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蔚霞
【摘要】小學生對于優秀的音樂作品的風格學習是很感興趣的。教師在教學中應經常利用多媒體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聽獨唱音樂會的演奏。同時也和學生一起分析一些音樂家的演唱,并引導學生分析音樂家的歌聲很好聽的原因。然而,小學生剛開始學習音樂知識,缺乏一定的藝術修養和文化修養。教師在教學中要把各種風格的歌曲融為一體,并對音樂知識進行分析,以讓學生對歌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歌唱前,教師要先了解音樂作品的風格,然后再把音樂的內涵通過課堂情境具體化,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心理特點;音樂風格;學習興趣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去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并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教師要耐心指導學生,教育學生如何面對現代流行音樂素材的變化。由于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教育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音樂教學,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地探索和理解音樂的意義,從而更深刻地理解音樂作品,更深刻地感受音樂帶給人們的快樂。
一、了解學生的音樂學習特點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認知音符的基本功較差。究其原因,是學生平時的音樂訓練比較少,不具備扎實的歌唱技能,也就是沒有樹立完整的歌唱觀念。此外,學生的音樂認知不全,也是造成音樂思維混亂的原因之一。因此,學生正確認識歌唱技巧之間的內在聯系,積極學習音樂等,對于音樂學習是很有幫助的。
在課堂上,教師應創設音樂教學情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每一位學生都應充分理解和運用音樂的相關知識和呼吸控制方法。因為有一些學生由于不掌握歌唱技能,造成歌唱時呼吸混亂。可見,大部分小學生的歌唱基礎是比較薄弱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明確呼吸的重要性,并重視歌唱基本功的練習。小學音樂的歌唱練習,要體現基本功訓練的核心,不能缺乏音樂學習的興趣。
二、音樂教學中“激趣”的策略研究
1.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教學的效果
根據《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必須通過音樂的藝術形象來激發、培養學生活潑樂觀的情感,促進智力與情感意向的和諧發展,這是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進行音樂學習,促進學生集體合唱,心理健康發展。心理教育也可以促進學生音樂教育的發展。在日常中,教師可通過音樂藝術訓練,形成統一的節奏、和諧的聲音、平衡的聲音、穩定的速度和力量。在歌唱的時候,學生要自覺地達到合唱的旋律、情緒等統一的要求。因此,小學生自愿接受紀律,有利于音樂學習紀律的維持,協調和集體精神的發展,良好音樂心理品質的形成。
2.加強課堂音樂管理,積極開展音樂趣味性教學
(1)加大課堂音樂資源共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通過查看小學音樂教材資源,了解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情況,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而特定的音樂興趣是指個體對音樂的積極反應或與音樂有關的愛好。一般來說,這種持續的興趣有助于學生持續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動力。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好學心重。因此,小學階段是學生音樂興趣的建構期或音樂興趣的轉型期。音樂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要激活和發展學生的理解力,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教師要全面理解和分析思想、知識、技能、情感、音樂表達能力。
(2)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音樂的學習技能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理解音樂情感。也就是,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快樂、憤怒等情緒。此外,還可以加上通俗易懂的圖片,促進情境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性認識,創造令人深刻的音符表象,從而達到音樂教學的目標。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歌唱的技能,并在歌唱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梢?,音樂教學需要注意提高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然而,要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技能,就必須重視音樂基本功的練習和歌唱基本功的練習。
如,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的成功與否,基本功是關鍵。教師要加強學生的音樂基本功訓練,就必須樹立完整的音樂思想觀念,并正確處理各種歌唱技巧之間的內在關系。在學習音樂的同時,也要重視音樂練習。盡管學生有獨特的音樂認知規律,以其自身的力量,想在很短的時間內有較大的提高也是很難的。
(3)音樂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教師通過創設音樂課堂教學情境,注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的關系,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特殊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學生對音樂會有一種陌生的感覺,而這種陌生的感覺就是學生與音樂作品之間的心理距離。音樂教學是人們探索美麗的音樂世界的體現,教師不可以用以往單一的、被動式灌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是極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同時,以往的音樂課堂是以教師為主體,課堂成為教師的天地。這使學生在教室里的學習變得很被動,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語
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學習音樂,注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增強音樂教學的質量。音樂情感是音樂的靈魂。學生學習音樂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歌唱表現力,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歌詞和音符,使學生能夠學會唱歌。音樂練習是教師檢驗學生音樂學習的重要手段。根據練習結果,教師將繼續總結、反思和探索未來的音樂教學模式,為學生以后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認真學習和研究,總結深化學習過程的發展規律,注重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馬小龍.淺談小學音樂教學研究[J].音樂學報,2019.
[2]夏麗麗.小學音樂課的教學意境[M].廣東教育出版社,2017.
[3]崔翠園.音樂的發展規律論[J].社會科學學報,2019.
[4]李小路.淺談小學生的性格特點[J].第二課堂,2018.
[5]梁婷婷.如何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J].教育論壇,2019.
責任編輯? 胡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