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計算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計算也是小學數學學習的主要內容。計算既反映著數學規律,也需要運用數學規律。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教會學生通過計算提高數學能力,豐富數學思維,掌握數學方法。在小學階段,教師可以針對部分題型適當向學生滲透一些簡便算法,讓學生在提高運算效率的同時活躍數學思維。
關鍵詞:計算題;小學數學;數學規律;簡便算法
新課標注重對小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運算的速度和準確率都是能力范疇。從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來看,許多習題可以通過簡便算法求得結果。如果應用簡便算法,由于省去了一些計算步驟,由此也會帶動運算正確率的提高。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本文將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常見的可使用簡便算法的題型做一小結,以供廣大師生借鑒。
一、簡便算法概述
簡便算法是一種數學運算模式,具體指學生根據數學算式的結構特點進行分析,依據四則運算性質靈活設計解題思路,用最簡單的步驟取得正確結果。新的教育理念認為:簡便運算不單純是一種數學技能,而應被視為增強學生數學意識、發散學生數學思維的必要途徑。通過系統訓練,學生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解題技巧,還可以從更深程度上把握數學定律,提升數學學習體驗。
二、有關加法簡便運算的題型
加法簡便運算通常體現在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使用上。加法交換律的表現形式為A+B=B+A,加法結合律的表現形式為A+(B+C)=(A+B)+C。下面結合幾個算式,探討一下兩個定律的具體應用。
(一)基本題型
(1)35+274+165=
(2)158+694+342+106=
通過觀察,第一題可以先讓35同165相加,得出結果為200,再用200同274相加,得出結果為474,這是將加法交換律同加法結合律一同使用,使得運算比較簡便。同理,第二題可以讓158同342相加,得出結果為500;再讓694同106相加,得出結果為800,再將500與800相加,得出最后結果為1300。
(二)拓展題型
(1)632+198=
(2)632+202=
通過觀察,第一題可以將198化為200-2,這樣一來,原題就成為632+200-2,很快得出結果為830。同理,第二題可以將202化為200+2,這樣一來,原題就成為632+200+2,很快得出結果為834。教師可以讓學生將這兩道題進行對比,分析一下什么時候加數,什么時候減數。經過分析,最后的結論是:不足整百的湊足整百后要減去一個數,超過整百的湊足整百后要加上一個數。
(3)1544+387+269+160=
通過觀察可以發現,這道題不論怎樣運用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都不容易將數湊成整百,不過,還是有簡便算法可尋。下面嘗試算一下:
1544+387+269+160=1500+44+400-13+300-31+100+60=1500+400+300+100+60+44-13-31=2360。
通過這道題可以得知:并不是只有兩個數一結合就得到整十整百才算簡便運算。
三、有關減法簡便運算的題型
減法中的簡便運算通常體現在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兩個以上的數,此時,可以將原算式化為從大數中減去兩個小數的和,用公式表示即為A-B-C=A-(B+C)。下面結合幾個算式,討論一下這個定律的應用。
(一)基本題型
(1)476-119-81=
(2)524-(156+124)=
通過觀察,第一題可以先將兩個減數加到一起,湊成200(119+81=200),然后再用476減去200,求得最終結果為276。與之相反,第二題則可以打開括號,先用524減去124,得出結果為400。再用400減去156,得出最終結果為244。
(二)拓展題型
947-147-132-68=
通過觀察,可以先算第一步,得出結果為800;然后,再將剩余的兩個減數相加,得出結果為200(132+68=200)。最后,再用800減去200,求得最終結果為600。總結此類題的運算規律,那就是先觀察,后動筆,這樣就可以免去繁冗的運算過程 。
四、加、減混合運算的簡便算法
在加、減法的混合運算當中,學生不可依據算式順序盲目動筆,而應先對算式整體進行觀察,看看是否有應用簡便算法的機會。如果有,適當運用簡便算法,可以省卻不必要的勞動,同時還能提高運算的正確率。比如:
(1)2467+89-467=
(2)1587-699+113=
931406-559+320-121=
通過觀察,第一題可以先進行減法運算,求得2467-467的值。經計算得知,結果為2000。再用2000加上89,求得最終結果為2089。第二題則可先進行加法運算,即先算出1587+113=1700,再用1700減去699,求得最終結果為1001。第三題則可化為1406+320-(559+121)=1726-680=1046。當然,在最后一步的運算過程中,680還可以化為700-20,即1726-680=1726-700+20,這樣算起來更為簡便。學生如果運算熟練了,這一步算式也可以放在頭腦中而不必列在紙上,從而省去一點時間。
五、有關乘法簡便運算的題型
乘法運算的簡便算法通常體現在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的使用。有時,乘法分配律還可以反向使用。下面舉幾個例子,介紹一下乘法運算中的簡便算法。
(一)基本題型
(1)125x37x8=
(2)25x28=
(3)(80+8)x125=
(4)34x68+66x68
通過觀察,第一題可以先算125 x8,求得結果為1000,再算1000x37,求得最終結果為37000。第二題中的25可以化為100/4,這樣一來,原算式就化為28x100/4,如此可得結果為700。第三題可將括號打開,化為80x125+8x125=10000+1000=11000。第四題則與第三題剛好逆向,可將原式化為(34+66)x68,由此求得最終結果為6800。
總之,何時使用乘法分配律,何時逆向使用乘法分配律,均需結合具體情況。學生應養成從全局觀察算式的習慣和采用適當運算方法的能力。
(二)拓展題型
(1)88x125=
(2)47x99=
(3)337x49+337=
(4)13x38+26=
(5)158x402+42x402+402=
通過觀察,第一題可以化為(80+8)x125,打開括號,可以很容易求得結果為11000。第二題可以將99化為100-1,這樣算式就變為44x(100-1),打開括號,算式變為4400-44,求得最終結果為4356。第三題可以化為337x(49+1),運算得知,結果為16850。第四題可以化為13x38+13x2=13x(38+2)=13x40=520。第五題可以化為(158+42)x402+402=200x402+402=80400+402=80802。
總結起來,乘法分配律的應用不一定一次將可加的都加在一起,或一次將可拆開的都拆開,使用應以湊成整數、給運算帶來方便為原則。這就要求學生平時進行大量運算,在實踐中積累審題經驗,提高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
總結
簡便運算的方法和技巧有許多,教師應在工作過程中通過具體習題逐漸為學生積累一些。通過實踐,學生可以提高解題速度,使數學思維變得越來越活躍,也可以激發學生探討數學奧秘的興趣。為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定期組織數學運算比賽,讓學生在競爭氛圍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互相為對方出題,學生在命題過程中會從更深一個層次提高對數學規律的認識。
參考文獻:
[1]李云芳.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 2011(02):876.
[2]胡文麗.口算·估算·筆算——談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甘肅教育. 2009(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