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美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改革進程中得到廣泛重視的教育模塊,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實際的教育環節中重視起對學生的精神建設,意在為學生打造符合當前社會意識形態的精神世界,使其能以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念參與到未來的社會實踐中去,成為我國建設與發展時期重要的綜合性人才,肩負重任推動當前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然而各個階段教育工作者在以往應試教育背景下缺乏德育教育經驗,因此在實際的德育教育活動中伴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及時開展反思與教研工作制定出具體的對策推動德育實效性的提升。為此,小學班主任教師應首先做好小學階段德育工作問題研究工作,進而制定具體實踐對策,為德育教育有效開展打下重要基礎。
關鍵詞:德育教育;小學班主任;問題研究;實踐對策
隨著素質改革理念在教育環節中的不斷滲透,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培養的同時,注重打造全新的德育教育課程,以期學生能實現精神觀念的有效塑造,使學生在良好道德價值觀念的指導下更好的置身于社會實踐環境中應用所學知識,切實成為社會建設與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在改革背景下德育教育也成為了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部分,小學班主任教師成為對學生進行精神塑造的攻堅力量。然而在實際的德育教育開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并針對問題做好實踐對策的研究工作,為后續德育教育更有效地開展打下重要基礎。
一、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問題
1.德育教育理論與實踐失衡
隨著現階段教育的不斷改革,立德樹人已經成為了班主任所追求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在教育實踐當中不難發現,部分教師能夠將德育融入到班級管理的一日生活當中。但是在此交與實踐當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一點就是德育教育往往是理論知識的教育。我們要清楚的是小學階段的學生,無論是在思維方式上還是在認知能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僅僅是依靠理論知識的德育引導和滲透難以體現德育的有效性,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才能夠發揮德育的主要作用。但是現在受制于班主任自身班級管理的復雜性,導致一些班主任難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德育引導當中,理論知識的則欲引導開展是極為方便的,沒有給班級的管理和教學帶來過多的壓力,所以成為了許多班主任的德育滲透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理論知識的德育教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對德育的理解較為淺顯,不能夠將德育踐行與自身的生活當中,而且還會出現教學效果收效甚微的現象。
2.德育活動形式與機制單一
德育教育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再教育實踐當中需要通過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形式來構建一個完整的德育教育體系,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德育的重要作用。是在教學實踐當中不難發現,很多班主任德育教育的開展往往是以理論知識為基礎的,忽視了德育的實踐性。盡管存在著一定的德育教育實踐引導,其實踐形式和機制也是較為單一的。例如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往往是通過大課間升國旗這一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培養其愛國主義意識,或者是通過開設主題班會的形式來讓學生參與到德育的探討當中。我的教育形勢極為的落后,且單一,不能夠充分的發揮德育的重要的意義,也難以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導致德育教學的開展并不盡如人意。
二、小學德育教育對策研究
1.調整教育策略,學生體驗為主
德育教育的開展并不僅僅是理論知識的灌輸,而是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的教學引導,在此過程中教師就要立足于生活實踐來進行多個角度的分析和引導。例如在教育實踐當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播放超市結賬時排隊的畫面,然后再播放一個結賬時并不排隊隨意插隊的畫面,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分析。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有序排隊不插隊,既能夠節省我們的結賬時間,還是一個人良好思想道德素養的體現。通過多媒體直觀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直觀體驗當中感悟德育內容,并且能夠踐行德育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來開展德育的引導。例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學生上學即將遲到的情景,自己則扮演一位受傷需要緊忙送往醫院的人,讓學生在上學和幫助他人兩個方面進行選擇。不難發現,學生們都紛紛選擇了幫助他人。通過這樣的方式,是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當中感悟德育,也在其他學生的引導當中踐行德育,從而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引導與滲透。
2.優化活動模式,創設多元情境
德育課堂絕不僅僅是局限在教學課堂之上的,在德育的引導實踐當中,教師也要進行德育范圍的拓展與探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優化德育的教學模式,也在多元的情境創設當中讓學生踐行德育。例如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熱點話題來進行德育的實踐,在植樹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進行植樹活動,或者是讓學生與父母一起植樹。通過這樣的方式是讓學生感悟勞動是我們應該所具備的良好品質之一,并且通過植樹活動也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讓我學生再按戶環境和建設美好生活的實踐當中踐行德育。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家庭教育來開展德育的引導,例如讓學生家長與學生共同來做一些家務,等并引導學生主動的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家務。通過這樣的方式是引導學生體諒父母的不易,并且能夠主動地承擔起家庭的重擔,以此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責任意識,也實現有效的德育教育滲透。在創設了多種教育活動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文字或者是作文的形式來講述自己對德育的看法和感受,然后針對寫得較好的學生進行指導和表揚,讓學生能夠游活動實踐出發,自主的體驗和感悟德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讓學生在自主分析和探究當中感悟德育的內涵,從而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
總而言之,在教育實踐當中,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管理者,承擔著學生學習和人生成長的重任在這其中做好德育教育的引導與滲透是極為關鍵的,而要想真正的發揮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教師就必須不斷的反思德育教學當中的問題,對其所出現的不足進行總結,并結合更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提高自身的德育教育有效性。這樣一來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也能夠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當中踐行德育,從而實現素質教育,培育完人的主要目標,也為社會輸送更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鐘迪. 關于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討[J]. 人才資源開發, 2015(22):1.
[2]周明鳳. 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J]. 科教導刊, 2017(4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