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訓波 張偉
摘 要:會展旅游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濟南會展業發展起步比較晚,在濟南提出要建設“會展之都”和新舊動能轉換戰略驅動下,會展旅游將成為促進濟南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產業。通過對濟南的會展旅游進行SWOT分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即政府扶持引導,壯大本土會展企業;充分協調山東和濟南的會展資源,優勢互補;打造濟南會展品牌,樹立濟南特色會展旅游形象;完善會展旅游服務設施,提升服務水平。通過會展活動和旅游的橫向聯合,以期促進旅游和會展服務雙維度服務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濟南;會展旅游;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升級
中圖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1-0118-03
會展旅游是旅游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會展地經濟發展和文化的交流與繁榮都起到了助推作用,特別是對餐飲、住宿等行業,也有利于科技創新。肖雅蘭在國內會展旅游研究綜述中指出,會展活動和旅游之間存在互動關系,會展拉動旅游增長的同時旅游又促進了會展事業的發展。濟南會展業發展起步比較晚,缺少濟南本土的優勢會展品牌,近年來濟南會展業得到長足發展,這也促進了會展旅游的發展。
一、濟南會展旅游現狀
(一)會展場館硬件設施水平提升,場館布局更加合理
目前,濟南區域內有三個會展中心展館:舜耕國際會展中心4.1萬m2、濟南國際會展中心5.1萬m2、山東國際會展中心10.27萬m2,在建的綠地國博城國際會展中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會展中心,其中凈展面積51萬m2,國際會議中心3萬m2。濟南已經形成會展場館的東、中、西、北的布局。
(二)政府發力會展產業發展,會展旅游迎來新機遇
《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2018—2050年)》中提出要使濟南成為“山水圣人”中華文化高地及國際旅游地的重要目的地。2019年4月,濟南印發《關于全面開展城市品質“十化”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實施方案》,目標要把濟南建設成為具有世界水準的“會展之都”。會展業和旅游是濟南重要的發展產業,會展業正進入到快速發展軌道,會展旅游經濟在會展業的發展帶動下也勢必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三)會展場次逐年穩步增加,展會質量不斷提升
濟南2015—2018年展會場次數據為2015年165場,2016年167場,2017年167場,2018年196場。可以看出,濟南市2015—2018年間會展數量保持逐年上漲趨勢。其中,國際性展會2016年3場,2017年3場,2018年12場(國際UFI認證展會11個)。濟南會展舉辦場次2018年大幅躍升的原因是在2018年濟南市政府發布了《濟南市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基本建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機制健全、服務優良的會展業發展體系”。濟南會展業從各自為戰,進入到政府指導,企業主導發展的新的整合發展期。隨著濟南城市發展外溢,濟南的會展旅游也會從點狀布局向核心集聚的形式轉型。會展產業與會展旅游將成為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的重要產業支撐,更好地促進濟南的產業結構升級。
二、濟南會展旅游的SWOT分析
(一)優勢分析
1.優越的區位和交通條件。濟南北接京津冀、南望長三角,是京滬間的重要節點城市,是黃河中下游的中心城市之一。在鐵路客運方面:以濟南為中心的“米”字形高鐵網絡基本成型,更加強化了濟南作為10大區域性客運中心的地位。在機場旅客吞吐量方面,2017年1 432萬人次,2018年1 661萬人次,2019年1 756萬人次,保持持續增長勢頭。
2.省會都市圈優勢。濟南作為省會城市,是山東兩大經濟中心之一。隨著山東做強省會城市的戰略,濟泰同城化、濟淄同城化和濟南齊河全面融合等方面正在積極推進中。
3.會展場館設施優勢。山東國際會展中心建成投入運營,使濟南具備了舉辦一次性展覽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高端展會的場館,為濟南承辦高等級的國際性展會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礎。
4.高校教育資源集聚優勢。濟南高校眾多,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濟南大學、山東旅游職業學院等高校都設立了會展產業相關的專業或旅游管理專業,同時,山東大學和山東師范大學還設有旅游管理專業碩士點,豐富的高校資源和會展旅游相關專業的設置,使得濟南具備良好的會展和旅游相關專業的高素質人才培養基礎。
5.豐富的旅游資源。濟南旅游資源豐富,其中尤以泉水最為著名,又有千佛山、靈巖寺、四門塔等古文化遺址,自然旅游資源豐富(九如山瀑布群、紅葉谷森林公園等),還有老濟南“明府城”的街巷風貌和像老舍故居、李清照紀念堂等諸多人文景觀。
(二)劣勢分析
1.缺乏知名品牌會展,會展旅游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目前濟南舉辦的展會以區域性展會為主,有國際影響力或者國內重大影響力的數量仍然較少,在會展品牌影響力上還沒有能形成濟南的特色會展品牌體系。截至2020年1月14日,濟南的UFI的成員有7家,UFI認證展會11個;北京(天津)的UFI成員有29家,UFI認證展會25家,可以看出濟南的差距還是很大。
2.品牌的專業化本地會展公司規模小、實力較弱。濟南自實施《濟南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和《全面開展城市品質‘十化’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實施方案》以來,濟南本土會展公司得到了更大的支持和發展,但是與北京、上海等地的專業會展公司相比,在規模、團隊、運營管理經驗等方面仍有較大的差距。
3.會展專業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水平有待提高,高級會展管理人才不足。濟南的專業會展從業人員多以廣告策劃、旅游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的人員為主,其專業性和大型展會組織經驗、水平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高級會展專業性人才較少,會展業后續的從業系統培訓體系也亟待完善。會展旅游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不僅要引進高端會展人才,更要加強會展旅游人才的培訓,注重對會展人才的培養。
(三)機會分析
1.中國在世界會展業的地位和影響更加重要。中國會展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在國際會展業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地位也隨之提高,眾多的國際展會在中國舉辦。根據中研普華2017—2022年中國會展業產值規模預測,2022年將中國會展業產值將突破6 000億元。在這樣的發展趨勢下,濟南作為后起的會展城市,借助其有利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在中國會展業的快速發展進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將大有可為。
2.濟南的國家中心城市戰略帶來發展機遇。《濟南城市戰略發展規劃(2018—2050年)》中提出要將濟南建設成為國家中心城市,2020年1月5日,濟南市發布了《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引領帶動山東中西部地區和中原地區協同發展。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戰略的驅動下,以及新舊動能轉換實施推進中,會展業作為城市的綠色產業發展將會為濟南的新舊動能轉換助推助力,會展旅游將會進一步放大會展的經濟效應,將會展業的影響從傳統吃住行等領域向城市文化休閑、城市旅游品牌創建的方向引領。
3.濟南將會展經濟作為重要的產業。濟南市自2018年起開始實施《濟南市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良好的政策支持有效促進了會展業發展計劃的實施,推進會展旅游的發展,為會展旅游與會展業的契合和共生發展提供政策紅利機遇。
(四)挑戰分析
1.國內和省內其他會展城市的替代性。相較于北京、上海、廣州等會展強市,濟南會展發展任重道遠。從區位上位于京津冀和滬寧杭長三角都市圈之間,在國際一流展會活動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同時也面臨著省內城市經濟強市青島的競爭。因此,從可替代性上來說,濟南面臨巨大的壓力。
2.高水平專業會展運營公司的成長空間。濟南通過UFI認證的會員企業已經有7家,在山東省內是處于首位。但是在大型的高水平展會運營經驗和會展品牌的口碑方面,整體上與北上廣的會展運營企業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這一方面可以看出濟南本土的會展企業的上升空間巨大,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正視本土會展企業面臨的國內和國際一流會展企業進駐濟南的競爭壓力。因此,本地會展企業如何成長和發展,從規模、實力、團隊、品牌等方面實現全面的突破,具有極大的挑戰性。
3.完善會展相關的政策、法規,保持發展環境的持續和穩定。濟南市 2009 年即制定發布了《濟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會展業發展的意見》和《濟南市會展業評估獎勵資金管理辦法》,2018年出臺《濟南市促進會展業發展若干措施》和《濟南市會展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濟南市對會展業發展的扶持進入密集的政策紅利期,但是,作為未來濟南重點發展的新型的重要產業之一,需要保持相應的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除去集中力量突破發展瓶頸的階段,更要將會展業與其他產業相融相生發展的產業政策與會展產業政策發展進行銜接,以會展活動為龍頭帶動,將吃住行購和旅游活動整合成具有濟南特色的品牌活動,通過建立良好的會展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為會展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
三、濟南會展旅游的發展對策
(一)政府扶持引導,壯大本土會展企業
1.政策穩定,市場主導。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貫性,深入研究會展業帶動與旅游融合的政策扶持。以政策為支撐,以市場運作為主導,不斷探索和創新會展業和旅游業的融合發展模式。
2.本地培育,外部引進。在培養濟南本土會展龍頭企業和培育濟南優勢品牌會展的同時,政府要給予扶持,引進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高端品牌會展活動,有高端會展活動就能引入國際或國內知名的會展機構,促進本土優勢企業不斷向優秀會展機構學習,以市場的推手使濟南會展業轉型升級。
3.人才培養,引育結合。充分利用濟南省會高校聚集的優勢資源,將企業訴求與高校專業培養相結合,由政府牽頭支持企業對接高校專業人才教育,形成會展理論和會展實操雙體系的人才培養格局。在加大引導高校人才培養的同時,也要更開放地支持企業引進外部高水平的專業會展人才。
(二)充分協調山東和濟南的會展資源,優勢互補
濟南龍頭帶動,產業聯動發展。濟南作為山東省的省會,是山東省省會都市圈的核心城市,要始終保持發展的戰略高度,以統領山東會展業發展的旗幟地位。要使濟南省會都市圈與青島都市圈在會展業發展上形成互動互補關系,實現兩個都市圈會展業的協同發展,避免造成省內競爭,通過協作共同打造山東省會展業產業鏈協同發展體系。
(三)打造濟南會展品牌,樹立濟南特色會展旅游形象
1.品牌引領,融合發展。堅持“品牌為先”,打造具有區域突出特色的品牌系列展會活動,從而形成會展產業的龍頭帶動效應。
2.針對開發,品類多樣。政府牽頭,針對區域特色品牌會展活動,由旅游及相關文創企業根據會展活動的集中性特點,對接會展企業,深挖濟南“城市文化”旅游內涵,開發具有濟南特色的多樣化的旅游產品。
3.配套提升,服務改善。從“城市文化”旅游發展的角度,根據會展旅游的特性,提前做好會展旅游的配套預案,包括交通、住宿等基礎配套,并加強導游人員會展相關的培訓。
4.特色旅游,品牌意識。由政府牽頭,加強會展行業協會、旅游行業協會間的溝通和交流,在政府引導下統一品牌旅游活動意識,共同打造濟南特色的會展旅游品牌。
(四)完善會展旅游服務設施,提升服務水平
完善會展設施配套,夯實會展旅游發展基礎。目前濟南的東西中部的會展場館布局已經形成,基礎場館設施能力能滿足階段性發展的需要,但外圍配套設施相對薄弱。應進一步建立系統、完善的會展保障體系,提高旅游交通、旅游接待能力,通過會展活動和旅游的橫向聯合,促進旅游和會展服務雙維度服務水平的提升。
結語
通過對濟南會展旅游的SWOT分析,從會展旅游品牌建設、人才培養、配套完善、服務提升等方面提出濟南會展旅游發展的對策和建議。基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濟南會展旅游的相關數據信息資料較少,通過文獻資料查詢到的數據信息過于粗線條化,在會展人力資源分析、會展旅游產業發展數據分析方面還有欠缺。
參考文獻:
[1]? 楊勵,聶娜.中國會展經濟發展的理論綜述[J].經濟研究導刊,2009,(36):1-2.
[2]? 肖雅蘭.2006—2015年國內會展旅游研究綜述[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7,(5):51-56.
[3]? 蔡瑞.中國會展旅游研究綜述[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5):54-55.
[4]? 李映洲,江燕.會展旅游概念的重新探討[J].旅游論壇,2011,(2):13-16.
[5]? 孟慶康.淺析濟南會展旅游發展[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1):199-200.
[6]? 吳青青.濟南市會展旅游品牌發展研究[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7,(10):106.
[7]? 劉顯世.山東會展業發展研究(1990—2014年)[D].濟南:山東大學,2017.
[8]? 趙鑫.我國會展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9):6-7.
[9]? 齊月,魯小波.山東會展旅游發展模式分析[J].北方經濟,2013,(16):50-51+64.
[10]? 王安松.濟南市會展業發展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3.
[11]? 黃雪瑩,楊海紅,潘璐.濟南市會展旅游發展初探[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2):47-49.
[責任編輯 馬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