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梅云
摘要:數學是小學文化課程中的重要科目,是培養學生運算、邏輯思維、思考等基本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核心素養理念的推行,讓“深度學習”這一概念走入了教育領域,深度學習是一種先進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活躍狀態,幫助學生深入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深度掌握數學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把握深度學習的內涵,從方法、形式、手段等方面入手,引導學生深度學習,高度發展,全面加強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探索
前言: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背景下,為了提升數學教學質量,越來越多教學方式出現在數學課堂上,其最終目的都是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促進學生綜合學習水平的提升。其中深度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有效教學的指導下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學習,更好地實現新課改對數學教學的要求,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境,促進深入探究
問題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教師以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心理及學習經驗為依據,與學生互動的教學主線,更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關鍵。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及學生學情設計有效的問題,有助于引導學生的思維深入發展,還能讓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對數學知識展開深入探究,有利于實現深度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可以基于深度教學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情境,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例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這部分知識時,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產生深入的思考,為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基礎。筆者圍繞教學內容與目標提出這樣幾個問題:1.角就藏在我們的生活中,你能找到生活中有哪些角嗎?2.你認為什么是角?用你的理解說一說。3.你能說出角的頂點和邊嗎?設計這樣的問題情境驅使學生主動思考,能讓學生從模糊的認識到清晰地理解和掌握,進而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主動探究和解答數學問題,獲得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注重實踐操作,提高思維深度
在數學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活動,除了能豐富教學形式,還能為學生提供新鮮的學習體驗,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動手實踐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獲得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思維的發展。所以,為了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設計合理的課堂實踐操作活動,為學生提供動手探究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最大挖掘,促進學生進行有效的深度學習。例如,教學完“時、分、秒”之后,為使學生進一步鞏固這部分知識,并能靈活運用,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筆者在課堂上設計了動手實踐操作的活動,讓學生親自動手制作鐘表。在活動開始之前,我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提出問題:“在生活中你見過什么樣的鐘表?”有學生說:“我見過電子表,在墻上掛著,顯示時間和日期。”有學生說:“我家有手表,爸爸媽媽和我都有。”還有學生說:“我家的鐘表里面有地圖。”趁著學生熱情高漲,為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筆者問:“大家知道這些鐘表是怎么做的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方法做一個鐘表呢?你認為做鐘表都需要哪些步驟?”學生開始議論紛紛,于是筆者繼續引導:“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個鐘表吧,最后我們看一看哪個小組制作的鐘表最有創意,哪個小組制作的鐘表最有特點。”緊接著,學生在合作探究、積極交流中展開了實踐操作,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此過程不僅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適當拓展,而且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讓深度學習擲地有聲地落在了數學課堂。例如,教學“分米和毫米”時,教師可做一個簡單的實驗: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彩色布條,讓學生用尺子來量一量,看看手里的彩色布條分別有多長。為了讓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有更深入的探究,筆者告訴學生:“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看看你們的布條長度用分米或者毫米該怎樣表示。”接著說:“文具盒的寬大概是10厘米,長大概是20厘米,你能用剛才所學的單位分米和毫米來說一下嗎?”學生議論紛紛。接著從分米和毫米這兩個數學概念出發,借助剛才的實踐操作活動,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疏通學生的思維通道,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探究,讓學生主動探索分米和毫米的本質區別。在此過程中,沒有采用以往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概念,而是設計一種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主動探究,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善于從數學知識的本質入手,剖析知識結構,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創設合理的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學習思維,讓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文字表述上,而是更加明確知識的本質內涵,幫助學生深度建構數學模型,真正落實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探索數學思維與生活實際創新點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是引領學生深度學習的關鍵。對小學生來說,在數學啟蒙階段,要幫助其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學會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創新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分析、探究、解決、歸納、概括等等,并不斷養成創新思維。打造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必須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有更多的興趣去思考數學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將數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經過有目的、有意識的引領,學生積極調動自我思考,不斷去聯想、探索,對數學概念、公式、法則等的求證過程中探究數學規律。教師結合所學,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給予引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具體的數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就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發現,在進行遷移應用時,切實感知體驗,以及探究出新舊知識的必然聯系點,引發學生深度學習。
四、在拓展延伸中領悟,引導學生深度把握知識
數學學科格外重視知識拓展,這一點與深度學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數學的拓展學習強調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及公式之后,通過對信息進行整合、拓展思維等一系列辦法來實現深度學習。筆者認為,強化數學學科的拓展延伸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群體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學生養成學數學、做數學乃至用數學的好習慣,讓他們擁有縝密、嚴謹、講究科學邏輯的思想品質。然而數學老師應當注意,想要實現數學學科的深度學習,并不是單純增加教學內容或課時,這種縱向拓展不但收效甚微,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如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一提起數學就害怕等。真正具有深度學習特點的拓展延伸教學應該是對數學知識進行優化與整合,拓展學生的思路,打開他們的視野,讓學生感知數學世界的魅力與奇妙。
結語:
總而言之,深度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實施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使學生在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知識與技能,還能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認識,培養學生深度探究的精神,對提升教學有效性、構建高效數學課堂也有積極作用。因此,在日后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探索更多適合數學學科特點及學生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優化深度教學設計,不斷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洋陽.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單元教學研究[D].集美大學,2020.
[2]程明喜.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教學策略研究[J].數學教育學報,2019,28(04):66-70.