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建模思想在數學中可以解決許多數學問題,也可以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有更深刻的認識。
(一)將數學知識轉化形式,多渠道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建模的思想在抽象的數學問題中利用數學知識建立合適的數學模式,將抽象變具體,去尋找數學答案,再將數學答案帶回驗證數學模型是否正確。數學問題不止一個解決方法,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尋找簡單易懂的方法,將復雜的數學理論知識轉化形式,變成學生能夠理解的數學模型,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的《觀察物體》中需要學生在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有一個學生在課堂中需要完成課本中的練習題,觀察書包,挑選出書包的側面和背面,學生在思考問題時通常要想考慮書包的整體圖形,但是學生難以想象整體,此時需要教師幫助學生轉化思維,把書包看成一個數學模型長方體,然后用長方體幫助學生理解物體不同角度的不同樣式,了解物體的多面狀態,培養學生的多維思考能力,使學生擁有較強的空間感,增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二)創新教學方式,利用數學建模升級學生的數學思維
改變教師的傳統教學方式,運用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有趣味性的新型教學方式。新型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網絡的信息化、多元化,幫助教師共享多種教學信息,更便捷的運用建模思想。例如在學習二年級《測量》這節課是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測量身邊的物體,正確感知身邊物體的長度寬度,課堂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測量,課堂趣味性較強,教師應該根據課堂設計不同形式的課堂模式,例如讓學生走到戶外,測量大樹的周長,大樹的高度,學生可能面對粗壯高大的樹不知道怎么樣測量,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數學建模的思想將大樹想象成為一個圓柱形,大樹的粗細可以看作大樹橫截面的圓的周長,學生能夠將抽象的大樹具體化成為數學中學習過地圖形,解決測量問題就會更簡單。再如,在進行《幾何與圖形》這一教學時,建立“如何求平行四邊形空地面積”這一模型,用真實的學習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假設:長方形的面積是長×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能用兩個鄰邊相乘嗎?鄰邊相乘方法算出結果,然后借助數方格的方法來驗證結果,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用鄰邊相乘計算不正確的結論;再借助剪拼的方式,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應該是底×高這一結論。那么,再日常生活中,對于類似的生活問題就能夠靈活應用。
(三)學校提供多種平臺,鼓勵學生創新創造
學校方面應該增加學生創新數學的機會,多組織活動,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使學生不斷創新自己的想法,把抽象的圖形通過數學建模表現成簡單的整體圖形,在此基礎上想出更好的數學方法,提升創新能力。學校可以通過比賽的形式組織學生和其他學校的學生交流創新心得,幫助學生開拓思維。例如在學生們學習完成五年級的課程《組合圖形的面積》,學校組織學生們進行比賽,比一比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速度,讓學生主動探索,創造出更快捷的計算方法,使學生提升計算能力,鼓勵學生主動思考,不斷在數學建模的影響下有新的數學思維,學生也可以脫離數學建模的思想創造解題方法,讓數學思維真正被打開。
四、結語
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建模思想,很多教育專家認為時間早,但是建模思想在教學中提升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數學學科素質全面提高,為今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亞蘭.智慧課堂助力低段建模素養培養的探索——以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找規律》為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20):78-79.
[2]郁燕紅.基于建模思想培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