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
摘 要:在幼兒園的相關教育教學中,家園共育是重要的構成部分,它涵蓋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兩個場所,對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有著突出的作用。在生活中幼兒良好的習慣養成,離不開老師的細心教導,更離不開家庭環境的熏陶。家庭是幼兒活動最初的場所,對孩子行為規范的養成起著非常突出的作用。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需要家庭和幼兒園攜手合作,這樣才有助于家園教育實現一體化發展。因此本文圍繞著家園共育背景下,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進行研究,以幫助幼兒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家園共育背景;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策略
國務院所頒布的學前教育深化改革發展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注重保教結合,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和自我保護能力。意見受到了各地幼兒園的廣泛響應,各園所圍繞著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高度關注。但孩子生活的環境變化速度非常快,受到各種影響因素的干擾,幼兒們的行為習慣不穩定性也在隨之增加。面對這樣的情況,僅僅依靠幼兒園單一的教育是無法達成實際的,因此作為幼兒老師,要時刻關注孩子們的情況,促進幼兒健康成長[1]。圍繞制約幼兒良好習慣養成中的家庭因素,讓家長在思想層面重視,讓家長學會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教育,讓家園共育機制更加完善,從而推動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一、現階段制約幼兒良好習慣養成的因素
經調查發現,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主要受到以下方面的制約:思想層面,家長重視程度有限;落實層面,家長方式不科學;再加上缺乏完善的家園共育機制,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受到重大影響。
(一)思想層面
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絕大部分家長對幼兒的教育關注度提高,但很多家長沒有認識到行為習慣培養對幼兒的重要性,而一味盲目地關注文化教育,由此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變差,不尊重他人,以自我為中心等情況出現。還有些家長因過分偏重文化教育,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以培養興趣和各方面能力為理由,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以求幫助孩子全面的發展進步。殊不知揠苗助長這樣的行為不僅無法幫助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反而會給孩子的身心發育帶來不利影響。幼兒園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僅要學習知識和技能,最主要的是掌握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二)落實方式
有些家長不僅在思想層面存在錯誤認知,在具體落實中也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主要集中在:現階段家長教育方式不科學。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指出,三到六歲幼兒正處在前運算階段,這一時期他們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觀點選擇把控能力。這時需要家長和老師的有效引導,但是很多家長的育兒方式都缺乏科學性。有些家長雖然可以在精神層面意識到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但沒有掌握有效的方法,只是單純的理論說教,你應該怎么做,你不應該怎樣做。久而久之,這樣反復的說教不僅無法讓幼兒在內心深處產生正確認知,還會激發孩子的叛逆行為。有的家長在教育過程中也會出現偏頗,對孩子不是非打即罵,就是肆意放縱,這樣是無法從根本上處理問題的。
(三)缺乏機制
家庭培養幼兒習慣層面要實現家園共育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利用家園聯動,形成良好的格局,讓家園共育發揮突出效果。幫助幼兒們在家庭環境和幼兒園環境中都得到成長。但是當前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處于一種脫節狀態,在家庭生活中很多幼兒一人獨大,不愿和他人分享。在幼師的引導下,孩子們在幼兒園中出現了轉變,已經學會了合作,但一旦回到家中,家長沒有繼續強化引導,就會弱化教學成效,無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也就是大家所說的5+2現象,最突出的情況是在長假期過后,很多孩子不良的習慣會愈演愈烈[3]。
二、家園共育背景下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
(一)思想重視,提升家長教育水平
為了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結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家庭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園要和家庭多方合作,提高家長對幼兒良好習慣教育的重視程度。圍繞著家庭教育做好宣傳指導,增強家長對幼兒習慣培養的重視。
例如借助互聯網等方式形成家園共育平臺,在平臺上定期給家長推送一些教育指導方案、家庭教育文獻、家庭教育法規條例等,讓家長意識到幼兒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同時利用相關平臺多溝通多了解,及時發現、搜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幫助家長的各項行為活動更加的具有規范性和科學性。
(二)行動落實,開展多樣化合作
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合作要利用多種方式,傳統的模式大多是以親子運動會或者是家長會的方式來進行合作,這樣的合作缺乏一定的時效性,也無法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面對這些情況,幼兒園在當前的家園活動合作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1.定期地圍繞著優秀家風,良好家長,家庭教育標兵等主題表彰活動,邀請家長來幼兒園中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讓家長們不僅可以借鑒其他家長的好策略,還能激發更多家長參與到幼兒良好習慣的培育中。2.在疫情防控時期,可以開展網上家長學校活動,定期開展家庭教育講座活動,或者有關家庭教育的讀書活動,引導家長學習有關家庭教育知識,提升家庭教育能力。3.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作用,向家長推送各類家庭教育指導微課,讓家長掌握一些親子溝通技巧,學會一些處理孩子情緒的方法,幫助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4.在一些相關的親子教育主題活動中,貼合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有效地做好個別指導,讓整體和個體都能夠得到兼顧,幫助家長抱持良好的心態,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促進孩子的全面成長。
(三)系統構建,完善家園共育機制
在家園共育模式下,幼兒良好習慣培養是雙方的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家長的重視,還需要幼兒園建立良好的培育機制,圍繞不同孩子的行為習慣,形成個性化檔案的建立。幼兒園可以借助信息化平臺構建培養機制,隨時更新,形成動態化機制。在其中,針對培養方式,重點內容、引導方法多和家長進行溝通,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受到關注,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更具有針對性。家園共育機制需要循序漸進的完善,幫助家園共育發揮突出的成效。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教學中,圍繞著家園共育背景下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需要家庭和幼兒園的多方參與,這樣才能為孩子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春梅.家園共育背景下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途徑分析[J].家長,2021(04):181-182.
[2]周思妤.長假期背景下的家園共育——以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為例[J].教育界,2021(0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