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琴
摘要: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法,傾聽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尊重,促使學生更好的認識自我。尤其是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這一時期學生內心較為敏感,面對一些事情學生不知如何表達,如若教師過于嚴厲,學生就會十分的懼怕教師,后續遇到一些事情,學生不敢與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這樣教師自然也就不知道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這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相反如若學生提出了一些想法,或者是勇于表達自我,學生發現教師在認真的傾聽,這時學生內心就會不自覺的產生信任感,這樣學生就能無所顧忌的表達自我,敞開心扉,教師也就能真正的走進學生的心靈。
關鍵詞:小學生 傾聽 德育教育 策略分析
引言:傾聽是要講求方式方法的,教師不是沒有計劃的一直傾聽,而是有理有據的,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傾聽學生的想法,予以學生正確的引導。本篇文章基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傾聽的重要性展開深入的探討分析,并提出如何借助傾聽通往學生心靈
一、擁有足夠的耐心去傾聽
在日常教學與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保持一顆童心,對班級當中學生擁有依戀之情。首先作為教師要做到真摯、坦誠,奧秘心靈中流淌出教育智慧,用教師的心態去渲染班級當中每一位學生。能夠走進學生心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傾聽就是走進學生心靈的橋梁,教師的每一位傾聽,都能更好的理解學生,讓教師與學生的心靈靠的更近。
例如,在班級中有一位活潑好動的男孩子,日常學習中同學與老師都十分喜愛他,但是最近卻發現他沉默寡言,總是自己窩在角落里。當教師觀察到這個情況后,并沒有將他叫道辦公室去談話,而是邀請他到操場上去散步,耐心的詢問最近是否發生了事情。只見教師一詢問,他就落下了眼淚,緩緩的說道最近十分的困惑。因為身邊的同學都十分喜歡跟自己玩耍,日常生活中父母也比較寵愛,無論是文具還是衣服穿著上,都比較豐富。慢慢的身邊的同學都非常喜歡找他借東西,久而久之就有許多的物品都不知去向,有很多同學都沒有將東西還回來,而他又不知道怎樣拒絕身邊的同學,導致十分的苦難,只能將自己封閉起來,不與其他的同學交流,父母看到后也是十分的著急。在操場上他向教師傾訴了好久好久,終于將心中的委屈都道了出來,教師則是充當了一名傾聽者。在這之后教師也予以其一定的引導,幫助他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除此之外,在班級中也組織同學們開展相關教育活動,對同學們存在的相互借東西不還的行為,予以了指正。同時也鼓勵同學們回到家庭當中多與家長溝通,在學校將教師當作是傾訴的對象,遇到問題大膽的尋求教師的幫助,不將自己封閉起來,擁有積極健康的發展心態。
二、善于傾聽學生的想法
若想與學生心靈進行溝通交流,最基本的就是要傾聽,在學校環境當中讓學生能夠隨時的向教師進行傾訴,尤其是針對于年齡較低的小學生,孩子心中有許多獨特的想法,傳統教師統一化的管理模式,禁錮了學生獨特的發展。在新時代教育模式下,就要避免這一情況的產生,在日常課程教學與班級管理過程中,討論問題中就需要傾聽。
例如,在日常課程教學當中,教師都會融入德育教育內容,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就要注重提問的層次與角度,不讓學生因為問題而感到迷茫,內心思維能夠有所觸動,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靈感,以此來達到傾聽與引導的最佳效果。教師帶領學生了解《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后,都會這樣問同學們:如果有兩個梨,一個大的一個小的,你準備吃哪一個呢?絕大部分學生說吃小的那一個,也會有一些學生意見不同,有一名男同學就站起來說:老師兩個梨我都想要咬一口。同學們聽完哈哈大笑,許多教師聽到后會立刻指正學生的想法,說道這樣是自私的,不應該這樣做,直接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教師要善于傾聽,耐心的向學生詢問,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學生說道,我想都嘗一嘗,將最甜的那個留給媽媽,平常在家里面,媽媽也總是將好的留給我。聽完孩子這句話后,教師予以了學生掌聲,接下來班級全場掌聲一片,正是因為有了教師耐心的傾聽,才有了班級德育教育如此精彩的一幕。
三、學生與教師都要善于傾聽
傾聽是一個人具備的一種能力與素養,成功的人際交往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傾聽,作為教師必然要懂得傾聽,通過傾聽走進學生的心靈。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從小做起,這不僅僅是對學生學習有所幫助,更重要的是這將屬于學生未來發展最為寶貴的一種財富。
例如,在低年級教學當中,教師常常會對學生這樣說:認真聽,如果不認真就會受到懲罰,這種教育模式顯然是錯誤的。如此學生只是因為害怕自己受到懲罰,而去被動的傾聽,所聽到的內容不走心。傾聽應當是一種有意識的主動的聽,二者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最終所起到的效果也是大相徑庭。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年齡尚小,心智、心理發育都尚未成熟,教師更應該讓學生了解到傾聽的重要性,教師不能單純的依靠強硬性的灌輸。首先作為教師要善于傾聽同學們的想法,遇到事情,鼓勵同學們說出自己的想法,當學生說出想法后,教師要及時的予以鼓勵,讓同學們意識到,教師有在認真的傾聽自己說的話。其次就是引導學生傾聽,通過耐心的引導,如教師可以這樣說:讓我看一看哪位同學的小耳朵聽的更認真。這樣一句簡單的話,就能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力,而且當學生看到身邊其他同學在認真聽講時,自己也會立刻調整狀態,好好的去傾聽。如此一來教師才能和學生一起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產生交流與共鳴。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學生的成長需要尊重,成長需要宣泄,成長需要肯定,成長需要夢想,成長需要包容,成長更需傾聽,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學生的心靈,容忍學生與眾不同的性格,在傾聽中引領學生成長,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擁有精神上的尊嚴和自豪。
參考文獻:
[1]楊先科.淺析小學班主任如何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27.
[2]冷莉萍.提高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質量的策略探討[J].教育觀察,2018,7(10):72-73.
[3]盧奕婷.論小學班主任和諧班級的構建策略[J].教育現代化,2018,5(18):357-358.
[4]吳恩義.小學班主任溝通與協調能力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交際,2015(09):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