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斌
摘要: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與拓展,在小學高年級英語教學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雙減政策的提出與發展,對教師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當盡可能的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注重作業內容的時效性,堅決不采用題海戰術的方式。在雙減政策下學生應當具體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尤其是針對于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在這一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面對問題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在作業布置過程中,要從單元整體性出發,注重發揮作業設計的多元化與整體化,將瑣碎的英語知識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關鍵詞:小學英語;高年級;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策略探究
引言:在單元整體設計下的高年級作業內容,教師要從學生主體出發,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做好知識的遷移與運用,實現作業設計的提質增效。本篇文章基于小學高年級英語,對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并對此提出相應具體的教學策略。
一、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積極作用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作業的設計,更加考驗教師對于教材的整體把握,只有在精準把握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有效的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就是根據單元話題,對英語材料進行有選擇的設計,從學生主體出發,構建多元化、豐富化的英語作業形式。在設計之前要對每一個單元的基本目標選個全面詳細的制訂,進而在制訂詳細的課堂教學目標,然后根據所制訂的課堂目標,設計編制作業任務,進而保證總體任務的完成。從而使得作業任務的設計是根據教材內容,圍繞單元話題,最終對教學目標進行服務,實現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能夠實現對知識的鞏固和使用。
二、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設計的高年級作業設計策略探究
(一)以話題為中心設計作業內容
小學英語的作業不應只是枯燥的詞匯與句子的簡單重復和背誦,還要注重對單元主題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補充,在突出單元主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單元主題,強化學生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英語的核心素養。
例如,帶領學生學習“My weekend plan”這一課程相關知識內容時,通過這堂課程學習,要求學生能夠運用be going to do一般將來時表述自己打算做的事情。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都是在了解教材內人物的周末計劃,并且各個知識點也是零散的分布于各個模塊當中。對此教師就要深入把握單元主題內容,為學生設計綜合化的作業內容。針對這一單元,教師就可以讓同學們寫一寫自己的周末計劃。計劃通過作文的形式展現出來,如此一來就十分考驗學生英語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能否融會貫通的運用課堂所學知識。這一話題又與學生實際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學生也能夠積極的去完成這一作業內容。到了下一堂課程當中,每一位同學都要站在講臺上,向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周末計劃,又起到了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作用,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構建單元綜合實踐作業
綜合實踐類作業多種多樣,覆蓋面十分的廣泛,正適合高年級階段的學生。在這一時期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綜合類的實踐作業,能夠更好的開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例如,帶領學生學習“My favourite season”這一課程相關知識內容時,這一課程講述了關于季節的話題,與日常實際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教師作業布置就要注重實踐性。小學階段學生都非常喜歡畫畫,喜歡自己動手做一些物品,教師就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同學們為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畫一幅作品。作品內容可以由學生自己決定,同時要求學生明確自己的繪制圖題,能夠闡述清楚自己繪制的想法。作業一經布置,同學們就興趣十足,迫不及待的投入到課后創作當中。在南方城市當中,同學們多處于春、夏的狀態,教師就可以讓同學們想一想,自己最向往哪個季節,為什么喜歡這個季節呢?有一些同學,外出旅游過,冬天去過北方,感受過北方的氣候,有的同學在夏天去過海邊玩耍,這些都能成為學生繪制的素材。同學們完成作業后,教師并沒有予以批改,而是在課堂中給予同學們展示的空間,教師將學生劃分成為若干小組,在小組當中學生用英語來介紹自己的作品。如此一來課后作業不僅僅充滿了趣味性,迎合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也不斷豐富的單元教學內容。
(三)構建單元分層化作業內容
在班級中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采用單一化的作業形式,每位學生需要完成相同的作業內容。雙減政策的提出,就糾正了這一問題,基于單元整合背景下,教師要積極構建分層化的作業內容。
例如,帶領學生學習完成每一單元知識內容后,教師都會布置相應的作業內容,但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知識的掌握程度都是各不相同的。如若教師布置相同難度的作業內容,就會出現無法滿足基礎較好的同學學習需求,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又無法完成,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分層化的英語作業內容。作業可以分為基礎型、鞏固型與拓展型,基礎型作業面相于基礎較弱的學生,主要由詞匯、短句理解組成,鞏固型為理解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拓展型就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注重學生思維的開發。如此一來每一層次學生都能完成與之相對應的作業內容,學生內心也不會產生畏難情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教師也能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具針對性的引導,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結束語:總而言之,合理設計學生作業內容與時間,提高作業的有效性是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重要內容。實踐證明,基于單元目標、板塊、內容,在單元整組的背景下設計作業,可減少機械重復性的作業,使作業設計更具科學性、多元性。
參考文獻:
[1]王學男,趙江山.“雙減”背景下作業設計的多維視野和優化策略[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02):38-44.
[2]何曉斕,劉明東.“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理念、原則及實施[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21,21(05):21-26.
[3]季娟.優化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策略探析[J].教育觀察,2018,7(06):92-93.
[4]秦悅,俞愛宗.小學英語課后作業設計研究探折[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6,30(01):30-34.
[5]賈煒茵,楊君.新課標下中小學英語“積累型”作業設計思考[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15(02):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