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軍波
摘 要:如何在傳承守正的基礎上,尋求發展的突破口,打造品牌學校,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是學校發展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筆者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以“新樣態”理念為引領,大膽進行學校辦學模式的實踐創新,探索新形勢下學校辦學的品牌建設之路,以“三化空間”“四有良師”“五樂課程”“樂樂課堂”“五樂評價”五大項目為主要實施路徑,打造具有“生態、智慧、創意、活力”特征的新樣態岳林樣式。
關鍵詞:學校發展? ?實踐創新? ?新樣態
寧波市奉化區岳林中心小學前身是創辦于清朝乾隆年間的“德義書塾”,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如何在傳承守正的基礎上,尋求發展的突破口,打造品牌學校,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是學校發展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題。2017年2月,我校入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陳如平所長發起的“中國新樣態學校聯盟首批實驗學校”。學校順勢而破,應運而立,以“許孩子一個快樂童年”為辦學理念,明確辦學目標、育人目標,系統思考實施的路徑、方法和手段,力求以“三化空間”“四有良師”“五樂課程”“樂樂課堂”“五樂評價”五大項目為實施路徑,點亮具有“生態、智慧、創意、活力”特征的新樣態岳林樣式。
一、打造新時空:三化空間讓學習時間更有生命感
基于課程建設的需要,學校對學習空間進行了自我迭代,力求打造“生態化、數字化、創意化”的空間環境,以滿足師生的教學需求。學校打造了“創客小達人空間、七巧工坊、少年科學院、七彩畫舫、智能百變Arduino、Pepper機器人、九宮格植物園”等多功能學習空間,從教室到跨學科學習空間,再到戶外學習、虛擬現實,讓學習場景趨向真實、趣味、智能,引導學生置身其中,進行深度浸潤式的學習。同時,把釘釘平臺、優教授課、互動課堂等一批教育教學數字化平臺應用到教學中,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釘釘”的教育管理平臺,不斷構建與運行互聯網+環境下學校管理樣式,為師生的便捷工作、優質學習服務。我們把傳統的學習空間進行“改裝”“更新”,和更多維度的教育策略一起,努力建構一個讓學習自然發生的創意空間,讓學習時間更有生命感。
二、建構新課程:探學課程讓學生學習更有融通感
學校以“五樂”少年為培養目標,以“聚焦核心素養,實現跨界融合”為課程理念,以“基礎課程校本化實施,拓展課程系列化開發”為課程策略,從品德與人文、數學與科技、運動與健康、藝術與審美、生活與實踐五大領域系統構建多領域、多層級的課程體系,立體推進育人目標的達成。學校完善課程方案,推出了《課程規劃方案3.0版》,積極實施全學科主題式融合探究課程——樂樂探學。以“全學科”為導向的主題式項目融合探學課程是基于社會生活,圍繞學生感興趣的現象或主題來進行的跨學科的探究性學習。從探學主題的生成,探學計劃的制訂到探學的實施與評價,無不凸顯生本意識:互助式探學,化解學習方式轉換的矛盾;全學科融合,打破學科之間的壁壘;聯結式評價,引領探究性學習的方向。一學期一次的“主題式、融學科、項目化”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以自主開放的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發展,更培養了學會學習、團結協作、實踐創新等關鍵能力,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通融感。
三、探索新課堂:“1+1+1”課堂讓教學活動更有生成感
“課堂變革“對于每個學校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我們用簡單的三個“1”進行組合,聯結課內與課外、課前與課后、線上與線下,變單一式課堂為以生為本的學導式課堂、體驗式課堂和智慧云課堂,努力產生“1+1+1>3”的效果,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三個“1”沒有清晰的界限,而是統一于整個教學過程之中,形成課內外、校內外、線上線下的“生本大課堂”,變“單一課堂”為“立體課堂”,凸顯“生態、智慧、創意、活力”的課堂。前一個“1”我們采用一圖二表的技術法開展單元整合后的學導式教學;第二個“1”,我們借助“兩環三單”式開展真實情境的深度體驗式學習;后一個“1”,我們將信息技術融于課堂,——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們將“教學助手”“優教授課”等教學平臺支持下的“課前預習”+“導學作業”相結合,運用課前導學功能,先學后教,并智慧使用互動工具、大數據分析等,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提高課堂效率。
四、培育新教師:結構化研修讓四有良師更有立體感
我們以培育“有情懷、有視野、有涵養、有藝術”特征的四有良師為價值追求,通過 “一師一分享”的研修模式實施結構化分層研修,使不同層面的老師都參與到研修中來,基于“分享”理念,全員深度參與研修,同伴互助,思維碰撞,促進校本研修的有效落實和四有良師的內生發展。首先,搭建新青年“導講臺”、中青年“導論壇”、骨干群“導言臺”等多種展示平臺,開展校內分享活動,共享理念,讓老師們在“修”中更添情懷。其次,立足課堂,搭建課堂展示平臺,開展新教師推門聽課、分階段“樂樂”賽課、名師工作室研課等多層次的賽課活動,交鋒課堂,使老師們在“修”中開闊視野。與此同時,針對現下教師閑余時間少、分身學習乏術的現狀,在“集中交流”的傳統方式基礎上,采用“線下常規集中研學、線上變式隔空研學”這樣“雙線”研學的新型方式解決工學矛盾,增加了教師們的學術提升時間、開拓了學習的空間,讓老師們在“修”中提升涵養。最后,積極倡導用開放心態“迎接”新技術、用整合心態“駕馭”新技術,組織錄制微視頻、制作課件、直播現場等“新技術”類比賽,通過比賽,樹立教師們與時俱進“駕馭”新技術的意識,走向課堂新技術的使用終端,讓老師們在“修”中更具教育教學藝術。
五、形成新評價:五樂評價讓學生形象更有時代感
學校實行“五維三階”個性化成長評價已有多年,并逐步運用“釘釘”平臺進行數字化評價,嘗試學生、教師、父母間多元互動式的評價。將評價依據育人目標劃分為五個維度——樂學知禮、樂思善創、樂藝廣才、樂觀健康、樂友篤行,即“五維”。我們結合“階梯教育”理念,根據“低起點、小奮斗、大發展”的思想,將“五維”指標分為三個等級——校級、區級、市級以上,即“三階”。把起跳點設得低一些,把每級臺階設得低一些,讓學生稍作努力便體驗到成功,讓學生的成長目標觸手可及。基于五維三階評價體系,在學生個體評價中,通過點贊卡發放、獎勵積分、獎品兌換,對學生過程性學習進行即時評價,對階段性學習成果進行二次肯定。這樣的集贊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學生的參與度極高。同時,利用“釘釘”平臺中的“學生評價”模塊,將“五樂”好少年的過程性評價數據即時通過手機輸入到平臺,讓教師、家長在第一時間便能知曉。這樣不僅促使評價更具直觀性、激勵性、系統性,更激勵學生自主管理、學習、發展。我們還開展家長、教師、學生的多元主體評價,構建多元互動的德育評價模式,讓家長、學生更多地參與到五維評價活動中來。多元立體的評價,讓學生的形象豐滿、向上,引導他們向新時代好少年的目標不斷邁進。
一所學校的發展離不開至上而下的理念引領和自下而上的實踐創新,我們將辦學、育人理念落實到每個師生身上,腳踏實地,抱團前行,努力打造“新樣態岳林樣式”,已然迎來學校辦學的美麗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