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融合多種要素,通達多種能力”的融通式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根據新時代本科文科教育中對課程思政建設和新文科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結合《漢語修辭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案例,介紹了融通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方案和實踐成效,并期望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為未來本科文科教育中其他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融通式教學模式 課程思政 新文科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3-0141-04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目標之一為“建成教育強國、人才強國”。在國家的遠景建設目標中,教育問題和人才問題被放到了顯著位置。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因此一個國家必須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而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是新時代我國教育強調的重中之重。目前正在大學學習的年輕人,是未來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建設目標的中堅建設力量,他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如何加強對他們的教育,這是廣大高校教師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一、新時代對本科文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作為國家培養高級建設人才重要陣地的本科院校,在新時代的人才培養中肩負著重要使命。本科教育要根據新時代國家對教育教學的新要求進行調整,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最終圓滿地完成人才培養的任務。總的來說,國家對新時代本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的新要求
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學生專業學習的各個環節,滲透到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各個方面。”
2016年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2019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和2020年教育部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都不斷強調“課程思政”這個關鍵詞。國家對本科教育提出了很高的思政育人要求,總的來說就是要通過整個課程體系框架的構建,讓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人生觀,樹立信仰馬克思主義和具有遠大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國家培養具有扎實專業基礎、良好職業素養及銳意進取時代精神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如何在本科教育中落實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深度挖掘高校各學科門類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構建全面覆蓋、類型豐富、層次遞進、相互支撐的課程體系,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成為擺在新時代本科教育面前的一個重大挑戰。
(二)新文科建設的新要求
2018年6月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本科教育是學生知識架構、基礎能力的形成期,要教育引導他們夯實知識基礎,了解學科前沿,接觸社會實際,接受專業訓練,練就獨立工作能力,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為學生成才立業奠定立身之本?!边@充分說明我國本科教育未來的目標就是既要傳授給學生學科理論體系,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又要結合社會需求實際,在日常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能對將來就業有實際幫助的專業訓練,培養實踐能力突出的高級專門人才。
在這種理念轉變基礎上提出的新文科建設進一步提出要用中國理論解釋中國現象、解決中國問題、指導中國實踐,同時文科教育還要來一場課堂革命,淘汰“水課”,打造“金課”,推動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方法手段、實踐教學的改革,以提高文科教育質量。新時代文科教育在課堂教學方面要提高質量,就必須大力實施教學改革,打造符合新文科建設的“金課”。
課程思政建設和新文科建設預示著本科文科教育的革命正伴隨新時代悄然到來,本科教學一線的高校教師必須對過去多年的本科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回顧和反思,將新時代的各種要求創造性地融入本科文科課程的教學中,不斷實踐,這樣才能讓教學符合新時代的要求,更好地為國家培養人才。
二、融通式教學模式探索面臨的教學現狀
新時代對本科文科教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是教學改革的時代呼喚。筆者觀察目前本科文科教育教學現狀發現,我國本科文科教育中各專業課程的教學多年來在注重專業理論,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基礎方面成績確實突出,但不得不承認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思政元素注入不足
目前本科教育中各門課程教學對學科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非常到位,但對課程專業知識中的思政元素的關注和挖掘力度不夠。學生的理論學習和思想塑造沒有很好地形成合力,使得大學生的專業學習沒有與三觀的塑造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有機聯系在一起。
(二)課程內容綜合性不足
目前本科教學活動中,每門課程都有獨立的教學大綱,由專門的教師來教授,各個不同課程的任課教師間就教學內容進行交流討論是有限的,因此各門課程之間關聯性較小,課程內容的綜合性不足。這就使得在現實教學中,有些相關課程的交叉內容會重復向學生講授,既不能突出各門課程的內容特色,又不能體現各交叉課程在內容上的有機統一和有序銜接。
(三)實踐教學和訓練不足
目前本科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同時課程教學成效更多體現在學生的學業考試成績上,很少以學生實際的能力提升作為最終的檢驗標準。實踐教學和訓練不足,這樣的教學現狀不僅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無法很好地滿足學生在學習和未來職業技能培養方面的需求,從而導致當前很多課程以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為教學目的的初衷不能很好地落實與實現,使得學生畢業求職時競爭力不強。
(四)教學手段和技術更新不足
大學課堂教學一直是以固定教室作為教學場所,教師在課堂上教,學生在課堂上學。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講授法,用教學語言把教學內容闡釋出來。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導致目前本科教學中常常出現教師“滿堂灌”、師生互動交流少的現象。
三、融通式教學模式的整體設計方案
面對時代的要求和教學的問題,筆者將各種教學中需要考量的因素進行統籌,綜合設計了一套融通式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方案。這套融通式教學模式將從“融合多種要素”和“通達多種能力”兩個維度展開研究。
(一)融通式教學模式的“融合多種要素”的教學改革設計
“融合多種要素”是融通式教學模式的第一維度,這個維度的教學改革主要思考各種課程教學所需的要素,并將它們融入教學改革方案中,“融合多種要素”的主要內容有。
1.將課程思政內容與專業理論知識融合
在專業教學中挖掘專業知識體系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專業教學,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度、職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內生學習動力,提高專業教學質量和培養質量,最終為社會、國家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這是課程思政的最終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著手,本科課程教學要將思政育人元素與專業知識技能教育內容有機融合,并在教學中有效映射。
2.將獨立課程與交叉課程融合
針對目前課程內容綜合性欠缺的情況,融通式教學模式設計將幾門相關課程的交叉內容進行梳理,將多門課程有機融合起來,做到每門課程既有自己獨立的教學內容,又能對幾門課程的交叉內容作有側重的處理。承擔相關課程教學任務的教師在教學方案的基礎上分工合作,在自己講授的課程上對多門課程的交叉內容進行有側重的介紹,使得本科教育中的相關課程教學處在一個各門交叉課程的教學連續統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能溫故又能知新,既能做到對相關知識不厭倦,又能對理論的認識不斷加深。
3.將課程要求與學生自身需求和社會需求融合
針對目前本科教學中實踐教學和訓練相對薄弱的情況,融通式教學模式設計將學生自身對職業技能的需求融入課程要求之中,同時兼顧社會的需求。社會對人才有什么要求,學生對知識有什么要求,都應該得到重視,要將這些需求融入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學到的東西未來到社會上不但能夠用,而且能夠用得好。
4.將經典學科內容與新興前沿內容融合
社會在進步,學科在發展,將學科經典基礎知識和新興的能反映學科動態的知識有效融合,充實教學內容,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新理論、新知識的思考,進一步滿足新時代本科教學的需要。
5.將固定課堂講授與多種教育技術資源融合
融通式教學模式設計除了保留傳統的課堂講授,還要將云課堂、微課、慕課等多種教學技術資源融入課程教學,做到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在固定課堂之外,開拓移動網絡環境的活動課堂。這種融合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狀況,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調整,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二)融通式教學模式“通達多種能力”的教學改革設計
融通式教學模式第一維度“融合多種元素”要求課程教學有整體觀,其最終目的是全面提升學生各種能力,因此融通式教學模式的第二維度就是“通達多種能力”的教學改革設計。必須思考學生要有針對性地提升什么能力,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改革。因為每個專業要提升的能力不一樣,這個部分的教學改革設計,我們借助具體的《漢語修辭學》課程教學改革來對“通達多種能力”進行解釋。
1.藝術鑒賞能力的通達
對學習“漢語修辭學”課程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及其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對文本的藝術鑒賞能力是未來從事一切與專業相關的工作的一項基礎能力,比如師資方向的學生需要在語文課堂上給學生進行文章賞析,創意寫作方向的學生要能對別人的作品做出批評,這種能力的通達建立在《漢語修辭學》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對各種風格的文本進行解讀,了解它們在形式和意義上的特點,知曉它們特殊的語言特色,并能捕捉文本背后隱藏的時代語言信息。
2.口語交際能力的通達
光會解讀,不能表達,這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是一種能力上的缺失。在漢語修辭學教學中針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通達提升的需求,結合現代語言生活和學生未來職業規劃的實際,明晰闡述修辭活動的各種原則,并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布置交際任務,讓學生運用所學的修辭學理論指導實踐。這種教學實踐模式會讓學生在實操中總結經驗,找到更適合語境和自身言語特點的交際規律,從而達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通達。
3.書面表達能力的通達
能說能寫,是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及相關專業學生的普遍印象,也是這些專業的學生專業素養的重要體現。師資方向的學生未來如何給學生寫一個創意評語,寫作方向的學生如何用文字更好地傳遞自己的思想,進行高質量文學作品的創作,這些都需要在《漢語修辭學》課程教學中作為教學任務予以落實。學生在課程中結合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選擇訓練內容進行多次反復訓練,并根據教師給出的反饋進行反思,最終學生就會選擇符合自身知識儲備和職業訴求的寫作方式進行創作,從而實現書面表達能力的通達。
不同文科專業、不同課程對需要通達的能力要求不盡相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將各種需要提升的能力反映到教學改革方案中,并在教學改革中實施,以增強學生未來的職業競爭力。
四、融通式教學模式的經驗總結及在未來本科教學中推廣的思考
(一)融通式教學模式在具體課程教學中的經驗總結
當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融通式教學模式,將各種要素融入教學后,是否達成“通達多項能力”的效果就成為這種教學模式能否推行的關鍵。筆者在兩年多的教學實踐中,將這套教學模式在2個教學班,130多名學生的課程教學中開展過教學改革實踐。實踐按照方案設計逐步展開,為了驗證實踐效果,最后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參與教學改革實踐的學生進行追蹤調查,共發出問卷136份,收回問卷136份,其中有效問卷131份。通過對學生進行追蹤調查,并最終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后,發現該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
1.教學內容方面
因為在教學中對每一單元的理論知識做了相關課程重復內容的取舍,有57.3%的學生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回顧過去相關課程的內容,并根據課程之間相關內容的難易度和關聯性,對教學內容進行協調,是一種非常有利于自身提高學習效率的做法。受訪者表示,當對內容進行了關聯性講解后,專業學習的漸近性和系統性得到了極大的體現,自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會更深刻。這種效果的體現與融通式教學模式的探索初衷是完全一致的。
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的教學探索也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不錯的反響。有64.4%的學生表示,思政元素的融入讓他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更明確了自己的專業學習和國家民族的命運前途之間的關系。專業知識里蘊含的豐富的思政元素,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重新認識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個體的愛國熱情在學習中得到了激發和提升。
2.教學目的方面
因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加入了對社會需求和學生自身需求的思考,所以在教學內容上加入的實踐環節對學生來說取得了切實的教學成效。有71.9%的學生表示在課堂上接受的與未來職業發展相關的訓練,讓他們明確了自己所學的知識未來有什么用、能怎么用,自己對未來工作能力的信心得到了增強。這種反饋充分契合了新文科建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也是未來本科教學需要落實的。
3.教學形式和手段方面
融通式教學模式在教學形式和手段上做出的改革,也在實際的教學中得到了很好的教學反饋。有85.7%的學生表示,喜歡教師在傳統課堂之外推送的一系列線上學習資源,認為這開拓了專業學習的眼界,也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指導和便利。同時,線上線下的師生交流互動對自己學習中的困惑及時進行了解釋,自己學習的動力更足了。
綜上所述,“融合多種要素,通達多種能力”的融通式教學模式在《漢語修辭學》的教學改革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融通式教學模式在未來本科教學中推廣的思考
通過前期的理論研究,并在理論指導下進行了具體的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證實是融通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是具體可行的。目前該教學模式的實驗范圍僅限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漢語修辭學》課程,未來這種“融合多種要素,通達多種能力”的教學模式還可以在文科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改進,最終在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擴大惠及范圍,向所有文科專業的學生推廣,讓各種文科專業方向的大學生都能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王俊超.體驗建構視角下問題-策略融通式寫作教學創新模式[J].當代外語研究,2017(6).
[2]李巧芳.高職醫藥衛生人才課證融通式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1(4).
[3]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4]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一流本科怎樣建成.http://edu.people.com.cn/GB/n1/2018/0628/c1053-30092918.html.
[5]培養什么樣的人 如何培養人 為誰培養人 習近平這樣回答教育之問.http://news.cctv.com/2021/12/06/ARTISuRy8jwDEYMJ8DFz1QcZ211206.shtml.
[6]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https://www.sohu.com/a/428268527_117825.
[7]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tnull_3939.html.
[8]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201612/t20161208_291276.html.
[9]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http://www.gov.cn/xinwen/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10]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注:本文系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面向‘漢語修辭學’課程的通融式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2019JGB184)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紹:吳紀梅(1978— ),湖南衡陽人,博士,現為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漢語語法、現代漢語修辭、普通話口語教學與研究。
(責編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