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輝君
摘 要:“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應積極改革,以新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盡量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保證學生知識技能、能力素養的雙重發展,才能適應“雙減”政策的要求,滿足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要求。語文教育應該以課堂為中心,注重教學方法的應用,鑄就高效豐富的語文課堂。本文主要探討“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探索
引言
為迎合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小學階段的教育質量,培養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中央辦公廳聯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意見》指出要推動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保證教學質量和水平的前提下,盡量減輕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通過壓減作業量和時長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實現勞逸結合式的教學。故“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新探索教育之路,改變以往教育觀念,注重教學質量,追求作業質量,而不能盲目地追求作業的總量,而給學生帶來極大的學習壓力,在此背景下教師應該整合多元的教育資源,提升專業自身能力、文化知識,才能應對新的教育局面。
一、“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聯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后,倡導教育改革的呼聲有一步步加大,明確了做好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向,以減輕小學生的學習壓力為主導,以課堂教學為核心才能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質量,助力學生健全發展,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尋求新發展,創建多元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豐富語文課程內容,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一)重視生活元素的融合
語文課程活動應該以培養學生想象力、情感感悟能力、人文素養為目標,所以應該結合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將更多生活元素融入教學中,創建創造性、活力性的語文課堂,助力學生理解,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語文,在語文課堂中感受生活,實現知行合一。語文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蘊含了多元的生活化元素,教師課程活動設計中應該融入不同的生活元素,以課程特點為準,借助豐富的生活元素激活學生思維,創建輕松的語文課堂氛圍。例如,在學習《貓》一課時,本文以細膩的語言描寫了貓,為公眾呈現了人文世界中貓的特點,貓在生活中很常見,教師就可以借助生活中的“貓”語文教學,在導入環節,教師可以設計“觀察生活的貓有什么特點、習性”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幾張貓的圖片,鼓勵學生觀察和討論,說:“貓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寵物,它們憨態可掬,十分可愛,毛茸茸的,一雙無辜的大眼睛總能俘獲人的心,相信大家都見過貓,你印象中的貓除了老師說這些特點,還有什么習性、特點,請大家觀察老師給的照片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自主觀察,討論貓的特點和習性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番討論后,教師收到很多關于貓信息,教師在利用板書將貓特點和習性進行分類,接著說“我們知道了貓的很多生活習性和特點,今天我們學習的文章也是關于貓的,讓我們一起看下,作者都從哪些角度描了貓”,引入課堂后,結合前期的導入鋪墊開展閱讀,通過分析、閱讀后,學生和教師一起對文章的脈絡進行的梳理,并掌握了文章的主題和情感價值,創建了豐富趣味的語文實踐活動,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效率。
(二)應用微課,建立翻轉課堂
“雙減”背景下,教育教學要求應以課堂為中心,為保證課堂質量,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加強微課的應用,構建翻轉課堂,在學生作業量壓縮的實際情況下,語文教師應該全面提升課堂內容質量。微課雖然短小但是涵蓋內容十分精悍,簡明直觀,容易理解,是提升課堂質量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微課的應用,通過直觀簡明的微課視頻,激活學生自主性,彌補學生課后復強度不足的問題,同時利用微課還可以節省更多課堂時間,為師生爭取更多互動時間,降低了課程內容難度,學生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理解課程知識點,可以大大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囊螢夜讀》一課時,本課文本雖短,但是卻生澀難懂,教師就可以將課程內容制成微視頻,在導入環節通過學生的自主觀看保證學生了解大致主題,獲取更直觀地體驗,在觀看完視頻后學生掌握了課程主要內容,教師提出問題“看到視頻中的人物行為,你有什么感受”,并鼓勵學生產民個自我觀點和想法,然后深入課文,前期學生對文本有了整體性的了解,在閱讀渭南北不能就可以知曉每一個詞語、句子的含義,通過深度分析文本,激活學生好學、上進的態度、價值觀。
(三) 創設情景
“雙減”背景下,對教師要求更高了,教師要整合不同資源提升小學語文課堂質量,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不同資源,提升語文課堂活動的效果,情景具有引導作用,可以助力學生理解文本,促進學生思考,教師可以創設不同的語文情景,鼓勵學生主動探究。例如,在學習《草原》一課時,教師就可以以美麗的草原風景為主設計情景,在情景的引導下讓學生理解文本內容,感悟文本情感,如情景如下,“想象一下,在一片茫茫的綠色草地中,有自由的雄鷹,清澈溪流,發出潺潺流動的聲音,遠處的牛羊成群,悠然地吃著草,這是一幅多么和諧動人的畫面,”通過生活情景引發學生想象,喚醒學生對自然、對草原的渴望,讓學生沉醉在這種情景中,進而引出文章,逐步閱讀文章脈絡,深化學生情感。
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應該注重不同資源的整合和應用,探索多元化的課堂模式,設計多樣化的語文課堂活動,才能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高全俊,吳慶.“四態檢測法”中的“四態”對學生學習效率的影響研究——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轉型的實踐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30):87-90.
[2]項紅梅.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導學,2021(2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