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紅 戴麗霞
摘要:以“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以新時代下思政教育工作為主要目標,不斷深挖各個專業背后潛藏的育人價值,在教育革新中逐步將思政教育和專業教學相融合,以此創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新格局,推動學生進步成長,是當下高職院校的主要工作。
關鍵詞:三全育人;課程思政;長效機制建設
前言:在2016年我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中,習近平總書記曾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指出:培養怎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人才、為誰培養人才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問題。應始終堅持立德樹人這一教育任務,將其放在核心位置,將思政工作與教育環節緊緊融合,達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目標,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進步發展開辟全新道路。而課程思政的核心內容便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達成思想引領的教育作用。
一、當下課程思政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下,課程思政教育改革在各個高職院校中如火如荼的開展,有效擴大了其自身的影響力,但在這一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較為棘手的問題。
(一)缺乏課程思政理念意識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大部分教師并未意識到價值引領對于教學工作的重要性。一些高職院校中的教師存在教育思想落后、教育觀念存在偏差的問題,而這和他們自身思政意識淡薄、未和思政教育進行緊密聯系有直接關聯。大部分教師認為思政教育是思政課程的主要職責,應由專科教師負責,自己只需完成實驗以及技能培訓工作即可。此外,一些教師也未深入了解課程思政這類新型育人理念,對于思政元素的認識停留于表面,導致他們無法深刻認識課程思政的重要性。還有一些教師為了“應付”教育任務,在開展專業教育思政教學工作時出現了不認真、不負責的問題,同時也沒有深挖專業教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這也對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課程思政設計以及規劃缺乏合理性
頂層設計以及整體規劃不夠健全是當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問題。認真分析,未將課程思政規劃進校方整體工作布局中是主要問題,校方并未擬定全面性、綜合型的協同保障機制,現有制度存在籠統、未細化、缺乏操作性等缺陷;此外,校方對于課程思政建設的定位并不清晰,缺少條理明確的管理體系,致使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因缺少有效措施無法和專業教學配合跟進,導致各項工作無法有效關聯,不能形成課程思政建設合力;最后,校方對于教育革新工作的實施有待強化,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理念仍需進一步推廣落實。
(三)課程之間融合度有待提升
思政教育無法和高職院校中各項專業教學工作進行深度融合,是影響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問題。一些教師自身具備出色的專業教育能力,但對于思政知識的了解并不全面,致使教師無法找到思政元素和專業教學有效銜接的關鍵點。特別是在高職院校中存在重實踐輕理論的問題,這也使得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教育的浸潤無法落實。加之,教學手段以及方式缺乏創新性,進一步提高了各項專業和思政融合轉化的難度。
二、三全育人視角下課程思政長效機制建設的策略
全面剖析課程思政的含義、分析掌握其特點、解讀深挖其價值意蘊、明確其推廣過程中的主要阻礙、擬定對應對策是高職院校建設課程思政的關鍵。而提高課程思政理念意識、合理規劃設計、革新教育策略、強化師資隊伍等均為推動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方式。
(一)牢固“育人共同體”理念
緊抓“培養怎樣的人才、如何培養人才、為誰培養人才”這一教育問題,專心致志,從師資隊伍入手,創建以育人能力不斷提升為核心的教育團隊,是當下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關鍵。借助師資團隊的力量不斷挖掘分析各專業教學中的思政元素,以此強化校園教師的課程思政理念,便可以形成良好的課程思政教育體系。就職于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應不斷牢固自身“育人共同體”的意識,確保教書育人的統一性,在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將科學、全面的知識技能傳授給學生,也應主動承擔其引領青年學生進步的責任,讓他們在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下成長成才。為了達成這一目的,教師應自主革新教育觀念,明晰專業教學和思政教育之間的關聯性,通過和思政教師的合作、支持,為學生成長進步提供良好環境,以此推動他們全面進步、綜合發展。
(二)緊抓頂層設計 做好保障工作
高職院校應不斷強化對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重視力度,在思政教育發展趨勢的帶領下,創建以黨委行政為主導、以黨委書記和校長為小組負責人、以教務處為主要職能部門、以教學部門負責人員為主要成員的課程思政工作領導團隊,站在專業發展、課程設定、師資能力強化、制度革新等多個角度進行優化完善,全面整合校內資源,合理規劃、統籌工作,并擬定切實可行的建設方案,通過全面指導、課程思政工作的建設和改革,為課程思政的貫徹落實提供便利條件。
教學部門應全面支持課程體系的革新工作,將思政教育目標與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融為一體,修整優化教學綱要,通過激勵手段鼓勵校內教師大膽革新,杜絕課程思政工作出現“形式化”的問題。與此同時,還應做好教學設計工作,不斷革新方式方法,將思政教育融合到課堂教學和實踐訓練之中。此外,校方還可以以自身辦學特色為基礎,為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先決條件,以此形成獨具特色的三全育人格局。
(三)革新教師觀念 強化思政素養
教師的思政能力、政治素養、價值觀念以及道德修養會對學生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鑒于此,高職院校教師就應不斷革新自身教育觀念,意識到思政教育在教學體系中的重要性,明白思政并非專科教師的主要責任,積極的將價值引領、知識傳授以及能力培訓進行融合,通過專業課程和思政教育的緊密相連,不斷創新并優化教學手段、教學載體。此外,教師還應知曉思政教育并不會對原本專業教學產生影響,與之相反,若二者融合適當,還會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強化專業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教師還應不斷學習并了解思政知識,強化自身政治素養、德育素養以及人文底蘊,為課程思政的開展提供便利,通過淵博的知識、開拓的視野、獨具個人特色的教學魅力,強化課程思政建設開展的最終效果。
(四)強調思政元素和課程融合
引導、鼓勵高職院校中各專業教師與思政教師合作,協同打破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之間的“壁壘”,共同挖掘、整理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是課程思政開展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思政教師應主動幫助專業教師,通過理論指導,讓他們發現教學中的思政素材;而專業教師也應充分利用所得思政素材,將其完美融合到理論教學以及實踐操作中,從細微之處逐漸滲透,以專業發展的動態、趨勢為方向,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創建和時代共同進步的教學體系。應注意,思政教育元素和專業教學的融合并非簡單拼湊,而是在科學知識的背景下,通過現實狀況這一客觀依據,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并踐行。此外,專業任課教師還應不斷深挖學生特點,了解學生的興趣,打破知識傳授的刻板局面,讓學生在趣味性、開放性的課堂中吸收思政教育。
(五)靈活變更教學方式 創新教學載體
在課程改革的引領下,創新優化教學方式,是引導學生接受教育、踐行主流價值觀,發揮課程思政作用價值的關鍵。結合實況來看,傳統的思政教育載體缺乏多樣性,為了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校方就應主動革新教育教學載體,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教學理念,借助與時俱進的教學資源,以及充實的思政教育手段,強化思政教育的效果。在信息時代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開展情境教學。例如,利用微視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全新教學知識。同時,也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等教育手段,為學生打造以學為主的場地。還可以通過線上課程,強調思政教育的主題等;此外教師還可以有效整合并利用閑暇時間,開展思政教育活動,鼓勵學生站上講臺,發表自己對時事熱點、紀實新聞的看法。而校方也可以邀請優秀的企業家深入課堂,讓學生領略職業素養;還可以在學校創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基地,通過案例讓學生更直觀、更全面的學習思政知識。借助這些具有革新性的創學方法以及載體,可以有效強化思政教育的吸引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探索的過程中,通過具有引導性、渲染性的氛圍,幫助學生樹立家國情懷、敬業精神等道德品質,以此達成德育教學、價值引領統一的教學目的。
結語:社會的進步以及經濟的發展為我國教育事業的前行提供了動力,在這一背景下,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應主動將“三全育人”納入其中,為課程思政活動的開展提供便利,強化其活動開展的質量和效果,為我國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王飛,唐杰,莊敏.“三全育人”背景下課程思政與專業課融合教學效果評價[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39):35-37.
[2]郭培勝.“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職院校學生課程思政教育途徑探索——評《新時代高校“三全育人”理論與實踐》[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08):2479-2480.
[3]周翊,范存輝,劉向君.“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理工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以地學學科為例[J].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6(02):33-46.
[4]陳文濤.“三全育人”視域下中職課程思政模式構建探析——以嘉興市建筑工業學校為例[J].職業教育(下旬刊),2021,20(01):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