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瑜
摘 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除了要學習各文化科目外,還要注重對于各藝術學科的學習,藝術學科的學習對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小學音樂和美術課程的開展既能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的理解,又能使學生的心理得到發(fā)展。現階段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形式正變得越來越豐富,音樂情景劇表演就是以舞臺表演的形式,將學生生活中所見到的場景融入其中,進而重現人物的心理活動。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更好的認知自我,發(fā)現自我,這能夠讓學生形成更加良好的個性心理,而本文也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了研究,闡述了音樂情景劇表演對于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音樂;情景劇表演;心理發(fā)展
情景劇是音樂的一種表現形態(tài),通過將這種模式引入到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中,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的素養(yǎng),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而小學階段若能對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和引導,對于學生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有著重要意義。如今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形式越來越豐富,而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情景劇類型也越來越多,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如何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教材融入情景劇教學活動是當前教師應思考的一個問題。
1.對學生的思維力和記憶力進行訓練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是不成熟的,在這一階段若要使學生的心理得到發(fā)展,首先需要對學生的思維力和記憶力進行培養(yǎng),這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分析問題。而通過小學音樂情景劇的教學,學生的記憶力和思維力便能夠得到培養(yǎng),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音樂表演形態(tài),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被充分調動其學習興趣[1]。通常音樂劇都是以故事為依托而展開的角色扮演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力和記憶力都得到了較好的鍛煉,通過角色扮演和對故事的呈現,學生能在這一過程中更好的感受音樂的魅力,在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記憶力的同時,學生的心理也得到了培養(yǎng)。通過這種形式的教學,學生能夠在表演的過程中更好的對角色進行理解,通過角色的經歷和體驗,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歌詞,并深入到故事中,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記住歌詞,同時也不容易遺忘。例如在《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通過情景表演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呈現,從對歌詞的朗讀,再到配合歌曲對音樂進行表演。在每一次的演唱和練習中,學生能夠有不一樣的體驗,這是一種有預設,有目的的教學活動,而不是機械的重復每一次練習。特別是當學生真正進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后,學生對于故事能夠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對于故事的感受也會更加深刻,這樣教師的教學質量也能夠得到顯著提升[2]。
2.對學生的專注力進行培養(yǎng)
要使學生的心理得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專注力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小學階段學生很容易被外界因素影響,因此學生常在課堂上出現分心和走神的情況,這不僅不利于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學生的學習存在較大的困難。學生的走神行為與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存在著一定關聯,所以通過音樂情景劇的教學模式教師能夠更好的對學生的專注力進行鍛煉和培養(yǎng),這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養(yǎng),并且也能夠體現出音樂教學的多樣化[3]。之所以通過音樂情景劇能夠對學生的注意力進行鍛煉,存在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情景劇具有較為明顯的劇情隨著劇情的發(fā)展,音樂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特點,這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在這樣的氛圍一下,學生也能夠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而另一方面的原因則在于學生要扮演情景劇中的角色,就必須要投入到故事情節(jié)的開展中,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對各種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例如在《龜兔賽跑》、《彼得與狼》等曲目的教學中,由于篇幅較長,如果以傳統(tǒng)的方式開展教學,學生很難記住這些歌詞,同時也缺乏對于學習的興趣,而通過情景劇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先分段聆聽,之后再融入音樂與角色,讓學生嘗試扮演其中的角色,學生的表演欲望就能得到充分激發(f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疲勞感[4]。學生的專注力對于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基于音樂情景劇的教學,教師能夠構建出這樣課堂教學氛圍,使其更具有教學價值,學生的心理也能夠得到充分鍛煉。
3.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樣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基于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力其實較為簡單,但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形式與成年人存在較大的不同,小學階段學生看待世界的角度千奇百怪,音樂情景劇大多是基于童話題材的故事來改編,這種特制更能夠吸引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各種情景劇的組織,就能讓學生在扮演的過程中更好的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既能夠提高教學的質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也能夠得到推動。例如在《蝸牛與黃鸝鳥》這首歌曲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蝸牛,黃鸝鳥以及葡萄樹這三個角色展開想象,并制造相應的沖突和矛盾,讓學生采取有效的方式來解決,通過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作和改編,能夠形成一個個生動形象的故事[5]。這樣既能夠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做好鋪墊,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了充分激發(fā)。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情景劇的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實踐教學活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夠得到提高,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有著積極作用。通過將這種教學形式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得到提升,進而讓學生在長久的學習中愛上音樂,愛上生活,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蓉.“勇氣”情景劇表演[J].山西教育(幼教),2020(07):16-17.
[2]姜盼.以情景劇表演喚醒學生音樂細胞[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8(11):42-43.
[3]陳岑.論鋼琴伴奏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8(06):21-22.
[4]程微微,周榮春.中學音樂情景劇教育的實踐[J].牡丹,2017(36):89-90.
[5]尚衛(wèi).小學音樂情景劇表演促進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探究[J].學園,2017(3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