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艷偉
◆摘? 要:在我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傳統文化是一顆永不滑落的恒星,它是那樣的璀璨瑰麗,指引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走向輝煌。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讓炎黃子孫癡迷至今。在提倡核心素養教育的今天 ,我們更應該重視傳統文化的回歸,讓中華傳統文化之花在課堂上綻放。
◆關鍵詞:傳統文化 ;心智之門; 德性教育; 走進生活; 魅力綻放
我們總是在關注傳統文化,那么究竟什么是傳統文化呢?朱恩雨老師是這樣說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極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的、內涵極其豐富的、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文明幾千年的結晶,除了儒家這個核心的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傳統文化是中國古圣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
說到道德教育,我們不得不說,政治教師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若要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品行,必須借助中華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啟智、育心、育魂的道德培養。在課改的大潮中,我們一線教師走在了時代的最前沿,我們不忘初心,帶著幾分的執著,投身于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近年來,我校大力倡導靈魂式教育,極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學課堂的開展讓讓人耳目一新。身為一線教師,我們有責任將祖國的精神文明傳承下去,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就必須借助課堂的力量來實現。
一、用傳統文化開啟學生的心智之門
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古圣先賢的智慧結晶,為開啟學生的心智之門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如在國學課堂上,《中國古典詩詞欣賞》、《弟子規》、《三字經》、《聲律啟蒙》、《論語》、《孟子》等不失為老師們最好的幫手,讓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滋潤著學生們心田,凈化著學生們的靈魂,我相信,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最終會成為學生們享用一生的精神財富,他們的心智之門終將會被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打開。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價值取向發生了改變,很多家庭都忽略了對孩子的心智啟迪和發展,所以,學生心性的滋養重任就落在了老師的肩上??梢哉f,我們是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愿做弄潮兒,在教學改革的洪流中揚帆起航。
二、用傳統文化塑造學生的德行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知道了一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人物——王武東,他創辦了小篩子義學私塾,來私塾學習的人有孩童,也有成年人,但私塾是公益性的,不收任何費用,他從教學生們行禮開始,讓學生每天禮拜天地、禮拜孔夫子、禮拜父母長輩。說到禮,我們就會想到對學生德行的培養,而傳統文化正是一個最好的載體,至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以文明禮儀之幫著稱,于是,在課堂上,我的教學視角發生了改變,作為教師,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把學生培養成德行高尚的人。傳統文化處處都洋溢著修身養性的韻味,具化出來,就是德行的修養,傳統文化的教育,首先看重的也是德行的修養,如在講友誼是平等的、雙向的這個知識點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懂得尊重、珍視他人的友誼時,我借助了《詩經·衛風》中的一段內容:“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競爭?!痹谥v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這個知識點時,借助了古語:“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弊寣W生懂得要學會自我反省和激勵,提升自己的德行修養。在講人要學會謹慎對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時,我借助了孟子說的一句話:“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边@句話的意思是說,人有同情心,這是人與人之間相互關愛的開端;人有羞恥之心,這是選擇正確行為方式的開端;人有謙讓之心,這是社會禮儀和人們遵守社會行為規范的開端;人有是非辨別之心,這是智慧的開端。利用孟子的話來啟發學生,讓他們懂得人是具備道德潛能的。
三、讓傳統文化走進學生的生活
每當我們提到傳統文化,不得不想到我國的傳統節日對炎黃子孫的影響,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極具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例如:中國人的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記得一次學校舉辦了一次“話說端午”的主題班會,有的班級開展的別具一格,老師在課前要求學生準備相關材料,在課上讓學生們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學生們講的繪聲繪色,老師接著發問:端午節我們該怎樣度過呢?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包粽子、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草……我們撫遠人民都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呢?學生們說:包粽子。于是 ,一場別開生面的包粽子比賽開始了,學生們在家長的幫助下,展開包粽子比賽,雖然有的學生包的不太好,但是包粽子的過程給他們帶來了無比的快樂,在包粽子的比賽中,學生們更加深刻地領悟了端午節的內涵,每當學生們吃粽子的時候也會想到憂國憂民的屈原,學生的心靈也會得到洗禮和凈化。我們讓傳統文化真正地走進學生的生活,遠遠比我們單純地說教更具教育意義,這樣的課堂實踐活動還是值得我們去嘗試的。
我們在課堂上積極弘揚傳統文化,要讓傳統文化來引領我們的課堂,不能讓傳統文化成為現代文化的附屬品,我們要在教學中將它發揚光大。也許,在我們傳承傳統文化的育人之路上,充滿了各種坎坷和無法預見的困難,但我堅信,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能量力而行,用心專研,勇于探索,大膽創新,我們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一定會讓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綻放。
參考文獻
[1] 楊紹霞.從中華傳統文化視角看國民素質的提高[J].術期刊庫,2012.
[2] 孔利,蔣琛,曹威.中國傳統文化與城市規劃之結合——以孔孟文化軸概念規劃為例[J].會議論文庫,2012.
[3] 張琳. “中國式責任”建設探討[J]..學術期刊庫,2011.
[4] 張志烈.杜甫精神追求之現代啟示[J]..學術期刊庫,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