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美艷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不僅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是培養生素質的關鍵,而公共參與做為政治課上老師必不可少的教學方式,不僅能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思政課的內容,也能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素養和公共參與能力,從而為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本文主要對高中思政課中學生德育教育公共參與的探索做了一些分析。
◆關鍵詞:高中思政課;中學生;德育教育;公共參與;探索
高中生正處即將成年的階段,身體和心理發育逐漸成熟,對于社會經驗也有初步的接觸,但是在公共參與意識這方面還是比較欠缺,而我國高中思政課作為學生素質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教學方式上,一定要有所創新,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內容提高自身的素養和公共參與能力,促進高中生的全面發展。
一、教師言傳身教,提升學生公共參與意識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高中思政老師在給學生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傳授課本的內容,不僅忽略了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接受能力進行教學,而且也忽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而教師在教學中又處于主導地位,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因此老師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一定要轉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方式上做到創新,同時也要關注公共參與方面的知識,引導學生公共參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提高公共參與意識,也提升自身公共參與的意識。
高中老師再給學生講《文化生活》這節內容的時候,有一句是這樣寫的:“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老師可以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愛國不一定是非要為國家做什么轟轟烈烈的事情,平常生活中的小事也可以表現,同時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度,例如學校每周一的升國旗就是愛國的一種表現,政治老師在周一升國旗之前,先給學生普及升國旗的時候需要注意的事項,也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是怎么做的,強調學生之間互相監督,通過自生以身作則像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學生也會信服,在下一次升國旗的時候,學生就會在升國旗的時候神情嚴肅、不打鬧、不講話、對國旗行注目禮,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公共參與,也對學生的愛國思想形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創設高中思政課情境教學,提升學生公共參與意識
高中的政治課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老師在教學內容上,不僅僅只是傳授課本的知識給學生,而是要讓學生通過知識而滿足成長的需要,具備一定的公共參與行為,未來可以在社會上有序的參與社會活動和公共事務,享受公民的權力,承擔公民的義務,由于學生對于這些社會上的活動幾乎沒有接觸,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和公共參與。
例如老師在給學生講《政治生活》中第二課第一節的“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這節課,可以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讓學生理解民主程度和民主性質的關系,珍惜來之不易大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認真投出屬于自己的一票,提高自己參與民主的意識,增加政治素養,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現有的情況,進行一個情境模擬,讓學生都積極參與進來,首先在班級里面挑出幾個可以勝任班級委員會的候選人,讓他們依次上臺對自己進行一個全面的介紹,其中包括個人介紹、才藝展示、競選演講等內容,候選人全部介紹完了之后,老師可以讓全班同學開始對這幾個候選人進行無記名投票,然后找一個學生對這些投票進行整理,找出投票最高的一名候選人,擔任班級委員會,這個環節完成之后,老師讓學生結合課本的知識,分析剛才的運用了哪種選舉方式,從而將學生帶入到課本,跟隨老師的腳步,對民主選舉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加強他們選舉的道德與法律意識,指導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在以后的選舉活動中能夠養成良好的選舉行為,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公共參與行為。
三、加強高中思政課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公共參與意識
實踐活動不像理論知識,理論只是給學生一個基本的概念,其余全靠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目的最終還是讓學生能把這些知識運用起來,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如果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相結合起來,那么就會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實踐活動對于加強高中學生學習思政課有很大的影響,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學生的公共參與行為。
例如,老師在講授《經濟生活》中“征稅和納稅”這一節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合作,對學生所在地的征稅部門有哪些,納稅群體又哪些開展調查活動,學生在調查的過程中就會發現一方面我國的征收部門就是國家稅務總局;而納稅群體就比較多了,例如:企業、個體戶、收入達到起征點的居民等等;稅收種類也有很多,如: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印花稅、車船稅等等,另一方面也會發現很多企業由于不正當的偷稅漏稅,稅務機關會讓他們補繳稅費并且進行一定的罰款,這反映了稅收的強制性,在企業繳稅給稅務局,而稅務局不用向企業付任何形式的服務,體現了稅收的強制性,同時也會發現無論是增值稅、印花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他們在一定條件下稅率都是一樣,這就體現了稅收的固定性。學生通過參與稅收調查活動,不僅了解了我國稅收的基本特征,也懂得了稅收與人民的關系。
四、結束語
培養高中思政課中學生德育教育公共參與,不僅僅是強調學生對于知識的積累,也是培養學生在社會上的公共參與能力和勇于擔當的責任感,在最終成為一個負責人的中國公民。
參考文獻
[1]胡道平;高中思想政治課培養學生公共參與能力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年16期
[2]劉沛紅;思想政治學科對培養高中生公共參與素養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年02期
本文系2021年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小學思政(德育)教育創新研究項目《南疆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生主體性研究》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