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提問是激起學生課堂參與熱情、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方法。基于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有效的提問策略推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發展學生數學思維,挖掘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學習潛力,確保學生能夠堅持正確的方向進行數學學習。文章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實施策略展開了深入探究,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2)06-0114-02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習慣性讓學生大量刷題,未能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問題意識薄弱,使學生缺乏自學與互動的空間,無法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帶來影響。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深入探究有效提問的策略,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給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
1? ?營造良好氛圍,奠定提問基礎
新的時代背景下,教師逐步認識到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重要作用,從而構建起良好的教學環境,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為有效提問做足準備工作[1]。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要縮短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避免學生因為害怕與教師交流而出現不敢發言的情況,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整體教學效率。
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質”這部分內容的教學為例,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建設房屋過程中,工人為了確定房梁是否保持水平的狀態,通常會把一塊等腰三角形的三角板放在梁上,在頂角的定點掛上一個重物,如果掛著重物的繩子剛好經過三角板底邊中點,那么就證明房梁保持水平的狀態。大家認為這樣做是有道理的嗎?”教師讓學生根據這一問題進行交流與探究,不管學生是否提到有關等腰三角形的知識,只要學生能夠合理回答,就要給予肯定。這樣師生間的距離才會越來越近,構建起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之后的教學做好充足的準備[2]。
2? ?精心設計提問,學生能動學習
教師作為初中數學課堂的主導,在課堂上設計教學提問對促使學生能動性學習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問設計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提問的內容以及形式,包括提問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提問結合教學重難點、提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提問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
如教師在講解“平行四邊形”這部分內容時,可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多個層次的問題:“怎樣的圖形才是平行四邊形呢?是否可以列舉出實際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的例子?分析平行四邊形對邊以及對角之間的關系。能否分析平行四邊形的其他性質?”這樣具有梯度性的問題,能讓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能動學習,逐步前進。二是提問的時機。判斷課堂提問是否有效,不僅需要看提問的內容,還需要看提問的具體時機。教師需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較強的觀察能力,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在提問時,教師要準確判斷學生的認知準備是否充分,看學生內心的探究欲望是否強烈,看提問是否可以對應學生的思維不足之處。教師要在適宜的時間進行提問,不宜過早也不宜過晚。
3? ?運用多元提問方法,強化提問實效
3.1? 情境式提問法
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但面對新的知識依然需要教師的引導以及幫助。教師可通過情境式提問法,讓學生確定清晰的探索方向,強化探究活動的效果。
如教學“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出探究問題情境為學生實施小組合作探究提供具體的方向,把課堂交給學生,促使學生展開合作式學習。教師播放預先準備好的微視頻,促使學生展開思考。“如果兩個圓有0個、1個或2個公共點,那么兩個圓之間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同學們可以用哪些方法來對圓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進行判斷呢?”“從這些位置關系當中,大家發現了哪些規律呢?”再利用這幾個問題,帶著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系統性復習重點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內容,為后續教學做足準備。
3.2? 生活化提問法
初中數學的課程體系當中包括非常多的概念、定理等知識,這部分知識較為抽象難懂,學生在學習和運用中容易產生挫敗感[4]。但數學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多聯系實際生活展開提問,使學生把學習數學知識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具象的數學事實,強化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由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用生活化提問方法,促使學生產生巨大的探索生活中數學問題的興趣,構建起數學知識學習和實際生活的聯系。
如教學“直線、射線與線段”這部分內容時,為了強化學生感知概念的能力與認知能力,可以提出生活性的問題:“手機中的手電筒所照射出來的光線是直線、射線還是線段?鞋子上的鞋帶拉直后是直線、射線還是線段?在你們的身邊能找到哪些直線、射線還有線段呢?這三種線有怎樣的相同與不同點呢?”這些生活性的問題能幫助學生沖破思維障礙,找到問題的最終答案,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3.3? 開放式提問法
教師需要運用開放性的問題,從多個角度來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突破思維定勢,促使學生可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點,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如教學“中心對稱和軸對稱”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學生較為熟悉的圖形,如圓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線段,再向學生提問:“結合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點,這些圖形應該如何進行分類呢?哪一個最為特殊?”此問題作為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考查,要求學生講述自己的理由。因為學生理解問題的方式不同,所以答案也是多種多樣的。學生能夠按照自己所設定的條件獲得屬于自己的答案,這就表示學生已經掌握了所學的概念,并能學以致用。最后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回答,將答案進行總結,帶著學生從本節課中心對稱以及軸對稱的角度,逐一對所給出的圖形進行分析,學習本節課知識。
4? ?做好問題反饋,提高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提問的有效性,當學生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之后,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答案進行反饋以及評價,讓學生明確自己思考問題中的不足,幫助學生找準前進的方向,從而更有效地展開數學知識的學習[5]。
如教學“一元一次方程”這部分內容時,先讓學生熟悉以及了解相關的知識點,然后教師向學生提問:“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呢?”學生經過思考和討論,結合自己從教材中了解到的知識回答教師的問題。對于回答不正確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糾正,避免學生產生錯誤的認識,影響后續的學習;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彌補學生答案中的不足,告訴學生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中需要注意的要點。通過問題反饋及時幫助學生糾正認知,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證數學課堂順利展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有效提問既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方法,又是一種典型的教學藝術[6]。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利用有效提問策略,精心對每一個問題展開設計,在合適的時間提出,并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課堂提問中發散思維,培養創造力,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課堂提問的價值,讓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崇潔.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研究[J].讀寫算,2021(1).
[2]王繼花.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的技巧[J].文理導航(中旬),2021(1).
[3]崔建鵬.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及其實施策略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52).
[4]王素.立足問題 提出對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32).
[5]種景立.初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提問的實踐方法淺談[J].智力,2020(25).
[6]吳建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9).
【作者簡介】
何世有(1970~),男,漢族,甘肅武都人,大專,中級教師。研究方向: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