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平
摘 要:在我國教育領域的發展過程當中,概念圖與思維導圖作為將知識內容與學生思維方式進行直觀化顯現的教學工具獲得了相當廣泛的利用。借助概念圖與思維導圖,學生不僅能夠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還能夠逐漸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關鍵詞:概念圖;思維導圖;初中語文;教學設計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當中,語文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不僅是學生們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更是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而借助概念圖與思維導圖進行語文課程的教學設計,則可以使學生更好的了解語文課文的內容與結構,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
一、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簡述
(一)概念圖
概念圖是一種由美國康奈爾大學諾瓦克教授于20世紀60年代根據奧蘇貝爾的學習理論提出的一種使用圖示進行教學工作的任職教學技術,使用各種節點代表教學過程當中的概念,而節點之間的連線則代表著不同概念之間存在的關聯。從本質上說,概念圖的組成要素包含節點、鏈接與文字標注等部分,這使得概念圖可以被認為是一種以科學命題的形式將各個不同概念之間的意義聯系進行顯現,并且采用具體事例進行說明,進而將各種概念實現有機結合的結構圖。在概念圖當中,具備最廣泛的含義的概念通常處于圖中的最上端,而其他的概念則依據其明細程度以及概括性向下方進行依次排列,這就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借助概念圖更好的理解知識概念的應用背景,進而幫助學生解決更多的問題[1]。
(二)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又被稱作心智導圖,是一種用來模擬與表現人類的發散性思維的具體過程,通過對人類大腦放射性思考方式的模擬,思維導圖可以將各個不同層級當中的主題的關系使用相關或相互隸屬的狀態表現出來,并且使人類對關鍵詞與特定的圖像或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這不僅使思維導圖具備了如同人類思維一般的強大功效,更能夠幫助人類在邏輯與想象之間實現平衡發展。在上世紀80年代思維導圖傳入中國之后,這一學習方式最早被用來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克服學習過程當中的思維障礙,隨后逐漸被應用在我國教育領域的發展過程當中,通過將注意力集中在思維導圖的中央圖形上,并以中央圖形所代表的主題為中心進行放射練習,就能夠使學生更好的進行思維的發散與聯想。
二、初中語文學科教學分析
(一)語文學科的地位與作用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當中,語文課程是一門具有非常高的重要性的科目。對于學生而言,語文課程不僅僅是一種重要的交際工具,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教師而言,語文課程教學的重點在于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與形成,借助語文核心素養,學生不僅能夠更好的進行其他課程的學習,更能夠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當中實現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的目標,進而使學生逐漸成為符合國家與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
(二)語文學科的教學設計現狀
在我國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當中,受到新課程標準改革與素質教育理念落實的影響,雖然許多教師都在嘗試使用各種方法開展語文課程的教學工作,但對于教學設計的過程卻缺乏相應的創新,絕大部分的教師的語文教學設計都未能意識到直觀的形象在語文教學中能夠起到的積極作用,從而導致語文課程的教學設計多數以干枯的文字或語言講授為主,忽視了對教材當中或網絡上存在的有助于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視覺信息。使用這種語文教學設計方法,不僅不利于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更會導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受到嚴重的影響。此外,許多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當中安排的互動形式也往往以語言方面的互動為主,同時缺乏將語文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的有效渠道,進而導致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與情感體驗效果都出現了相應的缺失。
三、初中語文教學設計中應用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方式
(一)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推論
在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設計當中,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讓學生通過從多個角度進行推論來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其中,概念圖能夠幫助學生將抽象且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與現實產生相應的關聯,從而使學生能夠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分析課文內容;而思維導圖則可以幫助學生將抽象的觀點與教學任務進一步分化成為細小的觀點與行為。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24課《河中石獸》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在教學設計的階段嘗試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推論。在此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從“石獸”這一概念出發,從課文當中“和尚”“教師”“船工”等不同的角色出發進行推導,并且借助不同角色的推導過程來讓學生了解他們的推導依據,進而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了解。
(二)輔助學生加強對課文結構的了解
在借助概念圖與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借助概念圖與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的運用來加強學生對課文結構的了解。通過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分化作用,教師可以將課文當中的內容分散為一個個不同的小觀點,并且使學生能夠通過分散的觀點的分析來把握住文章整體的脈絡。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第18課《蘇州園林》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以作者的視角為切入點,讓學生們將蘇州園林的小景點作為概念圖與思維導圖上的小觀點,同時從時間順序與空間順序出發來理清課文的整體結構,幫助學生加強對蘇州園林布局與課文整體結構的了解[2]。
(三)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課后總結
在初中語文教學設計當中,教師還應當注重使用概念圖與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生進行課后總結,提升語文課程的教學質量。在此過程當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在課前對課文內容進行預習,并嘗試自行繪制概念圖與思維導圖,而在課文的學習結束后讓學生對自己的概念圖與思維導圖進行分析,找出自身在預習過程當中出現的錯誤與遺留的問題并進行解決,從而使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與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在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設計過程當中,概念圖與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使語文知識的概念與內涵進行高度的濃縮化與直觀化,對于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想象與對課程重點的理解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只有加強概念圖與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設計與教學工作當中的運用,才能更好的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小玲.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措施探討[J].考試周刊,2021(26):33-34.
[2]張信軍.概念圖和思維導圖在語文教學設計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6(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