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鵬
◆摘? 要:醫療保險制度作為民生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醫療保障制度,全民參保是基礎。醫療保障體系的構筑是有效防止廣大人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迫切要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解決廣大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問題,不斷完善醫療保障制度,根據不同人群制定了不同的醫療保險制度。所有居民很難終身不就業也不是所有居民都能就業至退休,本文從參保繳費的角度,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不同點進行對比,根據不同就業狀態下的醫療保險參保選擇作出簡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職工醫保;居民醫保;繳費;差異;選擇
一、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建立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的水平要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醫療保障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制度安排。
二、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的主要區別
(一)針對的參保對象不同
職工醫保即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針對的是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的城鎮職工。為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是每個用人單位應盡的法定義務。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也可以結合自身需要選擇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居民醫保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它的前身是自2007年開始實施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017年開始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合并后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統簡稱為城鄉居民醫保。居民醫保采取自愿參保的原則,不屬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范圍的的未成年人和其他非從業城鄉居民都可參加。
(二)繳費主體與繳費金額不同
職工醫保是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照國家規定共同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一般情況下,用人單位繳費率應控制在職工工資總額的6%左右,職工繳費率一般為本人工資收入的2%。該繳費費率并非一成不變,根據經濟發展也可能會作相應調整。職工醫保按月繳費,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居民醫保的繳費基數是城鎮最低生活保障,一年扣繳一次,一次金額幾百元不等。籌資標準由個人繳費和財政補助兩部分組成,以2022年安徽省為例,居民醫保籌資標準為每人900元,其中各級政府財政補助為每人580元,個人繳費標準為每人320元。
(三)具體繳費年限不同
職工醫療保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經批準退休后,一般累計繳費年限滿足一定年限,即可辦理職工醫療保險退休手續,之后不再繳納職工醫保費用即可享受退休職工醫療保險相關待遇。這個累計繳費年限各個地市要求不一樣,有的地市要求男同志30年女同志25年,有的地市則是男同志25年女同志20年不等,這個和當地的醫保政策有關。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 繳一年享受一年,不繳費不享受。不分年齡層,繳費標準和繳費方式都一樣。到達法定退休年齡也不用辦理居民醫保退休手續。
(四)政策性減免不同
職工醫保正常情況下,單位須為職工按時足額繳費。遇到特殊情況,如整體經濟不景氣或者像2020年年初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的大范圍停工停產,政府可能會根據經濟形勢,出臺相應的免繳或緩繳政策,政策的出臺是面向所有企業而不是針對某一家企業或某個參保人員。靈活就業人員沒有單獨的減免政策,因為靈活就業人員繳納職工醫保本身就是自愿原則,而且其繳費費率是比單位職工整體繳費費率低的,如果參保人員覺得個人繼續參加職工醫保確有困難,可以選擇居民醫保進行參保。居民醫保對于特困人員、低保對象、重點優撫對象以及城鄉低收入家庭重度殘疾人等都有政策性的減免資助政策。例如特困人員參加居民醫保個人繳費部分由縣區通過醫療救助資金給予全額資助。無論是職工醫保還是居民醫保,國家政策層面的照顧,一方面在保障職工和居民權益不受損的情況下,從經濟層面盡量減輕企業的負擔保障企業困難時期渡過難關。另一方面有力的確保人人都參保、人人能就醫,全民參保政策落到實處。
三、居民的參保選擇分析及建議
(一)一直參保同一險種
比較常見的就是從開始參加工作一直到退休都有單位為其參保繳納職工醫療保險的一類群體和從始至終都是繳納居民醫療保險的一類群體,這兩類人的參保情況都比較簡單,是什么就是什么。
(二)居民醫保和職工醫保均有參保記錄
這類群體一般是有企業從業經歷的人員,可能以前繳的是居民醫保,后來在單位繳納了一段時間離職了。如果從單位離職的人員,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繼續繳納職工醫療保險,也可以選擇繳納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如果本身比較年輕,以后再參加工作的時間絕對比自由從業的時間長,所以到法定退休年齡繳夠規定年限是很輕松的事,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職工醫保也可以選擇居民醫保。如果快要到達法定退休年齡,自己只有幾年甚至幾個月的職工醫保參保記錄,這類群眾一般建議放棄職工醫保繳費年限而選擇居民醫保參保,因為辦理醫療保險退休手續時,有的地市允許一次性補齊所差費用,差的年限很長的情況下補費金額也會很高,有的地方甚至不允許一次性補費,即使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也不能辦理職工醫療保險退休,需按月繳納醫保費直至規定年限。
(三)從未參加過職工醫保的退休人員
政策允許職工養老保險退休人員一次性補繳費用辦理職工醫療保險退休手續。這一群體的人不多但確實存在。可能出于一種跟風心理或者攀比心理,別人有的我也要有等等。這種補費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我們常說的累計繳費年限是由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兩部分構成,視同繳費年限是指地方醫療保險制度沒有正式建立前而國家認可的工齡,實際繳費年限就是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開始實施后的實際繳費記錄了,在補費前要先弄清楚當地職工醫保退休的具體要求,視同繳費多少年,實際繳費多少年,如果自己視同工齡足夠長、經濟也允許的話可以考慮一次性補費辦理職工醫療保險退休。如果視同工齡不長甚至都沒有視同工齡的話,就不建議選擇這種補繳方式,因為累計繳費年限如果全部都是實際繳費的話,補繳費用的金額一定不會低。大多數職工退休后除了每個月固定的退休工資基本很少有其他收入來源了,不盲從、不跟風,謹慎做好量入為出。
四、結束語
1998年我國開始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之后又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建立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從2007年開始建立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用以解決城鎮非從業居民的就醫難的問題。至此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醫療保險體系。醫保工作做得怎樣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能否享受到國家基本民生保障的福祉,能否有效增強抵御疾病健康風險的能力,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推行醫療保險制度一直堅持低水平起步,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合理確定籌資水平和保障標準,;堅持自愿原則,充分尊重群眾意愿。所以作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更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參保、參好基本醫療保險,既保障自己生病有醫看有底氣去醫院,又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不花一分浪費錢。
參考文獻
[1]王文潔.農村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經濟學研究[J].經濟管理,2019(06):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