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依莎
摘要: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英語已成為全世界最為廣泛應用和交流的第二語言。近些年來,我國的英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在英語課堂教學方面,也從過去的注重書面知識的傳授轉變到現在的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但受到英語應試教育的影響, 鄉村初中英語課堂普遍存在一種現狀:“當英語老師一提問問題,學生便低頭不語,課堂一片寂靜。學生缺乏表達的能力,不能與老師形成及時課堂互動,使課堂互動難以順利進行。現行的初中英語教材,口語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是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然而,在實踐中,大多數學生無法掌握口語,故針對于鄉村地區初中英語口語這個話題,找到對策,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鄉村初中英語口語;現狀;有效對策
伴隨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的“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相結合,日常英語交流和運用已經完全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英語作為全世界最廣泛運用的一門交流語言,口語在交際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學習和掌握英語,是現代每個社會人士或者即將踏進社會的人,刻不容緩的事情。隨著全國中小學生全面實施《英語課程標準》在英語學習當中,不僅僅是停留在十幾年前最最簡單的書寫上面,而是能否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的綜合實踐能力。因為在初中學習階段,口語綜合實踐的操練能大大提升表達能力,還能從基本上看出一個人是否有足夠的知識見地,所以在初中階段口語的訓練顯得特別的重要。初中英語,不僅對學生的學業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更是人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1]。在目前看來,鄉村地區的學生對于這個認識還不夠深刻,尤其是很多的初中生,他們的思想只停留在應試,而不是自己能力的提升。由于在廣大農村,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教育,基礎相對薄弱,資源匱乏,師資力量也較為薄弱,這就決定了農村地區的學生在語言學習中顯得尤為匱乏。而目前擺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個刻不容緩的任務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既能成功完成語言知識的傳授,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他們快速的提高英語口語交際水平。
一、鄉村地區初中英語口語現狀
(一)客觀方面
1. 教學、學習環境的制約
李曉靜說,當前在鄉村地區,初中英語口語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應試教學模式的影響,所以,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較多的被采用。由于班級規模相對來說比較大,學生人數多,同時教學手段相對來說比較落后,尤其是視聽說設備嚴重欠缺。[2]在我國,英語在平時考試中都是以書面表達形式考察,缺少現實的語言環境,尤其是在小學和初中,許多教師把全部重點都放在應試的書面文字上,容易忽視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培養,易導致許多學生在多年的英語學習之后,常常不能掌握基本的英語發音,更無法清楚的、熟練的進行口語交流。
學習英語的環境氛圍存在很大的缺陷。鄉村地區的大多數家長不清楚英語的重要性,對于孩子學英語沒有干涉,而且隨著孩子思想的獨立,很多家長并無法進行教育引導,同時對于孩子學英語程度加深,也無法進行輔導,所以整個學習氛圍變得散漫。
2. 師資力量不高
學者朱永強曾經提過,目前阻礙農村英語教學的主要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鄉村英語教學師資緊缺和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配置導致的。[3]學者鮑林榮也曾指出,農村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有一部分是因為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還較差,結構不夠合理,較為突出的是,現任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更新,不夠系統化。小學與初中的英語教學工作,銜接不上,致使學生基礎不夠系統化。同時,也由于教學班額較大,教學壓力緊張,教師無法進行一些與新課程理念相對應的新嘗試教法。教材內容多,課時不足,教師的教學目標無法達到。教學手段陳舊,教學設施落后,無法滿足教學需要”。[4]
據相關分析資料顯示,我國絕大部分英語教師在口語方面也不是絕對過關的,口語不夠地道,語音語調不夠準確,缺乏專業的英語口語培訓,甚至有些英語教師也不懂相關的教學法,這些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教師授課過程中,英語口語的用量比較少,而且在整個課堂上都是針對考試進行的教育,教學模式單一,這種應試教育嚴重缺乏了針對初中學生的口語教育,最終使得學生的做題能力有所改善,在聽、說、讀等能力上并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主觀方面
1. 學生缺乏英語口語交際的學習動機,缺乏自信
鐘海蘭和吉同權兩位學者指出:“英語口語的學習,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又是一個感情的過程。英語口語學習的好壞受學生感情方面的影響,學習動機,是決定英語口語學習成敗的關鍵因素”。[5]農村英語口語的學習動機偏小,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由于學生沒有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對英語口語學習的目的并不明確等。根據對本校學生大量的調查采訪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對于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只是覺得自己學好英語,在各種各樣的考試中就能拿到很高的分數,這樣就能晉升學校,所以沒有一種自我提升英語口語的意識。而一小部分的學生完全就是覺得英語這種學科對日常生活中并不如數學計算等實用,更別提要用英語溝通,所以完全一種覺得沒有要學習的必要。
學生不愿意積極參與課堂口語練習,主要原因是對開口說英語有恐懼,心理壓力大,怕在課堂上出現錯誤,不僅會受老師責備,還會被同學的譏笑,丟掉面子,所以拒不出聲,長時間下來,容易導致學生越怕出錯誤就越不敢開口,口語就越差。很多的學生在英語口語課堂表達上存在障礙,主要是由于一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不好,或者是因為發音不標準,有著嚴重的自卑感,故而不敢開口。
二、提高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對策
1. 積極引進高素質的教育人才,改善教學條件
加強農村師資力量的建設,優化農村教學設備,優化教學觀念,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強化教師的專業精神、專業能力和綜合適應能力培養提高教師的積極性,讓每一位教師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李媛指出:“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說明教師的知識水平對學生的知識獲得有直接影響[6]。”所以,實際上英語教師也需要不斷充實自己,擴寬英語知識面,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才能在英語教學中滿足學生獲取知識的需要,才能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
利用多渠道與家長取得聯系,增強教師和家長的聯系,可通過家訪、家長會、書面聯系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環境,父母教育的觀點、方法和學生的個性及在家表現等,同時也可以讓家長了解自己的工作態度、工作方法,爭取家長的配合,增強家長對英語的重視感,從而讓家長影響學生,協助教師開展英語教學工作,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學習英語,營造學習氛圍。
2. 激發學生積極性,消除學生心理障礙
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采用學以致用的方法,巧設教學情境,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慢慢的讓學生喜歡上英語課,從而對英語產生興趣。學者蘇莉指出:“學生的心理特點,就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和肯定,還有同學們的認可,所以,教師一定要善于運用課堂的特點,給學生適當的評價和鼓勵。其實在很多時候,教師給予學生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個贊許的動作,都會讓學生倍受鼓舞,從而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和興趣[7]。”在課堂上教師要多用英語表揚學生的進步,這樣也會讓學生有興趣去探討英語口語的表達。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成功,哪怕是點滴的成功,以增強學生的自信;教師要理解學生的失敗,幫助其分析失敗的原因,激勵他們不放棄[8]。學生本就是處于一個不停接受新想法新動態的一個年齡層,教師要利用好這點,引導學生端正自己的思想,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多渠道去嘗試突破口語弱項,讓學生成為一個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的綜合素質較高的人。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實施的不斷深入,英語口語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口語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有極其重要的影響。因此,希望學校和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回歸到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提升自身的英語綜合素養,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秋前,齊晶瑩,岳超楠,初中課堂教學現狀分析與優化策略,[M]教育-中小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6-6.
[2] 李小靜,改善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環境的思考,[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年第6期3-3,[文化科學—教育學;文化科學—教育技術學].
[3] 朱永強.農村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素質教育論壇下半月, 2009(6).
[4] 鮑林榮,淺議現階段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學實踐與管理, 2007.
[5] 鐘海蘭、吉同權,農村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J].教學論壇,2011.
[6] 李媛,改善農村中小學英語教學現狀的對策,[J]。《文教資料》2016年第29期195-196,共2頁
[7]蘇莉, 如何突破語言交際障礙,[J].《考試周刊》2007年第24期85-86,共2頁
[8] 宋秋前,齊晶瑩,岳超楠,初中課堂教學現狀分析與優化策略,[J]教育-中小學,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12),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