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高海
摘要:文章以道縣敦頤學校運用周敦頤理學文化進行學校文化建設為例,具體闡述了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校建設有機結合,來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校園。
關鍵詞:傳統文化 周敦頤文化校園物質文化 校園制度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
作為湖湘文化先驅,周敦頤已成為道縣敦頤學校師生心中的榜樣。他的理學文化博大精深,蘊涵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民族精神,同時也是新時代文化理念的追求。傳統文化進校園,有利于維系民族感情、傳達民族精神及民族價值,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豐富的精神營養,有利于我們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校園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建設,對于促進學校健康穩定、和諧長遠發展,對于新形勢下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學生也大有裨益。
周敦頤出生于道州營樂里樓田保。他是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湖湘文化的代表、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他的代表作有《太極圖說》《通書》《愛蓮說》《拙賦》等。他的理學思想在世界上傳播和影響深遠。如果我們將其精髓與學校文化建設融合在一起,定能使之煥發生機和活力,也能使學校更富底蘊和內涵。
道縣敦頤學校緊緊依托"周敦頤"這個品牌,勵精圖治,積極推進周敦頤文化在學校建設中的運用,較好地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對接,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周敦頤文化與校園物質文化的融合
1、用周敦頤文化引領學校布局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保障,也是校園文化內涵的外現。道縣敦頤學校在學校物質文化建設過程中,就充分考慮到周敦頤理學文化元素的運用。從校園布局、顏色搭配、校園面向、銅像樹立、亭池分布等,充分體現了周敦頤文化特色。學校建筑布局共分三條線。三棟教學樓和一棟食堂為中軸線,南面是辦公大樓、教師周轉房、功能室一條線,北面是兩棟學生公寓一條線。建筑顏色赤黃古樸,整體呈“川”字型,自西南向東北展開,與濂溪河同向,直接瀟水河。與“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大江東去,無非湘水余波”句意吻合。校大門正朝周敦頤故居樓田。樓棟間廣場高高聳立周敦頤銅像。莊嚴肅穆的周敦頤銅像上鑲嵌金黃色“周敦頤賦”,直面瞻望樓田故里,獨馥藝術氣息,承載社會價值。北面建有蓮池,植有青蓮,明暗搭配,動靜結合。敦頤學校整體布局無不體現周敦頤理學文化精髓,處處融入傳統文化濃郁特色。
道縣敦頤學校傳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并且將其與校園生活設施相融合的具體做法是:學校教學樓、辦公樓、實驗室、活動場館、學生宿舍等基本的生活設施,都與周敦頤的理學文化中的誠、中、正、公等內容緊密相聯,與周敦頤文學息息相關。 “圣人之道,仁、義、中、正而已?!薄笆ト酥乐凉岩印!?周敦頤一再強調“誠者,圣人之本也”,要注重“養心”“修德”。故學校在命名樓棟場館時,我們無時無處不滲透敦頤文化元素,擇其“仁愛”“敦厚”思想寓樓棟。我們將辦公大樓命名為敦頤樓,下立文化石刻《宋史·周敦頤傳》,實驗樓命名為“濂溪樓”,下刻《濂溪公家訓》,三棟教學樓分別命名為“愛蓮樓”、“養心樓”、“養德樓”,下面書卷石刻上《愛蓮說》《養心亭記》《誡子書》,食堂命名為“清香樓”,取《愛蓮說》“香遠益清”句意,寓指食堂飯菜清香可口,也指師生品德芬芳。圖書室命名為“濂溪書苑”,男、女生宿舍樓命名為“弘毅樓”“淑婉樓”等。
敦頤學校的生活設施與周敦頤的理學文化交相映輝,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優秀文化的熏陶,構筑豐富的精神家園!
3、將周敦頤文化與校園自然生態環境融合
文化是無形的,而景觀是有形的。將校園自然生態環境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將會形成更加仁愛親善、和睦禮讓的人文環境。加拿大著名學者、幽默散文家斯蒂芬得考教授深有感觸地說: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環境。優美而富有文化內蘊的校園環境不僅可提供良好的學習場所,而且能陶冶學生的性情。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的圖片標語,我們都應將審美的高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其育人功能,最終讓墻壁說話。
道縣敦頤學校從周敦頤、程頤、程灝、張載、張拭到王陽明等理學大師以及國學經典語句中的選擇名言數百條,布置在走廊、教室墻壁等地,讓學生觸目所及處,都有啟迪和教育意義。花圃和綠植樹叢協調搭配,努力做到一石一草都富教育內涵,在北面水池種植青蓮,校園內大量種植桂花樹、樟樹,芳其香氣,拒蝕拒腐。喬木、灌木錯落有致,校園內處處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氣息。在這天人合一、人文合一充滿傳統文化韻味的校園中,營造出濃濃的理學文化和廉潔氛圍。
二、周敦頤文化與學校制度文化的融合
周敦頤認為“禮,理也,萬物各得其理而后和”,禮的實質是有規矩、有條理,人與人之間應遵循禮法、規則。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學校管理過程中,如果缺少規范或秩序,將會導致管理和教學一片混亂,學校的管理和學生的學習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受周敦頤思想啟發,我們結合學校實際,切實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在黨政建設方面進一步完善《廉政準則》,認真履行“一崗雙責”;班級管理方面完善了《班級量化管理細則》、《敦頤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在教育教學上完善《績效考核工作方案》、《年度考核工作方案》、《職稱晉級工作方案》、《學考和抽考年級質量獎懲方案》等,我們將各項制度匯集成冊,命名為《治校方圓》。
隨著《治校方圓》這一制度出臺并實施,學校各項制度規范化、程序化,逐漸內化為師生的行為準則、做事方式,成為治校法典,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周敦頤文化與學校精神文化的融合
學校精神文化包括:認知、情感、價值和理想等四個方面的成分。道縣敦頤學校從上述四個方面著手,打造獨具風格的校園文化精神 。敦頤學校無論是認知成份還是價值、理想成份都深得周敦頤理學文化精髓,“誠字為先”“以誠為本”的思想使該校各項工作都開展得有聲有色。敦頤學校多措并舉,運用周敦頤文化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在德育方面,敦頤學校非常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學校每周利用升旗、集會、班會等宣講養成教育的重要性,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思想問題,發揮德育育人功能。在實踐活動中,該校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蘊含 的人文精神,學習周敦頤圣潔的情操,開展多彩的社團活動。另外,敦頤學校通過“ 誠勤特雅 ”的校訓,狠抓教師師德風范和學生養成教育。該校在?;?、校旗的設計與校歌的編寫方面都融入周敦頤文化的精華,使其更富傳統文化底蘊。
“思則睿,睿作圣”,敦頤學校在教育上注重啟發學生思維,提倡學生自主學習,以周敦頤文化思想推動課改,用課改促進教育科研、帶動教師能力的提高。敦頤學校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了良好的教風和學風。以“特長促成績,用特色促發展”,敦頤學校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探索出一套“四步三查”教學模式 ,逐漸形成“敦頤特色”品牌教育,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周敦頤在《通書.樂下》中提到“禮樂可助教化”。道縣敦頤學校非常重視禮樂教育,突出學生特長,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特長特色培育成為該校一項重要舉措。截止目前,敦頤學校共設23個社團和32個興趣班,社團活動成績突出,是“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薄坝乐菔行@田徑訓練基地”“道縣書香校園”等 。
結束語:
習近平曾說過: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及精神命脈,應該踐行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中。 校園作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在保護、傳承和發展中有著特殊的意義。用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更能體會到它的意義和價值。校園作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陣地,在保護、傳承和發展中有著特殊的意義。道縣敦頤學校就很好地運用了本土優秀的傳統文化來打打造校園,建設校園文化,讓本土傳統文化理念在校園生根發芽,讓師生受到熏陶感染,讓文化瑰寶更璀璨奪目,讓校園更具特色。
參考文獻:
[1]李元貴.“”[J];漢字文化;2019(15)
[2]賈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影響及意義[J]. 課程教育研究, 2020(16):1.
[3]周懿. 文化貫穿班級,百花齊放異彩——淺談小學班級文化建設[J]. 教育(周刊), 2017(9):2.
[4]徐國希, 王虹. 關于"養學校文化之根"的實踐探索[J].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 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