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杰
摘要:高中的化學科目學習所涉及的內容比較豐富,傳統的教學中高中化學老師一味地傳輸理論知識,雖然教學進度快,但是學生知識空洞,只能在腦海里抽象想象化學實驗現象。教師沒有具體客觀的化學實驗演示,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
關鍵詞: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施
一、基于教材實驗目標,強調實驗教育功能
教師要從化學實驗創新設計中查找和聚焦“問題”。如實驗中是否存在缺陷,針對一些化學實驗,其現象不明顯,或者實驗器材、實驗裝置不夠環保,在實驗檢驗環節未能產生理想的實驗產物。以此來優化實驗,具有可行性。同時,對實驗進行創新設計,要指向學生的“科學探究”“科學思維”“創新意識”“必備技能”等素養目標。學生在實驗探究中,要有所發現,要參與問題探究,要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比如,在探究“氨催化氧化的產物,為何是而非是”時,回顧本節教學重點,主要介紹氮的化合物。從實驗現象中分析與之間有何差異?兩者的性質有何特點?教師要指導學生,從實驗觀察、實驗情境中,遷移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優秀品質。另外,化學實驗設計創新要突出課外特色。結合實驗目標,可以圍繞實驗主題,融入拓展性實驗活動。例如,在“研究有機化合物的一般步驟”時,我們可以創設“玫瑰花中提取精油”的實驗情境,指導學生參與分離、提純活動,讓學生運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實驗中有機化合物的實驗步驟進行歸納,增強學生實驗動手設計能力。
二、聚焦化學學科素養,發展問題解決能力
在開展化學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實驗認識化學知識點,從實驗探究中獲得學科素養。一些教師引入生活化理念,通過生活化實驗設計,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主動性。這種實驗設計方法是好的,但不能忽視學科特質,更要讓學生能夠在實驗過程中正確、規范、科學地操作器材。比如,對于滅火器的設計,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借助碳酸氫鈉和硫酸鋁之間產生反應,讓學生深刻理解“雙水解”反應的特點。在實驗設計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材料,通過對試劑投加量的調整,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學習硫酸、硝酸工業制法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去采集污水,設計污水處理和凈化實驗,讓學生從實驗中透徹領悟工業生產的原理,掌握污水凈化的流程和一般方法,從中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但對化學實驗的生活化創新設計不能盲目,要加強實驗目標、實驗流程、實驗儀器操作的規范性,培養學生專業、認真、嚴謹、科學的學科精神。
三、挖掘化學實驗價值,強化實驗教學功能
立足化學學科,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教師要抓住實驗目標,促進學生發展學科素養。化學實驗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意義重大。但在實踐中,一些教師非常重視化學實驗微型化。針對化學實驗微型化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微型化作為實驗方案的改進思路,要確立化學實驗的教學功能,不能干擾實驗目標的達成。在微型化創新中,要精心構思,合理設置實驗。比如,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有教師采用醫療真空采血管、采血針,來構架實驗裝置,并通過水浴加熱方式,完成酯化反應。由于真空采血管所連接的實驗裝置具有密閉性,使得乙酸乙酯的溜出溫度下降,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產物揮發不足,實驗現象不明顯。由此可見,微型化改進實驗方案并非完全恰當。一些教師講究微型化實驗,旨在倡導綠色實驗,或者為了方便學生操作實驗。但這樣做,對實驗裝置及實驗方案,要注重問題的解決。在一些微型化實驗中,反而增加了實驗材料,對實驗器具還要做到科學、規范回收。同時,實驗微型化,要真正讓學生從實驗中驗證實驗結論。化學實驗要發揮其教育功能,幫助學生從實驗中加深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因此,教師在實驗設計中,對于實驗條件、實驗環境的搭建,要科學、規范,助力學生從實驗材料、實驗器具、實驗裝置的搭建、實驗原理的分析與驗證中,提高實驗教學價值。
四、注重實驗整體性設計,激活學生科學思維
在高中化學實驗中,強調實驗創新,要堅持實驗設計的整體性、科學性、規范性、有效性原則。一些教師所采用的“一體化”設計方案,讓實驗過程安全、簡約。例如,加熱碳酸氫銨實驗,有教師采用密閉系統進行加熱反應,利用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色硅膠、澄清石灰水對尾氣進行檢驗。整個實驗過程將反應裝置和產物檢驗整合在一起,避免了原實驗采用敞口反應的缺陷,更有利于學生對實驗現象、實驗原理的透徹理解。但對于“一體化實驗”設計,教師要把握實驗要點,注重各個環節、步驟的梳理與整合。“一體化實驗”并非都合理,教師要圍繞實驗目標,注重實驗的整體性設計。抓住實驗重難點,合理引入“一體化”裝置,讓實驗教學科學、高效、綠色。需要強調的是,在制備物質、檢驗實驗結果、收集實驗尾氣,以及尾氣處理等環節,建議教師利用結構化實驗方案,有所側重地整合實驗資源。
五、彌補實驗不足,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化學實驗追求顯性并不算錯,但在實驗設計中,不能過于追求顯性化,而不顧實驗教學的學科價值。一些教師將追求理想實驗作為目標,對整個實驗流程、方案進行細致優化。在實驗教學中,實驗現象是學生認識化學的重要條件。不能讓化學實驗太完美,剝奪了學生對化學知識、化學問題的多樣化思考。針對創新實驗設計,不能一味強調“顯性化”。如對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要求紅磷在引燃時,在密閉空間,而原實驗密閉性較差,燃燒不充分。通過對實驗的創新設計,引入帶刻度的硬質玻璃管作為反應器,再利用激光筆,隔空引燃白磷,燃燒完全后,將玻璃管豎立于水槽中,待液面穩定后,觀察實驗現象較為理想。這一設計方案,彌補了過去實驗耗時長,氧氣體積測量結果不理想等缺陷。同時,在實驗方案上,對實驗原理的剖析更加直觀,增強了實驗現象,不損害實驗價值。如此的創新設計,既強化了實驗現象,又遵循了實驗目標,更具實驗育人價值。另外,關于數字化實驗問題。利用信息技術來輔助化學實驗,讓實驗更直觀,但并非對學生完全有益。化學實驗更要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參與實驗過程,不能為了“能省則省”“能數字化就數字化”的方式,學生僅僅是“看”實驗,而不是“做”實驗。比如“鹽類的水解”實驗,有教師利用色度傳感器、數據采集器,幫助學生直觀地觀看水解過程。在溶液配制過程中,利用真實的實驗方案,讓學生通過分析溫度、p H值、反應物濃度等條件,來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整個過程促進了學生對Fe3+水解的認識,對傳感器、采集器的靈活運用,讓學生體會到現代技術對化學實驗的創新價值。教師要給學生更多參與實驗設計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實驗設計、搭建、操作、檢驗等環節,從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周錦華.淺談高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科學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38):193.
[2]朱文蕾.中學化學實驗課教學現狀分析[J].化工管理,2019(29):30.
[3]秦玉虎.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創新研究[J].學周刊,2019(33):28.
[4]秦成翠,熊言林.安徽省農村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化學教育,2010,31(12):58-59.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陳彥玲,唐艷茹,蔡艷.綠色化學的理念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滲透[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7(12):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