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裕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深入,體育教師要想上好每一節小學體育課,就應該要針對體育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和優化,通過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加強對體育理論知識的重視程度,幫助教師不斷強化體育課整體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養成良好的素養,從而明確學生學習思維和學習觀念。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斗志,提高學生的學習互動性,讓學生在體育競爭中培養良好的身體素養。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方式;教學質量
當前,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學也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如何上好每一節小學體育課,培養他們在這一階段形成能夠受益終生的良好體育鍛煉習慣尤為重要。為此,小學體育教師應該在素質教育的理念指引下,不斷地對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發展,從營造愉快的課堂氛圍、合理的教學組織、個性化的教學模式等方面切入,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促進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一、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
縱觀我國各地區不同小學的體育教學課程可以發現,許多體育教師依然沿用著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習慣于進行單向的灌輸。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通常是使用固化的教學內容,簡單而重復的體育運動形式,不利于激發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反而容易滋生一些抵觸情緒,直接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效果。
(二)評價方式單一
雖然體育課程在學生的求學生涯中始終占據著一席之地,也是影響著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然而,很多學校僅僅關注與升學密切相關的學科,對于體育教學不夠重視,致使體育教師對于評價方式的制定也不夠嚴謹和規范,并未采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進行評價,導致學校并不清楚體育教學的具體問題,也無法進行動態的調整,切實滿足學生對于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
二、上好每一節小學體育課的實踐策略
(一)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熱情
體育課是學生比較喜歡的課程,小學體育課中學生身心可以得到放松。因此教師要利用小學體育課的優勢,加強對學生體質和心理的鍛煉,讓學生德智體實現全方位發展。
首先,教師要從興趣激發入手。小學體育課的實踐性很強,但很多教師出于安全方面的顧慮,在體育活動方面束手束腳。很多技術性以及高難度的動作,學生學起來也十分困難,教師就將一些訓練內容取消了,導致小學體育課的內容比較單一。教師要積極開發新的措施,對小學體育課進行補充。比如教師借助多媒體,在小學體育課籃球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掌握籃球運動的“運球”技巧,從網上下載相關動作的視頻,在體育課上借助平板,讓學生觀看。這樣學生能直觀地看到正規操作是如何進行的,小學體育課的形式也更加豐富。教師要借助新技術以及新方法,讓學生感覺到小學體育課的趣味性。
(二)注重理論知識教學,提高學習效率
體育課教學中,在以往認知結構中認為體育課教學必須在操場上完成,或在專門的運動場所完成。但是,這種形式的課堂教學顯然存在錯誤認知,在體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會組織學生前往實地展開演練,然而,體育課程的教學也需要由一定的教材作為載體,但大部分教師忽視體育教材的存在,覺得體育課程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其理論知識不具備重要作用。從本質上講并非如此,理論可謂是實踐的指導者,唯有讓學生熟記理論知識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運動。
例如,教學“肩肘倒立——前滾成蹲立”知識點時,對于運動技巧而言,教師往往會運用專業性較強的術語進行講解,對于體育教師而言,他們十分了解這些專業術語,而學生聽起來卻十分迷茫,總是難以及時領會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需要教師運用簡單的話語詳細講解。由此看出,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中學生的基礎并不扎實。如果在體育教學前期教師就詳細講解和介紹體育課程所涉及的專業術語,則會大大提高學生在具體學習活動中的效率,對于教師所講授的內容能夠快速理解和吸收,甚至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節省教師大量的時間以及精力。因此,教師不要覺得體育理論知識可有可無,不要覺得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就一定要在操場上完成。
(三)豐富體育課教學內容
教師的教學技巧涉及課堂導入、傳授、動作示范、教學設計和組織以及結束等眾多基本技巧。不斷豐富體育課程實踐教學素材主要體現在發揮學生實踐能力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完善學生專業知識結構的建立。
例如,講解“足球顛球”知識點時,利用課下時間組織學生分組,并在每次下課之前展開一場小組對抗賽,或三對三,或五對五,臨近期末決出冠軍。根據小學生年齡段活潑、愛鬧的特點,在體育教學方式的不斷創新和優化中,可融進游戲式教學模式。游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體會課堂學習的快樂。例如,在“籃球”學習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兩組,并分別按照規定的球數展開投球比賽,兩組隊員站在距離球框同一距離的位置,每投中一球則輪換下一位隊員并且向前邁進一步,哪組最先抵達球框下為獲勝方,從而不斷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
(四)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在新時期,以往十分單一的小學體育教學模式無法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了。為此,小學體育教師也應及時調整教學思路,與時俱進,跟隨時代與素質教育發展的步伐和要求,不斷地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豐富當前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設計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從多個角度深入了解和感受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同時,也從不同的體育運動和訓練項目中發現自己的不足。
另外,體育教師還可以充分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或體育競賽等等,給予學生一個表現自己的舞臺和機會,還可以恰當地增設一些與民族特色相結合的傳統體育活動項目,如扔沙包、滾鐵環等,讓學生逐漸從各種形式新穎的活動中認識到進行體育鍛煉的必要性,通過實踐的方式切實實現體育教學的目標。
三、結語
總而言之,要想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小學教師應該對體育教學方式進行合理的創新,調動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熱情,采取靈活的教學組織形式,與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等,完善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認識和理解,提升小學體育課程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促進我國體育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金志青.提高小學生體育素養的課堂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1(34):200-201.
[2]劉濤英.優化小學體育課堂提升小學生體育素養[J].當代體育科技,2021(2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