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梅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作為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內容,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特別是在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重點加強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以此實現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實踐和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采取有效的方法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進一步優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進行探究,通過把握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能力存在的問題,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法,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滿足自身學習的需求,滿足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教學措施
閱讀和寫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都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實踐語文知識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閱讀能夠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相應的寫作能力能夠讓學生抒發自己的情感,發表自己的見解,使得學生將所學習的知識通過閱讀和寫作的方式展現出來,是考核學生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指標。在當前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學工作者要更加全面和系統地考慮學生當前的實際情況,結合語文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目標創新教學手段,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優化學生的寫作能力。
1.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
要想進一步優化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能力,相關教學工作者,就必須要明確地了解當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師教學所存在的問題。只有把握問題,才能夠根據具體的需求進行問題的優化和改善,從而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奠定必要基礎。(1)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得不到體現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學生語文閱讀與寫作能力,要靠自身的學習興趣和自身的主觀意識,才能夠形成的。也就是說學生在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只有主動積極地去學習,去寫作收集素材,朗讀課文,才能夠逐漸的形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久而久之也就具備了較高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在學生具備這兩種能力之后就會對語文課本當中的一些內容理解更加深刻,而且還會觸類旁通積極地收集與語文課本知識相關的內容,整合成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這是一個良性的學習循環模式。但是,當前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很多學生都缺乏主動閱讀和寫作的意識,更不能夠養成積極的學習習慣。(2)閱讀和寫作分離在當前語文教學當中,很多教師都將閱讀和寫作進行分離教學,一個星期大概有兩個課時的寫作課。但是教師在進行寫作課程教學的時候,也僅僅是讓學生進行相關主題的寫作。但是在寫作之前,教師卻沒有引導學生通過閱讀的方法收集信息積累素材,那么就會導致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出現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要知道聽、說、讀、寫是語文學習的4個關鍵因素,只有這4個關鍵因素實現有機統一,學生的語文素養,寫作能力,閱讀能力,才能夠得以有效提高。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更是學生提高語文綜合能力的關鍵所在,因為學生在朗讀相關文章的時候,能夠了解更加深刻的內容,能夠明確文章的基本思路,將課本上的內容變為自己腦海中的。這樣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就能夠隨時地調取所儲備的素材。而且,很多教學工作者在教學課文的時候,僅僅是對文章內容進行教學,并沒有進行有效的延伸,這就會導致很多學生在寫作的時候,頭腦里面就只有課本上一些單調的典故和素材,從而導致學生的寫作沒有內容,沒有靈魂。注意閱讀和寫作進行分開教學,會導致學生的情感流露不充分,對觀點的提煉能力不高,導致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洞乏味,結構不完整,缺少自己的觀點。
2.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培養的策略分析
在明確當前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之后,相關教學工作者要立足于這些問題以及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培養的要求,制定有效的措施,實施教學創新。(1)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掌握閱讀和寫作技巧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就是說讓學生去背備知識考點,倒不如讓學生自己去掌握知識,提煉知識。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對今后的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在閱讀和寫作教學過程當中,學生掌握的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遠遠要比學生去背誦語文知識點要重要的多。因為學生背誦這些知識點對學生的影響是一時的,只是考試的要求,但是如果學生掌握了閱讀和寫作的方法,那么學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當中就會持續地優化這些學習方法,并利用這些學習方法。所以在教學的時候,要更加注重寫作技巧和閱讀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具備較強的素材收集能力、整理能力和應用能力。(2)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與閱讀興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相關教學工作者要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意識,讓學生對閱讀和寫作的學習都充滿興趣。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當前教學課堂當中凸顯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按照新時期課程改革的要求,做到以學生為本,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善于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想法。嘗試這樣一些新型的教學方法融入到教學當中,(3)以閱讀為基礎,積累寫作素材語文科目本身就是一門厚積薄發的學科,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是要依靠大量的素材積累,積累豐富的素材,才能夠讓學生的作文有血有肉。而且,小學生正是成長的關鍵階段,在這個時期引導學生閱讀更多的內容既培養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感悟作者的情感,將這種情感牽引和內化成自己的情感輸出,從而應用到寫作當中。教師還可以將風景寫作的一些課外讀物進行收集,或者是直接給學生布置一個家庭作業,就是在課外通過各種途徑搜集風景描寫的一些文章,并摘抄其中的一些經典句子。這時學生就會主動積極的通過手機、網絡、課外書籍的方式去收集相關的素材。學生在積累了大量的豐富的素材之后,既增長了學生的見識,拓展了學生的事業,而且學生在以后寫作風景類作文的時候,就會聯想到這些知識,并將這些內容合理的應用到寫作當中,使文章變得有血有肉。
3.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時期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提升,對教學工作的開展有重大意義,相關教學工作者應當在教學過程當中創新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在課堂當中的主體地位,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技巧,全面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