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鵑
摘要:隨著技術的發展,人類也迎來了信息時代。在信息時代,信息化應用成為社會生活的常態。借助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模式,成為教學改革的新方向,也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則成為各科教師關注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優化策略
信息化教學是在傳統課堂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為課堂增彩。它以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為出發點,通過對關鍵教學點的把握,打造更為立體化、趣味化的課堂,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一、信息技術手段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仍處在邏輯思維發展的初級階段,對于文字的接受能力遠不如圖像和影音,越直觀的表達方式越能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因此信息技術的應用更有利于將課本上的文字內容轉變為小學生易于接受的形式,產生更強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主要的任務,影響著之后的語文學習,為了走好這最關鍵的一步,依靠信息技術是重要手段。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就已經對影音形式有了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影音材料,有助于知識展示更加直觀,易于學生接受理解知識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二)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不具備成熟的邏輯思維能力,很難去思考大段文本中蘊含的意義,因此對小學生進行單純的課文閱讀指導,學生并不能完整理解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借助多媒體手段可以加快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首先明白文本講述的內容,然后才能通過反復閱讀理解文章的意義。在學生進入高年級理解能力逐漸加強以后,應當減少語文課堂中信息技術的使用,避免學生過多的依賴信息技術,造成理解能力低、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合理規劃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的占比,合理設計課程方案,使信息技術成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手段。
(三)營造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
傳統語文教學采取灌輸式的手段,課堂氣氛不夠活躍,不利于學生發展自主思考的能力,只有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學生才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理解所學知識,及時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提升小學語文課堂趣味性,使語文知識的呈現更加生動形象、圖文并茂,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尊重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
(一)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時應該注意使用的合理化,要以實際教學過程作為參考,以課本內容作為依托,有目的地對所使用的多媒體手段進行選擇,不能讓多媒體手段教學過于泛濫以至于產生依賴性。例如在《狼牙山五壯士》的課文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影視作品,以視頻形式讓學生對于人物品格的理解更加深入,更能引發學生共情。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反復理解文章,加深對知識的接納和吸收。反之,如果教師在這一課程的學習中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讓學生自行默讀課文,教師再對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很難真正體會到課文中蘊含的壯烈情感。只有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才能保證教學效率,如果過度依賴信息技術,就會使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限制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影響預期教學方案的實施,造成教學計劃混亂。
(二)合理制作課件
信息技術的有效進行以優質的課件為基礎,在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提前做好深入了解,為課件的制作做準備,了解學生的理解能力、認識水平,同時了解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實際符合小學生階段特點,并且能夠有效加深其興趣的課件。教師最好從簡單易懂的內容入手,緊密結合教材,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運用使課堂變得生動起來,且不脫離書本。教師在選擇課件插入內容時不能忽略其數量,否則學生被圖片視頻所吸引,并沒有打破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的束縛,不僅不能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還會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化。因此,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內容插入到課件中,而且應該注意視頻的時長不宜過長,在課堂中占據過多的時間,影響課堂教學。例如在學習《藏戲》時,學生對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比較陌生,很難憑借單純的文字描述體會到藏戲面具特色、舞臺形式和表演方式,這時就需要教師在課件中插入藏戲面具的圖片和演出視頻,給予學生身臨其境般的感受,學生在通過圖像感受到藏戲的特色,再進行文字閱讀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情景再現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景物描寫的文章語言華麗,描寫的場面十分宏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對這些場景產生興趣,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滿足小學生旺盛的好奇心,滿足學生想象,將課文中描寫的場面呈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在學習老舍的《草原》一文時,作者描寫了草原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學生僅憑文字很難對這樣的場景進行想象,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草原風景與民族活動的圖片,學生在看到真實的草原景色和豐富多彩的活動后再重新閱讀課文,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深刻體會草原景色迷人、蒙古同胞的熱情好客,感悟“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美好。
(三)借助多媒體進行知識鞏固
對于學生來說,課后對知識的鞏固是一個重要的過程,任何課程的學習都需要課后對知識進行復習。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知識鞏固,能避免傳統復習手段的枯燥無味,提高復習的效率。在課后復習階段,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工具提醒學生進行復習,并指導復習的進行。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很難對學生進行隨時隨地的指導,無法掌握學生復習進度。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將復習進度安排通過多媒體電子設備發送給學生,針對學習的各個階段制定不同的復習計劃,隨時掌握學生復習進度。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是新興技術的代表,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去,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對于教學來說有著積極的應用價值和意義。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將信息技術融入語文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以發展學生的智力,讓學生從中受益。
參考文獻:
[1]朱中偉.利用信息技術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策略探究[J].中小學電教,2020(11):61-62.
[2]蘇玉珍.現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J].名師在線,2020(34):77-78.
[3]蘇愛天.信息化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J].中小學電教,2021(0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