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成
摘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強、應用性高的學科,它對小學生創新思維發展、整體能力提升有極強的支撐作用。在育人過程中,課程評價占據的地位十分關鍵。鑒于此,本文將針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現狀展開分析,并提出一些解決策略,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問題及策略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在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時,很多教師仍存在一定思想桎梏,他們未能深入認識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具備的應用性、實踐性特點,在對學生展開評價時,常會以基本知識掌握情況為評判依據,忽視了對學生相應技能的考察,導致最后的評價結果存在較強的片面性。同時,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時,部分教師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情況,他們常會以個人好惡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展開評價,未能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評價活動中顯得極為被動,甚至部分學生會因此出現負面情緒。
此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與小學階段總體教學內容間存在一定矛盾。隨著時代發展,社會及家長對小學生的期待不斷提升,這就導致很多小學生會將主要精力放在文化課知識學習上,忽視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知識的學習,這對其綜合水平發展有極大阻礙作用。最后,部分教師對綜合實踐互動課程的認知不足,對活動過程的認可程度褒貶不一,一些學校缺乏開展高質量綜合實踐活動的設施基礎,這些都是影響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效果、評價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優化策略
(一)強化過程評價
在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時,我們應轉變固有評價思想,避免以往“唯結果論”的評價模式,強化過程評價,在此基礎上對相應的評價工作展開優化。在實踐中,我們可以結合小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表現,對其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能力等展開綜合性評價,并保證評價工作覆蓋的全面性,評價過程應覆蓋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以此方可保證評價結果。
例如,在講解“我是環保小達人”這部分內容時,我們可以針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為其設計合理的評價標準,比如:學生對環保知識的理解;生活中形成環保行為習慣等。通過全方位、全過程對學生的學習展開評價,能夠大幅提升教學效果,讓評價成為提升教學效果的重要支撐手段,為學生綜合、全面發展提供助力。
(二)豐富評價主體
在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時,我們應對評價主體展開有效更新,引導學生更為主動地投身到評價活動中,以此更好地幫助他們了解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不足,助力其進一步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在教授“中國傳統節日”這部分內容時,為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效果,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自主評價。在評價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而后以此為基準,與小組內的其他學生展開互動討論,以此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結果展開深入反思、總結。同時,結合小學生總結的經驗,我們可鼓勵他們對自身學習方法展開進一步優化,從而使其獲得更多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知識。
(三)創新評價載體
在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時,我們需要對評價的載體展開有效拓展與創新。在互聯網背景下,我們應重視對微課這一資源的應用。在日常授課中,我們可以利用手機、平板等設備,將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過程記錄下來,并以此作為評價的有力載體和參考依據,以此保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工作變得更為規范。例如,在實施“有趣的游戲”這部分內容的評價時,我們可以利用手機,將小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記錄下來,并在游戲結束后對視頻展開分析,以此對學生展開更為具體、科學、合理的評價,提升評價效果。
(四)展開激勵評價
在實施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時,我們除了要對學生的行為展開評價,還應在思想方面對學生有效激勵,以此對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讓小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學習,深化其知識認知。通過開展激勵評價,能夠幫助小學生逐漸形成一個正確、向上的學習態度,激發他們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在課堂上有良好表現的學生,我們應對其及時表揚,對學生的行為加以肯定,以此增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可將家長引入評價活動中來,以此實現家校共育,提升育人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若想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質量,我們可以從強化過程評價;豐富評價主體;創新評價載體;展開激勵評價等層面入手分析,以此在無形中促使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效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晏璟.基于問題導向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策略研究[J].教師教育論壇,2021,34(08):74-76.
[2]張佳美.知行合一,向遠處漫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表現性評價研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Z1):130-131.
[3]郭淑雅.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問題及解決策略[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23(02):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